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美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大规模抗议浪潮。超过400,000名民众响应“Hands Off!”(“别碰我们的权益!”)号召,走上街头,反对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动的政策与改革。此次抗议活动由进步派组织“Indivisible”联合近200个团体发起,在全美50个州的超过1,000座城市同步举行。他们在抗议什么?抗议美国制造业的回归?抗议减少政府浪费和欺诈?
抗议者提出多项诉求,聚焦于:
- 抵制亿万富豪对政府政策的操控;
- 反对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与医疗保险(Medicare)削减,
- 抨击特朗普政府对跨性别者、移民及其他边缘群体的歧视与攻击。
- 要求结束白宫内“猖獗的腐败”。
然而,深入分析抗议者的诉求,可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抗议者反对的并非特朗普推动的“美国制造业回归”或“减少政府浪费和欺诈”等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政策,而是针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普通美国人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
- 政府削减计划:抗议者提到特朗普、马斯克及其亿万富翁同伙正在对政府、经济和基本权利发动全面攻击,包括关闭社会保障办公室、解雇必要工作人员、取消消费者保护措施、削减医疗补助计划等。这些措施被抗议者视为对普通美国人生活保障的威胁。
- 税收政策:抗议者指责特朗普政府将税款、公共服务和民主交给超级富豪,实施所谓的“亿万富翁税收骗局”。这一政策被认为加剧了社会不平等,损害了普通美国人的利益。
- 社会恐惧与政治压迫:抗议者提到特朗普曾对敢于站出来的人采取过激和暴力的回应,这种政治压迫使得许多人因害怕而不敢抗议。此次抗议活动被视为一种反抗,旨在打破这种恐惧,让更多人看到抗议者的力量。
这场抗议活动正值国会山风波不断之际——周六凌晨,参议院以51比48的微弱票数通过了一项关键预算决议,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国内政策议程即将启动。这项议案尚需众议院批准,但部分共和党众议员已对其内容表示不满,称其“轻率而令人失望”。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受特朗普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的冲击,股市连续数日剧烈波动,市场情绪动荡不安。
他们不是在抗议制造业回流、也不是在反对政府反腐或节流措施——他们反对的是“不公与不透明”。
然而,在这些愤怒的呐喊背后,支持特朗普的人却有另一套叙事。他们认为,特朗普是在“让美国重新伟大”,在带动“制造业回流”,在“减少政府浪费和欺诈”。这种叙事确实有其吸引力,但我们不妨冷静分析:特朗普的政策是否真的实现了这些目标,或者说,这些目标本身是否被误解、误用甚至被政治包装成了幻象?
制造业回流:口号多于实质
特朗普从政以来就频繁高举“重振美国制造”的大旗。他通过加征关税、撤销国际贸易协定、鼓励企业回迁等方式,试图引导制造业重返本土。
但回顾过去几年,美国制造业的“回归”更多是一种政治语言,而非经济现实。企业确实受到政策激励而重建部分生产线,但这类“回流”在总体上极其有限,且伴随着自动化程度提升与岗位减少。根据《经济政策研究所》数据,制造业新增岗位在2018年后呈现停滞,而疫情后更是出现净流出。真正的趋势是:企业回来了,岗位没有回来。
此外,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老化、人才缺口,使得美国制造业竞争力难以与亚洲和东欧地区抗衡。一些企业虽然“象征性”地宣布建厂,但实际产出比例极低,许多项目更是夭折。
因此,特朗普描绘的“制造业复兴”,更多是一场政治秀,而非结构性产业回流。
减少政府浪费:现实与承诺背道而驰
“Drain the Swamp”(清除沼泽)是特朗普上台时最具煽动力的口号之一,矛头直指华盛顿的体制性腐败与政府开支浪费。然而事实是,特朗普任内的政府运作不但没有实现透明和节流,反而在多个层面加剧了裙带关系与财政浪费。
首先,大量关键岗位由与特朗普家族或政治盟友关系密切者担任,有些人几乎不具备专业背景,却掌握重要资源。其次,疫情期间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企业援助资金被大量流入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账户,而许多真正的中小企业却苦无资金生存。
此外,政府审计报告显示,特朗普时期联邦合同分配中存在严重的不透明操作,公款出差与私人消费行为屡见不鲜,堪称“合法化浪费”的典范。
可以说,特朗普口中的“反腐”,并未实现对制度性冗余的改造,反而塑造了一个更隐秘、更集中、更特权化的政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