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迎来重要节点——广州市负责的23个场馆改造项目实体完工。其中,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等20个场馆已完成竣工验收,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场分别按计划4月30日、6月30日完成竣工验收。
改造后的天河体育中心
刚刚完成环场跑道改造的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将于5月10日至11日举行焕新升级后的首场赛事——2025世界田联接力赛。这是世界田联接力项目最高级别的单项赛事,也是该项赛事首次落户中国,届时预计将有1000名世界顶尖短跑高手齐聚花城,上演巅峰对决。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总共30个场馆 ,广州市负责23个(其中包含4个省属市建),其他7个为省属省建。广州赛区执委会认真贯彻“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加速推进广州市负责的23个场馆维修改造。
重点场馆
天河体育中心
按国际田联认证标准升级环场跑道
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天河体育中心,本次改造工程保护和还原建筑风貌,设计按“无界体育公园”理念,采用“双轴、一心、双环、多联”布局,强化城市中轴概念,修复中心生态绿心,拆除原有围栏,打通城市生活、步行便捷绿廊,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新中轴线上的人民体育公园,增强市民健身休闲和绿色福利获得感。
近日,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环场跑道完成改造。据统计,每年约有1000万人次在环场路跑步。本次改造按国际田联认证的跑道标准升级,打造1000米的室外环形跑道,以“全民共享”理念重构城市运动空间,使之成为集专业竞技、市民健身、文旅体验于一体的城市运动新地标。
跑道系统连接环场路慢行网络与无障碍设施,配备定制化标识和设施,兼顾赛事需求与全民健身功能。跑道内圈为绿色预制型橡胶跑道,外圈为蓝色沥青健身步道,与环场路的绿化植被以及体育场的台阶与柱廊形成层次分明的立体空间,达到鲜明和谐的视觉效果。跑道采用环保材料与多层工艺,厚度达13毫米,具有高回弹、抗冲击、防滑性、耐候性(8—10年寿命)等性能优势,材料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优于欧盟标准,为跑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运动体验。
大学城体育中心
连接自然山水打造生态体育公园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始建于2006年3月,是一座圆形穹顶、合金内架、外饰贝壳光泽进口拉膜的现代化体育场。造型犹如鼓满朝气的风帆,极具摩登感,成为大学城最为绚丽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曾举办东京奥运会橄榄球项目亚洲区女子资格赛、足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世界女子七人制橄榄球系列赛、第16届广州亚运会足球和橄榄球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
此次改造融合体育和生态,共享赛事和休闲,塑造全民运动生活新体验。体育场整体升级硬件条件和服务保障能力,满足国际赛事标准。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升级,如场地硬件、体育工艺、园林景观等,还包括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设施升级,加强体育场的服务保障能力,如安全检查、医疗急救等,确保在大型赛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各种需求。
改造通过建筑空间和室外园林的设计提升,营造出具有岭南风韵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体育场所。室内外空间设计融入岭南园林的设计元素,植被的选择优先考虑本土种植,既能适应当地气候,又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改造以体育场为基底,结合大学城中心湖公园和周边自然山体,打造一个既开放又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不仅强调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也提升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景观绿化和道路提升,巧妙地引入周围的山脉和水系,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和可持续的休闲空间。
来源:广州日报、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