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的运动员再次“遥遥领先”!
就在今天,网上传出了一则好消息,在女子10米台决赛的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全红婵陈芋汐再次“一鸣惊人”。
一个拿下世界杯冠军,一个拿下世界杯亚军,网友们纷纷为两人的表现感到骄傲。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明明拿下冠军的陈芋汐也是我们国家队的一员,但评论区却出现了让人无语的一幕。
“全红婵失误摘银”
在4月6日的墨西哥跳水世界杯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和陈芋汐“再度出征”。
虽然两人的实力都不差,但网友们还是更看好全红婵,毕竟她之前的战绩实在是太耀眼了。
在曾经的比赛中,全红婵多次拿下冠军,被很多网友称之为运动员中的“佼佼者”。
最重要的是,她今年才不过18岁,能在这个年纪有如此出色的成绩,足以证明她的运动生涯肯定不平凡。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家才纷纷看好全红婵,认为她的实力拿下本次冠军简直唾手可得。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一向发挥很稳定的全红婵,竟然在这一次“失误”了。
在女子10米台决赛的五跳过程中,前两次跳跃都非常的顺利且出色,赢得了教练和现场观众的称赞。
随着全红婵面无波澜的跳跃,她再一次给众人上演了什么叫做“水花消失术”。
但等到第三次跳跃时,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虽然跳跃姿势和过程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落水的一瞬间却溅出了大量水花。
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她这次跳跃的分数很低,毕竟现场裁判看重的就是运动员进入水面的细节。
而台下的教练陈若琳看到这种情况后,先是不由自主的“哎呦”了一声,然后便赶忙进行鼓掌。
可即便陈若琳强力压抑着情绪,但大屏幕中还是能看到她的不满意,虽然露出了笑容但却是哭笑。
紧接着,陈若琳便和全红婵一起看了这次跳跃的分数,对于这个结果全红婵并没有很失望,而是展现出了嬉皮笑脸的状态。
与此同时,一旁的陈若琳则轻轻掐了一下全红婵,随后全红婵就哈哈大笑的跑开了。
当全红婵跑到陈芋汐的跟前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其中陈芋汐更是直接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选手陈芋汐则表现得十分出色,在五连跳中没有一次失误。
跟全红婵年纪大差不差的她,也给众人来了一次“水花消失术”,现场响起了不少人的掌声。
而在第四跳后,陈芋汐或许已经知道了这次冠军轻而易举,对着摄像头用手比划了一个爱心的动作。
虽然全红婵五连跳中出现了一次失利,但还是凭借着绝对的实力拿到了本次比赛的亚军,而另一边陈芋汐直接夺下冠军。
对于全红婵的失误其实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运动员难免会有状态不佳的时候,不可能一直处于巅峰时期。
纵观以往的体坛经历来看,运动员偶尔失误再正常不过,而全红婵的运动生涯才不过寥寥几次。
不仅如此,相信大家在观看这场比赛时也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成年后的全红婵很明显比之前壮实了,越来越有大姑娘的感觉了。
再者说了,其实就算全红婵失利我们应该也感到开心,毕竟陈芋汐又不是他国运动员,也是为我国体坛再次添光。
当比赛结束两人来到颁奖台时,望着站在冠军位置的陈芋汐,全红婵脸上非但没有不开心,反而还露出了更加喜悦的表情。
或许这就像她曾经接受采访时所述的那样,自己并不是太专注冠军,而是希望冠军只要是我们中国选手拿到的就行。
短短一句话,瞬间就打开了格局,小小年纪有这样的觉悟让人不得不由衷的钦佩。
对于本次比赛的结果,央视亲自报道了这一喜讯,顷刻间两人包揽冠亚军的消息就传遍全网。
信息来源:央视网
而广大网友见此情形,也是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她们用实力再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运动员的能力。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原本该是可喜可贺的一幕,但该事件的评论区却出现了无语的现象。
“评论区无语的一幕”
当这则比赛的过程和结果传出后,有网友表示:“让她一枚又如何!”
原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在这位网友的说辞下却变了味,似乎就是内涵全红婵故意输了一次,将冠军让给自己的队友。
如此一来,这不仅会“黑”了全红婵,而且还会让陈芋汐受到所谓的“饭圈文化”。
而类似这样的说辞,评论区还不止一个,有网友则声称陈芋汐马上快退役了,很显然是给她个面子。
因为通过现场的比赛来看,落入水面的水花是全红婵故意用脚登出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认为全红婵大几率是有意失误,其目的正是为了让朋友实现梦想。
最重要的是,还有网友踩一捧一,表示陈芋汐要比全红婵的能力更加优秀。
对于这样的声音,只能说让人感到很无语,虽然点评是个人的观点,但很容易引起舆论。
就像之前陈梦跟孙颖莎那样,明明陈梦是靠自己能力拿下了冠军,并说出了一些给自己打气言辞。
但在一些网友的过分解读下,陈梦这句话的意思却被大众误会,以为她是“看不起”孙颖莎。
就这样陈梦无缘无故遭到了网络暴力,而这正是所谓的“饭圈文化”,看似平平无奇实则非常可怕。
而随着这件事被逐渐舆论,陈梦身上又传出了各色各样没有实质性证据的黑料,让她整个人感到精疲力尽。
所以说,这次全红婵和陈芋汐参加的比赛结果,我们不要去恶意地解读,两人都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
总体而言,希望大家在关注任何一件事上都不要过度解读,用理智的目光来看待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