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大多数中年男人心里,对他重要的人是怎么样排名的?”

有个高赞回答这样说:

自己第一,父母第二,孩子第三,兄弟姐妹第四,朋友第五,阿猫阿狗第六……老婆最后。

人到中年,往往会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房贷、职场的打拼上。

殊不知,真正的中年危机并非那些外在的经济压力和工作的烦恼,而是已过半生,却分不清远近亲疏。

人到中年,最大的清醒,就是别拿老婆当外人。


人到中年,早已经习惯了妻子的照顾,视她的付出为“理所当然”。

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不知不觉会把海誓山盟的伴侣当成“外人”。

曾经最亲密的人,渐渐活成了‘合租室友’。

中年夫妻最大的遗憾,不是无爱,而是把爱人当成了外人。


朋友小麦是护士,经常加班回家,厨房里都是冷锅冷灶,老公却躺沙发上笑嘻嘻地和别人聊天。

两人共处一室,自己却像一个外人,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疏离感。

小麦无奈地自嘲:

我老公对快递员的谢谢都比对我多,毕竟快递能给他带来快乐,而我只能带来账单。

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可背后却满是心酸。

当妻子成了“外人”,家便成了冰窖。

大家总以为丈夫是一个家的支柱,其实妻子才是。

那些守不住妻子的男人,再大的事业也会崩塌。

妻子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也是一个家庭的基石。


著名作家莫言和妻子杜勤兰就是很好的榜样,莫言成名之后,依旧将自己辛苦所得的稿费全数交给妻子。

并且他还公开表示:

我的成功不在写作,而在有个永远支持我的家。

他从未因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看轻妻子,始终把妻子当作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内人”。

每一个光鲜亮丽的中年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任劳任怨的妻子稳固在后方。

就像网友留言:

中年男人的顶级奢侈品,不是豪车名表,而是回家推开门,妻子眼里的光还没熄灭。

人到中年才知道,跟谁亲都不如跟老婆亲。

因为妻子,这平淡的日子才会充满烟火气。


人到中年,不免会遇到各种困境。

工作的瓶颈、父母的健康问题以及孩子的教育,都会让你力不从心。

这个时候,有部分中年男性会存在一种“防御性傲慢”的心理,他们用冷漠伪装出自己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明明是两个人的并肩作战,他非要一个人孤军奋战。


微博上一位网友分享的亲身经历,她和丈夫结婚多年,本以为日子过得还算幸福安稳。

直到有一次,丈夫突然重病急需用钱,妻子不仅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存款,还到处借钱。

年入百万的丈夫这才说出实情,一直将自己的收入悄悄转入私密账户,平日里却对她谎称“月薪五千”。

她在危难时倾尽所有去救丈夫,却像外人一样被排除在外,从未真正知晓家里的经济状况。

那一刻,多年的信任瞬间崩塌,最终这段婚姻也走向了破裂的结局。

很多人把伴侣当外人,忘了妻子是困境中最坚实的后盾,也是黑暗中陪我们前行的明灯。

妻子,是一个男人最后的底牌。

一个男人哪怕一无所有,只要还有一个愿意陪伴他的妻子,他就是富有的。


最近爆火的胖东来商业集团的董事长于东来,曾多次公开表示,妻子马丽是他困境中最坚实的依靠。

早年,于东来创业之路坎坷崎岖。

周围质疑声不断时,是妻子马丽始终坚定地站在他身边,让他决心再次出发。

1998年,一场恶意纵火让胖东来的心血付之一炬,遭受沉重打击的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生命。

在这至暗时刻,马丽用爱和鼓励让他重新振作,重建商业版图,自己则继续做于东来的后盾。

正如一句话:

在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那个在风雨中和你一同撑伞的人。

中年夫妻,或许少了一份浪漫和激情,却多了一份并肩作战的托举力量。

一个愿意与你一起并肩作战的妻子,就是人生旅途中最坚实的支撑。


前不久我带着女儿去医院看望公公,女儿一进来就叽叽喳喳地讲幼儿园里好玩的事儿。

先生帮忙打水、跑腿,婆婆带着熬好的营养汤,一口一口耐心地喂着,把公公照顾地无微不至。

同病房里住着的老人家看着我们这边热热闹闹,眼神里透着股说不出的落寞。

后来熟悉了,才听老人说年轻那会不懂事,家对他来说,就像个可有可无的地方,经常十天半月都不回去一趟。

有一次,妻子生重病他也没有回去,从那以后,妻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他不再有期待,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慢慢长大,和他也越来越生分。

如今老头躺在病床上,想着要是时光能倒流,自己当初一定不会那么混账了。

人到中年,但凡生过一次大病,就能看清楚枕边人。

人生越往后走,才发现,唯有妻子是陪你到终点的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和妻子彭德华是包办婚姻,彭德华只念过小学,与才高八斗的季羡林几乎没有共同语言。

起初季羡林对这段婚姻虽然没有太多期待,却还是把妻子当成家人一样对待。

随着岁月流逝,季羡林步入暮年,身体状况开始变差,时常生病。

彭德华一直守在他身边,每天早早起床,熬煮小米粥时必用紫砂罐,因记得丈夫曾说“陶器煨粥最养脾胃”。

平时,妻子也依照他的口味准备清淡又营养的饭菜,督促他按时服药、休息。

闲暇时,两人就坐在院子里,虽话语不多,只是静静地享受着相伴的时光,可那份默契与安心却在空气中流淌。

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中写道:

每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总能看见她佝偻着背,就着走廊的灯光缝补我的旧布衫。那团模糊的光晕,竟比未名湖的月色更让我心安。

妻子去世后,季羡林将她的梳妆匣摆在案头,陷入悲痛的季羡林在《寸草心·我的妻子》一文中写道:

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且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她应该榜上有名。

季羡林从不把妻子当外人,一生对妻子一生的认可与敬重,妻子也成为他后半生最沉静温暖的港湾。


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中,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暮年病榻前的相互扶持,恰似《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朴素的注脚。

你对妻子的态度,就是你后半生的结局。

所有暮年时的守护,都是中年时的珍惜。


中年夫妻的体面,不是假装恩爱,而是敢把后背交给对方。

在外面的世界里,我们可能会为了利益去权衡、去争取。

真正好的婚姻,到了中年,不需要刻意去秀恩爱,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绝对的信任。

人到中年,可以尝试回到家,面对自己的爱人,就应该把她当作最珍贵的“内人”去呵护。

1、重建“战友意识”。

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75%的婚姻矛盾源于“单方面决策”,而共同规划家庭目标的夫妻离婚率低42%。

把妻子当做组队闯关的战友,才能收获婚姻的长久幸福。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妻子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保持“对外人”的用心。

妻子不是外人,我们却可以像维护客户关系一样维护婚姻。

比如定期约会、准备小惊喜,还可以学习“情感回应”技巧,比如“倾听时放下手机”,用心去感受妻子的喜怒哀乐。

用心对待妻子,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夫妻之间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甜蜜感,婚姻生活不再平淡乏味。

3、激活共同成长目标

社会学家李银河提出“婚姻合伙人”概念——

夫妻应是利益、情感、成长的“三重共同体”,缺一不可。

婚姻是两个人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的修行,需要两个人共同成长和经营。

婚姻不是合伙开公司,而是共同养育一个叫“家”的生命。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婚姻的幸福并不完全建立在显赫的身份和财产上,却建立在互相尊敬上。

男人一定要尊重自己的伴侣,老婆比所有的关系都重要,谁亲也不如老婆亲,能陪你到老的只有你的老婆。

不把老婆当外人,是一个中年男人最清醒的选择。

中年不是爱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

从今天起,请把那个为你洗手作羹汤的人,重新请回生命中央。

作者 | 苏沫,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