从2016年末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到2024年末提及房子要“止跌回稳”,房价的涨跌,已从单纯的经济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问题。作为一名在龙湖、万科等一线房企从业20年的专业人士,今天我用一条视频来告诉你,为什么房价必须上涨。

内容相对专业,因为影响房价的因素,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结构、金融系统稳定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听到最后你就明白了。

风险问题

在去年和今年3月的相关会议里,房地产都与防风险紧密挂钩。为啥房价下跌的风险会引发银行系统的风险呢?

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房地产一直是货币循环的驱动力。银行贷款通常是抵押贷款,背后都要依靠房产抵押物来创造货币。去年我国货币总量达到300万亿,是2000年的22倍,同期北京房价上涨幅度大概也是20倍。所以我常说,房价本质上就是一种货币现象。

这种紧密绑定的循环意味着,如果房价下跌,抵押品价值就会缩水,进而引发银行的坏账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信用体系崩塌。

除了银行体系风险,财政方面也是个大问题。过去,土地出让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30% - 50%,而土地价格又与房价直接相关。房价下跌,地方债务虽会有所收敛,但以前债务还款的风险会加剧,更别说地方政府没办法更好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了。这就是去年上面对于地方债态度发生180度转变的原因,从“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到1.2万亿的化债,背后就是房价影响了土地价值。

对产业链的影响

房价下跌还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房地产在我国高峰时期,占到经济总量的11% - 12%,去年直接下跌到6%,远低于日本和美国8% - 9%的水平。但我们的城市化率却比日本和美国低很多,这意味着我们还没实现富裕,发展就面临停滞。

停滞的原因在于各地新房限价以及一、二手房倒挂引发楼市过热,这就需要4 - 5年的回调期。之前我们讲过,这4 - 5年的回调,会严重影响上下游50个产业。像钢铁、建材这些较大的行业,都有可能陷入衰退,人们的收入会受损,甚至可能失业。

所以,要在经济增速底线与金融风险上限之间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这就是为什么2022年7月之后,并没有真正有力的救市措施。尤其是资金链收紧,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这些都是维持这种脆弱平衡的表现。

2024年9月开始,虽然不断传出要放松货币面,但目前来看,放松尺度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只看到一线城市楼市明显回温,其他地方依旧困难重重。因为上面清楚,楼市供大于求的状况要到今年年底才能达到平衡。目前贸然行动,可能催生新的泡沫。

这又涉及另一个问题,既不能让房价普遍回到上涨通道,也不能让它下跌。因为我们没有其他合适的货币蓄水池。2024年超发的14万亿货币,如果不被房地产吸纳,就可能流向消费市场,迅速拉升通胀。我们都知道,走出通缩是个缓慢过程,可通胀一旦起来,那就是一瞬间的事儿。而且在以往认知中,大家对通胀的恐惧远超通缩。所以,稳住楼市格外重要,因为房价和货币紧紧捆绑在一起。

另外,我国70%的财富都在房地产上。如果纸面繁荣的效应消失,经济就会陷入严重通缩,其严重程度不亚于日本“失去的30年”。区别在于,我国财富集中在房产的比例比日本还高,所以房价下跌会导致严重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2024年,虽然股市上涨了30%,但只有少数群体能感受到经济回温,而房价上涨能让居民普遍有获得感,这背后关乎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和稳定。所以说,房价问题已经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政治层面。

保房价与保汇率

在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问题上,很多人认为保汇率就一定会牺牲房价,这种观点太简单了。房价,尤其是土地资产价格,也是人民币的信用锚点。房价上涨时,国际热钱反而更愿意投入国内。这两年就有一些外资对国内写字楼断供,背后就是房价下跌导致资产价格受损,进而引发资本外逃和本币贬值,削弱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目前央行正在运用各种工具,努力让经济总量、货币总量以及房价(资产价格)之间保持艰难的平衡。但这种平衡在2026年可能会被打破。

从2021年开始,全国土地供应量陆续减少,2022 - 2023年土地出让规模又下降了12%,这会直接影响未来3 - 5年的新房供给。按照开发周期推算,2026年前后新房会显著收缩,供需缺口可能扩大。一方面,之前的库存消耗殆尽,供需趋于均衡;另一方面,新房建设量过低,这些因素都会在2026年推高均衡价格。

还有个棘手问题,之前超发的货币一直在银行体系空转。2026年货币超发会不会引发通胀预期呢?居民会不会为了对冲财富缩水而涌入房地产市场呢?结果可能会形成越涨越买的自我强化机制。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66%,距离日本楼市泡沫时的82%还有很大差距。城市化率每年会提升1%,这些新增城市人口必然会带来持续的居住需求。

所以说,房价问题的本质,是多重矛盾的投射。它既是货币超发的产物,又是维护信用体系的关键;既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维稳房价不只是经济决策,而是综合考虑对称系统性风险、社会契约、国际博弈等多重复杂因素的结果。所以,房价只有上涨这一条路可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