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李敏与父亲合影

前言

家长干什么你都不知道,怎么谈对象哟!”毛主席看着眼前的李敏,脸色凝重地说道。

对于儿女的婚事,毛主席一向主张自己做主,大人不要干涉,然而在李敏结婚前,毛主席问起未来女婿的家庭背景时,李敏却一问三不知。毛主席语重心长地教导李敏,自己虽然不干涉他们的婚事,但还是要问一下,了解一下情况。

孔令华相识相爱

1947年夏天,贺子珍带着李敏回到了祖国,当时李敏已经11岁,但对于祖国却是完全陌生。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后,毛主席对于远在东北的女儿李敏甚是想念,便托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将李敏先带回北平。



图丨童年李敏

在征得贺子珍同意之后,贺怡带着李敏辗转多地来到香山,见到了早已经走出办公室迎接她们的毛主席。贺怡牵着李敏的手,指着毛主席对她说:

“快叫爸爸!这就是你爸爸,就是给你打电报的毛泽东。”

李敏看着眼前高大慈祥的毛主席,和之前自己在画报上看到的一模一样,激动地扑到了毛主席的怀中,大声地喊着“爸爸”。毛主席也非常激动,将李敏抱起来亲了又亲,享受着和亲生骨肉久别重逢的快乐。

在李敏被接到北平之后,毛主席安排她进入北京八一学校念书,在这里她遇到了孔令华。孔令华当时比李敏高两级,是学校中的学生会主席,经常组织学校里的大小活动。而李敏刚刚从苏联留学回来,在学校里也非常活跃,经常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好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出现在校园中,一起聊学习聊理想,无话不谈。



图丨毛主席与李敏在一起看影集

从八一学校毕业之后,李敏考入了师大附中,而孔令华则考入师大附中二部,但两个人并没有就此中断联系。当时李敏身边的很多朋友提醒她要和孔令华保持距离,否则会受到老师批评,但思想前卫的李敏并没有多想,她认为和男生交朋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交朋友并不等于谈对象。

当然两个人之间的来往还是以学习不受到影响为前提。进入中学之后,孔令华有一段时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李敏对此非常不高兴,告诉孔令华如果成绩上不去,他们之间就减少往来,甚至暂时不往来,直到孔令华将成绩提上去再说。

青年时期孔令华对于理工科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在和李敏谈恋爱的时候,他会将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读物推荐给李敏,而李敏则经常会向孔令华讲述自己在苏联生活的经历,和他分享唱歌跳舞的乐趣。



图丨李敏与孔令华

后来李敏将自己是毛主席女儿的身份告诉了孔令华,孔令华对于毛主席一直非常崇拜,为人处世方面也深受毛主席的影响。当得知李敏的父亲是毛主席的时候,孔令华的内心十分高兴,自己距离“偶像”又近了一步。

“家长干什么你都不知道,怎么跟他交朋友呢?”

李敏和孔令华从同学、朋友,一路发展成为恋人,这件事很快就被毛主席所了解。在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李敏主动向父亲说起了自己和孔令华之间的事情。当李敏公布了自己恋爱的“秘密”之后,毛主席突然向李敏发问:

“小孔的父亲是哪个呢?在哪里工作呢?”

毛主席的问题一时间令李敏难以回答,两个人谈恋爱虽然无话不说,但从未主动打听过对方家里的情况。李敏一时间语塞,说自己没问过,孔令华也没说过。毛主席看着不知所措的李敏,脸色凝重地对她说:

“家长干什么你都不知道,怎么跟他交朋友呢?”



图丨李敏与孔令华合影

对于父亲的顾虑李敏一时间不解,问毛主席自己交朋友,为什么还要打听家长的情况呢?毛主席不希望女儿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上马虎,语重心长地对李敏说:

“既然交朋友,还是要问一问,了解了解情况嘛!”

李敏一向对父亲的意见尊重,再次见到孔令华的时候,将自己父亲的意思告诉了他,孔令华一听就乐了,李敏也乐了。随后孔令华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回到家之后,李敏告诉父亲,孔令华的父亲是孔从洲将军。毛主席没有多问,只是连声说:“我熟悉,熟悉。”李敏忐忑地问父亲是否同意自己和孔令华交朋友,毛主席开心地连连点头:

“好,好!”

过了不久之后,李敏将孔令华第一次领到家中见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正在看书,见到女儿带着未来女婿上门,放下书让二人做到身边。孔令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忐忑地端正地坐在一旁。毛主席上下仔细端详着孔令华,不停地审视着这个未来要和自己女儿共度余生的年轻人。孔令华生性坦诚,被毛主席这么一看,紧张地不自觉挺直了脊背,额头也渗出了不少汗珠。



图丨李敏夫妇合影

毛主席仔细端详了一会孔令华,转头看向了李敏,李敏迎上父亲的目光,父女俩相视一笑,李敏立刻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对于这个未来女婿,毛主席是满意的。人生中的这次重大“考试”,李敏和孔令华顺利通过了。

李敏当时想和孔令华早日结婚,毛主席对女儿的想法很是欢喜,表示自己对于孩子的婚事一向主张儿女自己做主,大人不要干涉,而且孔令华人很好,他没有意见。寒假的时候李敏前往上海看望母亲,提到了和孔令华结婚的事情,贺子珍表示只要毛主席同意,自己就同意,但希望李敏能够高中毕业之后再结婚,这样可以多读一些书。

1958年7月,李敏高中毕业准备升入大学的考试,孔令华当时为了帮助李敏复习功课,住进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毛主席特别关照李敏和孔令华:要劳逸结合,不要为了升学搞垮了身体。升学考试过后,毛主席提醒李敏,他们二人的婚事自己同意了,但还是要征求她母亲贺子珍的同意。如果贺子珍没有意见,就跟着孔令华去见他的父母:

“丑媳妇也要见公婆哩!我的娇娃不丑,更要见公婆。”



图丨李敏母亲贺子珍旧照

随后李敏和孔令华去往南昌,去拜见暂居在南昌的贺子珍,见到母亲之后,李敏将父亲的话原原本本地转告给了母亲。贺子珍依旧还是那句话:

“你爸爸同意,我也同意。”

告别母亲之后,李敏跟随孔令华乘火车前往沈阳,去见孔令华的父母。当时孔从洲是沈阳高级炮校的校长,第一次见到公婆的李敏,受到孔令华父母如同亲生女儿一般的对待,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之后,二人决定结婚。

“人家成家立业了,可以自己做主了”

李敏和孔令华将结婚日期定在了1959年8月29日,原本他们决定的日子还要早一些,不巧的是毛主席在外地不能回京,毛主席多次给李敏写信,一定要等他回来主持婚礼。就这样婚礼一直拖到了八月下旬,在婚礼的前两天,毛主席回到北京,李敏和孔令华到车站将主席接回家。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将二人叫到自己房间,商量婚礼的事宜。



图丨李敏夫妇与毛主席合影

大家在一起商定要请蔡畅、邓颖超等人,以及一些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新人双方的同学朋友。毛主席特别叮嘱道:

“我的亲戚王季范(毛主席的姨兄弟)在北京,是一定要请来的。”

毛主席之所以请来王季范夫妇以及蔡畅、邓颖超等人,就是要表明自己女儿的婚事别人不用干涉,也不用在这件事上做文章,一切都是他做了主的。双方的家长都不主张大操大办,婚礼一切从简,而新房就设在中南海毛主席的家中,房间里的家具都是从仓库中临时借出的旧物。

在婚礼当天,毛主席一大早就派秘书将正在北京开会的孔从洲接到了中南海,为李敏和孔令华完婚。一见到孔从洲,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说:

“今天是两个孩子结婚,请你来坐一坐,叙一叙。”



图丨李敏婚礼合影

随后毛主席拉着孔从洲向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介绍:“这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同志。”毛主席的平易近人,一下子打消了孔从洲拘谨的心情。午后婚礼正式开始,李敏身穿浅蓝色连衣裙,白色皮凉鞋,孔令华则穿着白衬衣,深蓝色西裤。喜宴一共准备了三桌,每桌只有八道菜,鸡鸭鱼肉还有一些青菜。

毛主席举着酒杯,向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献上祝福,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不用忧来不用愁,二人心意两相投。”

毛主席的一番话惹得在场宾客大笑起来。李敏和孔令华端着酒杯来到毛主席面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两人深深地向毛主席鞠了一躬,表示对父亲的感谢和尊重。毛主席看着已经长大的女儿,眼里满是笑意,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图丨孔从洲将军旧照

吃过饭之后,毛主席安排大家在春藕斋看了场电影,在宾客陆续离去之后,毛主席将孔从洲和王季范留下在书房谈话。落座之后,毛主席问起孔从洲在哪里工作,孔从洲回答说在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担任校长,随后毛主席又问孔从洲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同时鼓励孔从洲要多学习。

毛主席向王季范介绍起孔从洲过去的经历,说他当年是在杨虎城的部队工作,谈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毛主席说孔从洲在西安事变中担任城防司令,王季范笑着说:“官还不小啊!”毛主席接着问孔从洲,看来杨虎城对他很信任,抓蒋介石的前一天晚上就和他一个人说了,杨虎城对他很赏识吧?孔从洲回答说:

“他是我的老上级,一手把我培养大,看着我长大的......”



图丨杨虎城旧照

拉起家常的时候,毛主席问起孔从洲当时为什么当兵,孔从洲回答说自己的慕名而去,奔着靖国军去的,毛主席对他的行为大为赞叹,接着问他在工作上有什么要求,孔从洲说没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干炮兵出身,对炮兵有感情。王季范称赞孔从洲是个老实人,毛主席接着说:

“他是个老实人,他教育子女很严的哟!孔令华很好嘛,今后两个孩子一定会处好的,咱们当老人的,唉,人家成家立业了,可以自己做主了。”

“套个圈圈能学会游泳吗?”

在李敏和孔令华结婚之后,依旧生活在毛主席身边,在毛主席工作休息的时候,李敏总是坐在父亲身边聊些轻松的话题,能够让毛主席从工作之中脱离出来,得到片刻的休息。有时候毛主席也会到李敏小两口屋里来聊天,有时候还让小两口陪自己在院子中散散步。



图丨毛主席与李敏在中南海赏花

有一年夏天,李敏和孔令华跟着毛主席前往北戴河游泳场,当时会游泳的人们一到地方就纷纷跳到水里畅游,而孔令华由于不会游泳,便坐在沙滩上看大家。看了一会之后,孔令华自觉没意思,便带着救生圈下水泡着,毛主席看到之后开玩笑地命令孔令华:

“套个圈圈能学会游泳吗?莫套,把圈子扔了!”

孔令华听到岳父这样说,马上将身上的救生圈取下,学着大家的样子熟悉游泳的动作和呼吸的方法,自己实践了几次之后就学会了游泳。相比起这些体育运动,孔令华更喜欢的是看书和学习,在中南海的时候,孔令华经常跑到岳父的书房借书看,来充实自己,对此毛主席非常喜欢。

有一次孔令华在农村劳动一个月之后回到家,正想出去理发的时候被岳父叫住,李敏解释说孔令华到外面理发,很快就回来,不会耽误家里人吃饭。毛主席对李敏和孔令华说:

“莫走,莫走,叫小周给他理发。”



图丨毛主席与李敏等人在海边合影

毛主席破例让自己的理发员给孔令华理发,还特地通知厨房将晚饭推迟一个小时。理完发之后,李敏和孔令华来到餐厅,家里人已经到齐了。吃饭的时候,毛主席一边给孔令华夹菜一边对大家说:

“你们也应该到农村去锻炼锻炼,向令华学习,劳动光荣嘛!”

李敏开玩笑地说父亲偏心孔令华,只给他一个人夹菜,毛主席高兴地说:

“我这叫赏罚分明,不劳动者不得食嘛!”

1962年李敏生下了和孔令华的儿子,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孙子辈。在为孩子取名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孔从洲和外公毛主席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列宁的“宁”字,在汉语里还有“宁静、安宁”的意思,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说:

“就让孩子长大继承我们的事业吧,这叫后继有人,就取名继宁吧!”



图丨李敏、贺子珍与孔继宁合影

孔继宁的出生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平时李敏和孔令华上学,不在孩子身边,毛主席每次工作累了的时候就去看看小外孙,逗一逗这个小家伙。孔继宁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平时不哭不闹,毛主席就像所有的老人一样,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一辈。

1963年毛主席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看到了日本物理学家关于基本粒子的文章,请来周培源和于光远两位先生前来深谈。毛主席认为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所说的,但世界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无穷无尽的。孔令华回到家后毛主席将文章拿给他看,并再一次说了自己的观点:

“大学是个入门,是浏览多门科学文化知识的领域,真正的学有所成,有所造就,还是要通过实践才行。”



图丨李敏全家福

按照毛主席的建议,孔令华在征得学校领导同意之后,再次回到学校深造,重新选择专业。除了之前自己喜爱的物理、化学课之外,孔令华还大量阅读其他领域的课外读物,为他之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当孔令华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总会感慨地对李敏说:

“我能有现在的基础和开阔的思路,能够很快地接受新事物,和父亲当初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李敏和孔继宁在中南海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搬了出去,之后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直到毛主席去世,李敏和父亲只见过三次面。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李敏要求为父亲守灵,结果没有得到批准,无奈之下,李敏和孔令华只能够和普通的群众一样,排了几天的队才进入父亲的灵堂,向父亲做最后的致意和告别。



图丨毛主席与李敏、李讷合影

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李敏和孔令华在《怀念》的编后记中写道:

“毛泽东是举世闻名的一代伟人,也是我们亲切慈祥的父亲。作为伟人,他生前建立了丰功伟绩;作为父亲,他走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这种思念,地久天长,与日俱增。他的严厉,他的慈爱,他的爽朗的笑声,他的幽默和智慧常常浮现在我们脑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