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年轻时期的谭政
前言
“给你十发子弹,能够命中十个人?”
谭政在参加红军之后,曾经有一位领导这样问他。谭政听到这个问题摇了摇头,领导接着问五个人呢?谭政还是摇了摇头。领导接着问三个人呢?谭政仍旧摇了摇头,见到领导有些不悦,赶忙补充说可能能打中。领导听完谭政的回答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
“那你就别拿枪了,好好地用你的笔,笔扫千军嘛!”
“前委在哪里?”
1922年,16岁的谭政考上了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东山学堂。清末年间东山学堂开设自然科学、英语、音乐等新课程,与旧课程同时教授,辛亥革命之后,东山学堂带头传播新思想,因此在附近颇有名气。
当时与谭政同为校友的有毛主席、肖子峰、李达、毛泽覃以及陈赓,毛主席在东山学堂接受到政治启蒙,开始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给谭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的名字深深地印在谭政的脑海之中。
谭政18岁毕业之后,与陈赓的妹妹秋葵结婚,虽然两人是依照媒妁之言,但在结婚前也有过一年的自由婚恋时间。遗憾的是在结婚不到两年的时候,秋葵因身患阑尾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去世,给谭政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在从岳父口中得知陈赓在国民革命军任职的时候,谭政下定决心前往武汉加入军队,成为陈赓特务营上士司书,后来又改任营指导员办公室的准尉司书。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陈赓遭到撤职,谭政也被怀疑有共产党的嫌疑,两人一起离开特务营,进入叶挺的部队。
图丨年轻时期的陈赓
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失利之后,剩余的部队开始向井冈山方向转移,在整编队伍的过程中,谭政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听了毛主席鼓舞人心的讲话。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整编好的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发,在途中遭遇肖家璧队伍的袭击,毛主席下令分散突围。
在荆竹山前的一个村子中,突围出来的人集合在一起,罗荣桓让炊事班赶快给大家弄饭吃,当大家因为没有餐具而围在大锅前无法下手的时候,毛主席率先撩起了衣角,让炊事员将米饭盛到衣服上,用手抓饭吃,大家纷纷效仿毛主席开始吃饭。
罗荣桓领着谭政来到毛主席面前,向他介绍说谭政和他们一样都是湖南湘乡人,毛主席笑着对罗荣桓和谭政说:
“我们湖南三湘,同饮湘江水成人,同走一条路上井冈。”
图丨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毛主席带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之后,找来谭政单独谈话,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单独交流,谭政对此说不出的高兴。毛主席问了关于谭政的很多情况,从求学一直谈到了上井冈山,当谭政说起和陈赓的关系时毛主席更加有了兴致:
“这么说陈绍纯(陈赓的父亲)是你的岳丈咯!”
当年毛主席曾经在搞调查的时候住过陈赓的家,见到过陈赓的父亲。毛主席接着又问谭政,他原来的名字是不是叫谭清河。谭政回答说自己原来叫谭世名,学名叫谭清河,后来才改名叫谭政。毛主席高兴地对他说:
“这下终于对上号了,你老岳丈给我说过他有个女婿叫谭清河。”
谭政说自己的岳父也说起过毛主席,让他一定要找到韶山冲的毛泽东,见到他的时候还要告诉他,自己接受了他的主张,将陈赓等几个儿女都教育成人,送去革命了,还要将女婿谭清河也送过去,日后一定能引上正道。毛主席感叹地说:
“你老岳丈是个大好人啊,革命有功之臣哟,将来革命成功了,谭政你领着我去看望他老人家。”
图丨谭政在红军大学
和毛主席单独谈过一次话之后,谭政对于中国革命的前途更加有信心,不久之后他就加入了共产党。在谭政跟随毛主席下山攻打遂川之后,毛主席对他在宣传和发动群众方面的工作非常满意,返回井冈山之后,毛主席就点名将谭政调到前敌委员会担任秘书的工作,成为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
在谭政到前委报到的那一天,毛主席高兴地说从今往后我们就要共甘共苦了,同时给谭政讲述了将他调到自己身边担任秘书的经过。前敌委员会是领导机关,谭政刚一到达就发现没有工作人员,只有几个警卫,便疑惑地问毛主席:
“我今天是来前委报到的,前委在哪里呢?”
图丨谭政(右一)与罗荣桓等人
“前委在哪里?”毛主席重复了一遍谭政的问题:“前委就在这儿,我一个书记,加上你一个秘书,实际工作人员就是我们两个。”
“好,决议案就从这里面产生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8年5月成立之后,根据地开始不断扩大,红军的队伍也随之开始发展壮大。由于组成部队的成分复杂,再加上常年作战无法得到及时的教育,部队中逐渐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
红四军本打算通过召开党代会来统一思想,消除分歧,结果由于条件不成熟,毛主席的正确意见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毛主席没有再次当选前委书记,会后便离开了红四军,同贺子珍等人一起开始从事地方工作。
图丨红四军全军集训
谭政作为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对于红军部队的前途十分担忧,在毛主席离开红四军之后,部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在秋收起义之后,谭政就一直跟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对于毛主席一直以来的思想和主张十分清楚。他反复对身边的同志传达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并强烈要求将毛主席请回红军,还时常抽空看望毛主席和贺子珍,尽量在生活方面多加关照。
陈毅在前往上海参加中央会议的时候,向周总理汇报了红四军组建两年来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党中央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陈毅根据党中央的精神,起草了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肯定了毛主席的意见,恢复了毛主席的工作。同时周总理口头指示,务必将毛主席请回来继续主持军队工作。
谭政听说毛主席又要回来主持前委的工作,心里十分高兴,吩咐行政管理干部腾出一套宽敞的住处,打扫干净给毛主席和贺子珍居住,同时准备好材料,好向毛主席反映部队中的问题和自己的意见。
图丨后排左三为毛主席,左八为谭政
毛主席在离开军队之后很快就病倒了,卧病在床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党中央发来的指示信之后,毛主席和贺子珍随谭政派来的迎接武装,一起回到了汀州,重新开始主持前委的工作。
一见到毛主席和贺子珍,谭政率先迎上去同二人捂手,随后将他们迎进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房间。毛主席刚刚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招呼谭政汇报工作。谭政从兜里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大纲,毫无保留地将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向毛主席做了详尽的汇报。
毛主席一边听着谭政的汇报,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听完汇报之后毛主席很是感慨,没想到部队中居然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他当即嘱咐谭政,在召开第九次党代会前,请他找几个干部和战士参加座谈会,时间和地点都由他来定。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毛主席等人将红四军主力带离汀州,将领导机关转移到了古田。
图丨古田会议会址
当时正值初冬时节,在村子的一栋大房子中,谭政召集了部队的各方代表,围坐在炭火前热烈讨论部队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日的讨论,毛主席对座谈会的成果做出结论:
“大家都讲得非常好,这样一讨论,哪个错误哪个正确,自然就明白了!”
在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毛主席专门向谭政交代,请他将座谈会的内容,披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上他自己的意见,分类归纳组成决议案,尽快在部队贯彻下去。
像往常一样,谭政将所有的材料分类整理出来,整整齐齐地放在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毛主席翻了翻之后笑了:
“好,决议案就从这里面产生了!”
图丨古田会议画像
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终于在古田召开,这一次会议又称作“古田会议”,谭政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在会上,陈毅转达了党中央对于毛主席正确意见的指示信,毛主席和朱德在会上做了报告。会议通过了毛主席起草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份决议案最终成为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谭政呀,不能老是书生气”
1935年毛主席在瓦窑堡当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出报告,进一步阐明了瓦窑堡会议的精神,谭政听完毛主席的报告之后为之一振,经过两个月的深思熟路,谭政写下了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的意见,并上报到党中央。
毛主席看过谭政所写的报告之后转发给朱德和罗荣桓,中央经过讨论之后对谭政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号召红军政治工作的同志都能够多多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谭政的这一“意见”在红军政治工作的转变中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
图丨谭政夫妇合影
西北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之后,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在陕北设立后方政治部,由谭政接任政治部主任。在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谭政多次根据毛主席的正确思想以及讲话,制定出关于部队政治工作的多项条例。谭政还以个人的名义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分析并总结了抗战形势,鼓舞军民一心克服困难,坚定抗战的信心。
在延安期间,谭政所起草和撰写的文章都紧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每一篇文章都经过毛主席的审阅,从标题到内容,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进行了校正。除了是工作上的需要以外,也是毛主席对于谭政的重视和培养。
1938年谭政在出席国民党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之后,回到延安向毛主席汇报会议内容,结束之后毛主席拉着谭政的手,亲自将他送到了院子中。毛主席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题,突然停下脚步问道:
“谭政,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图丨毛主席(左三)谭政(左二)等龙岩合影
谭政回答说自己30岁刚过,毛主席微笑着对谭政说,自己的年龄比他大一轮还多,他现在是正当年,正好处在“而立”之年。紧接着毛主席两只手相互比划着,问谭政:
“你想过没有,你的名字,我的名字,我们两个的名字?”
谭政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毛主席的问题是什么意思。毛主席看着谭政疑惑的表情,拉起他的手在手心里画了一个“廿”,问他“廿”是什么意思,谭政回答说是代表二十的符号。毛主席接着解释道:
“对了,我的名字‘毛泽东’,从前曾用‘廿八画生’笔名发表过文章,你的名字是不是也是‘廿八画’呀?”
图丨谭政(左二)等平津战役领导合影
谭政默默地在心里数了一下自己名字的笔画,果然是“廿八”。正当谭政还在思考他和毛主席名字都是“廿八”的时候,毛主席神采飞扬地说:
“这‘廿八’可不寻常啊,你看,共产党、共产主义,这头一个字‘共’,不就是‘廿八’两个字组成的吗?”
谭政这时才恍然大悟,没想到毛主席能够想得这么深,自己怎么会想到这些。毛主席接着教导谭政说:
“谭政呀,不能老是书生气,也要‘谈政’嘛!‘廿八’两个字组成了‘共’字,不就意味着我们都姓‘共’嘛!”
图丨谭政(左三)与毛主席等人在延安
谭政在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期间,协助毛主席将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推动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期间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取得的显著成绩,都他终身难忘。在临终前,他还不忘嘱托秘书,要将这一段经历整理记录在文章中。
“谭政啊,谭政,还是书呆子气”
1944年初,毛主席再次找来谭政谈话,刚开始两人没有谈工作,毛主席首先吟了一首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念完之后毛主席解释说这首诗是朱熹的名篇,可以找来读一读。谭政不知毛主席要和自己谈什么,念了一首诗之后更是一头雾水。毛主席递给谭政一支烟接着问他还记得不得当年帮助自己起草古田会议决议的时候,解决了部队中的不正确倾向,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五年,看着延安时期的“春日”,怎么不可以再来用一首伟大“诗篇”?为什么不能再形成一个“古田会议决议”?
图丨建国后谭政(右)在某军区视察工作
谭政对毛主席的话似懂非懂,回忆了一下当初帮助毛主席起草决议时候的情形,对毛主席说自己没有诗人的浪漫,不会写诗,但是自己正在考虑写个总结报告,将1942年以来部队的情况,对照“古田会议决议”写个总结,尤其是这期间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谭政啊,谭政,还是书呆子气,找你来商量,谈的就是要你执笔写出这么个报告。”毛主席笑着对谭政说,“我们的军队战胜了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围剿’,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近几年在边区和根据地的成绩也颇有成效,难道不应该进行经验总结,写成一部伟大的‘史诗’吗?”
听到这时候谭政才明白过来毛主席刚才吟诗的用意,立刻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起来。毛主席交代谭政说这部“史诗”就由他来完成,谭政对此有些担心,说:
“我谭政有多大本事主席还不了解吗?这个担子能挑得起来吗?”
图丨贺龙与谭政
“不要怕,你后面有‘靠山’,你先起草一下,多改几次,送到中央修改审定,多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再经过书记处讨论通过,实际上不就是当年的‘决议案’吗?”毛主席安慰谭政说。
从毛主席的住处离开之后,谭政立刻找来秘书处的同志为他准备材料,将各部队的经验总结收集起来,整理成册。在起草的过程中,谭政先写,随后再由秘书誊抄,据谭政的秘书回忆,当时在打草稿的过程中,自己的誊抄了六次。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报告起草完成,毛主席对报告进行了审阅,亲自在上面修改了两次,还将修改好的报告送给周总理审查修改,给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干部看,征求他们的意见。当时在杨家岭还为这一报告专门召开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座谈会,大家在会上对报告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修改完毕之后,中央召开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了这一报告。
图丨建国后谭政陪同贺龙会见外宾
1944年4月,西北局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谭政在会上宣读了这一篇报告,报告获得了全体到会同志的热烈掌声。随后这篇报告以谭政的书名在延安的报纸上全文发表,后来还印成小册子散发到全军,成为全军的“必读文件”。建国之后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还提到这一篇报告,称这篇工作报告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政治工作中的又一历史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