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建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赞誉,

特别是高铁的建设,如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即便是那些历史悠久的铁路强国,也已经被我们远远甩在身后。



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我国投入巨资建设的高铁,

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且这个亏空数额相当惊人,

五年前的时候,累计亏损已经接近5.5万亿元。



这让人感到困惑,高铁票价虽然不算便宜,但长途旅行时费用也不低,

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天乘坐高铁的人数肯定不少,

那么为何还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亏损呢?

五年过去了,高铁是否已经实现了盈利呢?

一个国家想要推动经济发展,铁路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这项工作都必须持续推进。



中国如今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但只要涉及人均指标,

水平就会明显下降。比如私家车拥有量,中国平均每五人中有一人拥有汽车,

而每年依靠铁路通勤的人次高达26亿。



相比之下,美国这一数据仅为1亿人次,与我们相差甚远,

如果没有铁路,经济发展的设想将难以实现。

民众出行需求旺盛,铁路停运根本不可能。



修建铁路不仅带动了经济,还为冶金、化工、电子和餐饮等行业提供了巨大支持,

数十万家企业因此受益。每投资1亿元,就能产生1.8亿元的经济效益,

整个产业链随之活跃起来。此外,铁路建设不仅关乎民生,国防建设同样离不开它,

2006年之前,西藏地区士兵运输主要依赖直升机,

青藏铁路通车后,印度边境局势才得以缓解。



铁路对百姓来说至关重要,

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对国家安全也有保障作用,即便亏损也要继续推进。

铁路债务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家开始大规模发展铁路建设,

后来由于资金不足,铁道部不得不开始借贷。

从1994年起,铁路便出现了亏损现象,当年亏损达35.4亿元,

此后亏损规模逐年扩大。



铁道部向平安保险、中海油等企业融资,

又从地方政府筹集了1.6万亿元,同时发行债券四处借款。

通过这些方式,铁路网络逐渐铺开,但账单也随之飙升。



到2019年时,累积债务已十分惊人,达到近5.5万亿元,

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已经超过6.2万亿元。



铁路网越密,借的钱越多,最终形成了如此庞大的债务。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铁路建设耗资巨大,花费如同流水一般。



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铁路铺设是一项极其烧钱的工程,

普通铁路每公里造价就高达5000万元,高铁更是翻倍甚至更高,

这样庞大的资金投入,显然不是短期内能够收回的。



这还不包括人工成本,无论是施工设备还是劳动力,

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也是支出的重要部分。

而且铁路不仅建设时需要资金,拆除同样耗费不菲,

一条100公里长的普通铁路,建造成本约10亿元,拆迁费用就需要1至3亿元。



与高昂的成本相比,票价显得微不足道,

即使不考虑后期维护成本,仅建设成本就很难通过票价回收。



尽管铁路投入巨大,但它带来的收益也不容小觑。

2019年,国铁集团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如果单纯计算利润,

也能超过25亿元,这一数字看似可观。



2024年前三季度,投入上千亿元,盈利接近130亿元。

然而高铁运行同样需要巨额成本,仅仅运行一小时,电费就将近1万元,

而票价仅为每公里四毛钱,一趟下来可能连电费都不够支付。



即使是盈利能力最强的京沪线,每年能赚250亿元,

也需要整整十年才能回本,如果加上利息,所需时间更长。



而这还是最赚钱的线路,其他线路则常常处于亏损状态,

尤其是在疫情那几年,连京沪线也难以支撑。

虽然我们的建设成本高得吓人,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票价却异常低廉,韩国高铁票价约为每公里7毛8分,

美国更是高达1.7元,相比之下,中国的票价简直像是白送。



这样的经济账算下来,并非轻松之事。

铁路除了服务于经济发展外,更重要的是为普通大众提供便利,

2006年,怀化至梅江的7272次列车开通,全程178公里,

票价只需7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趟列车颇具特色,乘客多为贫困农民,

他们挑着自家种植的农作物跨省销售,一天收入可达200元。



车厢内80%都是老年人,他们依靠这趟列车补贴家用。

为了方便这些乘客,每节车厢拆除了16个座位,腾出空间放置菜篮子,

并且允许先上车后买票。每天清晨,车厢里挤满了农民,

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坐车卖菜后再回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条线路运行了18年,成为偏远地区农民的“致富专列”。

铁路通到哪里,日子就好到哪里。

要想让铁路盈利,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2024年前三季度,尽管负债金额不断攀升,但利润也在逐步增加。



尤其是9万公里的老线路中,有1.1万公里改造成高铁用于货运,

煤炭、钢铁、矿石等物资需求旺盛,但即便如此,

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铁路的需求。



停掉一列客车,可以让三列货车运行,货运利润更高。

老线路运力不足,还需继续扩建。

客运业务同样繁忙,仅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

铁路运送旅客近21亿人次,收入超过4800亿元,同比增长近5%。



国铁集团还试图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手续繁杂,进展缓慢。

修得多跑得多,资金自然会回流。这条路靠数量取胜。

铁路亏损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



1990年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常态,政府大力投资铁路建设,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产业受到冲击,产能过剩严重,资金难以回收。

铁路沿着这条路径前行,贷款修路,债务逐渐累积。



目前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负债率逐年下降,

可以说最艰难的时期已经逐渐过去。

专业人士曾计算过,一列重载货运列车载货4万吨,

15年内可偿还近3万亿元的债务。

这笔债务随着经济发展被逐步化解,铁路建设也在持续努力中。

参考信息:中国经营报:《国铁集团负债破6万亿元大关 上半年亏损超800亿元》央广网:《国铁集团2019年资产负债率65.98% 总体处于可控水平》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工程院2.66万亿的铁路负债并不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