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一次对付中国,准备走“日本的老路”,从目前形势来看,计划已经完成一半了,一旦形成完整供应链,美国不用动武就能达到目的。
美国当初在日本使用的“套路”是什么?中国真的会如愿跳进这个“陷阱”让美国得偿所愿吗?
1985年,美国将在日本“定居”的中低端的合作“撤走”,随后寻求新的合作对象,一方面正是为了抑制日本的经济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日本在二战时期遭遇重创,但却在短短的及时间内发展的如此先进,美国当初不忌惮吗?为了防止日本成为“第二个苏联”,美国可谓是煞费苦心。
关税大战、杠杆原理、在科技领域围追堵截,限制高端产品流入日本……
美国“复刻”当初使用在日本身上的套路,将目光锁定中国,企图让中国自乱阵脚,从而达成目的。
哪些国家是美国较为“看重”的对象呢?当然少不了越南、印度,为此,美国可没少给这些国家“画大饼”,不是说要帮助越南成为“世界第一大工厂”,就是说让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中国”。
美国走“日本的老路”,其实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想要将中国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位置当中挤出去,找一个“亲美”的国家来替代中国。
如今,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进行“博弈”正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那便是“产业防攻”和“规则重构”。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一次担任美国总统,主动对中国发起“贸易战”,采用的手段就是“老一套”,这边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对中国流入的各种产品加征关税;
那边利用小手段与一众国家“谋划”,将一些低端的合作转向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渐渐减少,而加征关税又逼着一众中资企业不得不为了考虑节约成本而跟着搬迁。
一旦那些工厂扛不住美国施加的“压力”,就会做出大规模搬迁的举动,搬到哪里呢?美国将合作定在哪里,就搬到哪里,这是为何?
以美国和越南的合作为例,若是美国故意将低端合作送到越南手中,会像“制裁”中国一样“制裁”越南吗?美国或许还会主动为越南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
这样一来,一定程度上就会吸引更多工厂迁居到越南,带动越南当地的发展,那些不搬迁的工厂怎么办?硬扛吗?不考虑成本吗?这个时候,很多工厂会因为关税增加,不得不提高商品出售的价格。
而这样一来,无论搬与不搬,美国都算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么美国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试想一下,如果越南也生产出了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些商品被出售到世界各地,这样一来,国际市场就会发生变化,中国制造的各种商品是否会受到排挤、会被取代?
如今,迫于美国的关税大战,很多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都没能撑下去,而一些大型企业也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不得不前往那些关税压力小、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如印度和越南。
那么美国的目的得逞了吗?广东地区很多工厂都因为接不到订单,又有着生存压力,不得不“举家搬迁”至越南。
先不说,越南电力系统不足,不足以支撑美国的“终极大梦”,将越南打造成下一个“世界工厂”,取中国而代之。
只说这些工厂一旦搬迁,就会引领一种“潮流”,吸引国内越来越多的工厂进行搬迁,或许,现在成效还不算显著。
可假以时日呢,难保不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心腹大患,而这才是美国的最终目的。
对此情况,中国当然明白美国的动机不纯,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早早就做出了准备,直接搞了一个“双循环战略”破局。
对外加速产业升级、对外基建出海,中国这一双联组合拳完美构建自主供应链网络。
美国不会得偿所愿,因为中国与日本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当年压制日本成功,是因为日本什么东西都要依赖进口,而中国不需要,中国自产自销,真正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国14亿群众的内需市场就是中国最强大的利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