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也门胡塞武装在72小时内第四次向美军航母“哈里·杜鲁门”号发射巡航导弹和无人机,这场看似“拖鞋军”与“钢铁洪流”的较量,让全球再次见证了现代游击战的荒诞与真实。当特朗普下令对胡塞武装发动“史上最大规模空袭”时,或许未曾料到,这场原本被设计为“闪电战”的军事行动,竟成了美国在中东的又一场“越战式”泥潭——而剧本的主角,是一群穿着拖鞋、用土法导弹改写战争规则的“草根战士”。


胡塞武装的战术,堪称21世纪游击战的教科书。他们用单价仅几千美元的无人机击落美军3000万美元的“死神”无人机,用农用GPS改装火箭弹,甚至将导弹发射架伪装成羊圈,让美军价值24亿美元的B-2轰炸机投下的钻地弹成了“开山炮”。这种“性价比战争”的背后,是胡塞对战争本质的深刻理解:在非对称对抗中,技术优势若不能转化为战略主动权,反而会成为累赘。正如一名美军指挥官私下抱怨:“我们发射一枚爱国者导弹拦截胡塞的土制火箭弹,就像用金砖砸蟑螂,蟑螂没死,国库先空了”。

红海的地理特性,更让胡塞的游击战术如鱼得水。这片最窄处仅30公里的水域,成了美军航母的“钢铁牢笼”。胡塞从岸边发射导弹,如同“在自家阳台用弹弓打楼下豪车”,即便命中率不足一成,但密集的饱和攻击足以让航母编队被迫后撤。而曼德海峡——这条全球12%贸易量的咽喉要道——被胡塞卡住后,美国企业被迫绕行非洲好望角,运输成本飙升300%,仅2024年航运业损失就超过200亿美元。讽刺的是,这些挂着美国国旗的货轮,反而成了胡塞“航运勒索”的最佳靶子。

游击战的精髓,不仅在于战场上的“打了就跑”,更在于舆论场上的“虚实结合”。当胡塞用游戏《武装突袭3》画面冒充“击沉美军航母”的战果,当发言人叶海亚被虚构出“送子赴华留学”的悲情故事,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认知战已然打响。美军虽坐拥F-35和“铁穹”系统,却在社交媒体上节节败退——航母舰长晒出面包坊照片稳定军心,被网友调侃为“战地烘焙”;五角大楼澄清“高超音速导弹未造成损伤”的声明,淹没在胡塞发布的“爽文式”胜利宣言中。这场舆论战的胜负手,恰如网友的辛辣点评:“穿西装的拳击手,终究打不过光着脚丫的段子手”。

美军陷入泥潭的深层原因,在于战略目标的错位。美国希望用航母和轰炸机维持“世界警察”的面子,而胡塞所求不过是“活下去”的里子。当特朗普宣称要“彻底消灭”胡塞时,对方却在空袭中越战越强,控制区从78%扩大到82%,甚至被炸毁的兵工厂废墟中能“再生”出无人机零件。这种“打不死的小强”模式,与其说是军事奇迹,不如说是民众支持的胜利——胡塞以“反美反以”为旗帜,将美军的每一次空袭转化为“征兵广告”。也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废墟照片配文“每一枚美国导弹都在给我们征兵”,道破了人心向背的玄机。

外部力量的博弈,进一步放大了美国的困境。伊朗通过“抵抗之弧”向胡塞输送导弹技术,俄罗斯在舆论场上暗送秋波,而中东海湾国家在“挺美”与“和解”间摇摆不定。更让美国焦虑的是,其“印太战略”因航母调往中东出现漏洞,东方大国的崛起却未因美国的“战略分心”放缓脚步。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被国际观察家比喻为“用中东的火,烧亚太的房子”。


历史的镜子总是照见现实的荒诞。1954年奠边府战役中,法军的现代化装备被越共的坑道网吞噬;20年后,美军的直升机与燃烧弹在越南丛林化作灰烬;如今,胡塞的“导弹+无人机+地道”三件套,正在红海岸边续写“超级大国受挫记”。这背后的启示残酷而清晰:当战争沦为维护霸权的工具,当军事优势脱离道义与人心,再强大的科技与武力,也终将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熄火。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反对将武力作为国际关系的“默认选项”。胡塞与美军的对抗,本质是霸权主义与反霸权力量的碰撞,而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恰恰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唯有尊重各国主权与发展道路,切断“战争-仇恨-更激烈战争”的恶性循环,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当胡塞用拖鞋踩住美军的军靴,世界应该看到的不是“荒诞剧”的娱乐性,而是全球化时代战争逻辑的深刻变革:在文明多样性的今天,任何强加于人的“秩序”,终将被历史的韧性反噬。

硝烟终将散去,但红海的浪涛仍在叩问:当“高科技必胜”的神话破灭,人类是否准备好了用智慧而非武器,来回答关于和平的终极命题?至少,胡塞武装的拖鞋与土导弹已写下注脚——在21世纪的战场上,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武器的价格标签,而是战争背后的人心与道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