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黄公略旧照

前言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这是毛主席在《蝶恋花 · 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对战友黄公略的盛赞。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和毛主席、朱德、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象征。黄公略的英勇善战、雄才大略深受毛主席的器重。非常不幸的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红军将领,却在第三次反“围剿”的转移途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

“鄙人以为你黄公略长有三头六臂”

1915年秋天,湖南军阀打着统一中国的旗号,与北洋军阀开始争夺地盘。黄公略抱着寻找出路的愿望,投笔从戎进入湖南陆军,由于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所长,深得营长的赏识,不久就被调任营部书记。



图丨黄公略在湘军时期

次年彭德怀参军入伍,在训练队当学员,黄公略由于有些文化,被任命为训练队的国文教员,彭德怀当时写下的两篇作文引起了黄公略的注意,对彭德怀的见解和远大抱负所折服,不但将彭德怀的两篇作为打了百分,同时还向营长和团长做了推荐。

很快彭德怀就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在军中的职位也不断晋升,一度超过了黄公略,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感情,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将两人紧紧连接在一起,很快就成了挚友。1922年黄公略不满于湘军的内部矛盾,投考湖南陆军讲武堂,并约彭德怀一起投考。

当时彭德怀由于杀害地主欧盛钦遭到逮捕,在押解士兵的帮助下顺利逃脱,四处流亡之后回到家乡种地,收到黄公略的信之后犹豫不决,没有给其回信。后来黄公略派人亲自劝说,彭德怀才答应下来。



图丨年轻时期的彭德怀

讲武堂毕业之后他们都回到了原部队,北伐战争开始,黄公略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连长,攻打武昌城的战役中,黄公略身先士卒率部进攻,搭上云梯爬上城墙,帮助攻城部队顺利冲上城头。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受到嘉奖,不久便被提成为营长。

当时北伐军中有不少的共产党员,黄公略和彭德怀就是从那时开始接触到共产党。1926年年底,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高级班,临行前将自己使用的一支驳壳枪送给了彭德怀。在黄埔军校中派系斗争日趋激烈,黄公略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积极拥护共产党的主张。

1927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大肆残害共产党人,黄公略看清了国民党的本质,在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黄公略在革命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加入了共产党。次年黄公略与彭德怀、滕代远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



图丨蒋介石大肆残害共产党人

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决定合二为一,同时将手下的地方武装整编为工农红军第六军,黄公略担任第六军军长。由于两特委之间产生分歧,不得已找到毛主席,请求毛主席帮助解决两特委之间的问题。

毛主席在吉安陂头举行联席会议,黄公略以第六军军委代表和第五军军委代表的身份出席参加,也就是在这一次会议上,黄公略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两人初次见面没有丝毫的生疏感,反而像老朋友一样。

当他人向毛主席介绍黄公略时候,毛主席当即笑了起来,幽默地说:“鄙人以为你黄公略长有三头六臂,谁知道你其貌不扬,真是‘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哦!”黄公略被毛主席的幽默随和和博学多识所折服。



图丨二七会议会址

见面之后毛主席将古田会议决议拿给黄公略看,黄公略看后表示非常赞同,对于毛主席的思想水平充满了敬意,在会上,黄公略多次表示支持毛主席的观点。为了适应斗争需要,会议决定扩大红四军前委为湘赣苏区的指导机关,四五六军受总前委指挥,从此之后黄公略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成为毛主席坚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

这次会议之后,黄公略受到毛主席的指引和启发,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特别是毛主席解决党内分歧的方法更是给黄公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加强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红六军成立了以黄公略、陈毅等人为首的军委,发布了第六军司令部布告,明确了部队应当执行的政策和遵守的纪律,在赣西南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图丨“二七会议”剧照

毛主席和彭德怀看过这份布告之后,给予红六军军委高度赞扬。由于黄公略坚持贯彻毛主席的主张,红六军的思想工作很快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逐渐从游击武装转变为集团正规军。后来红六军改称为红三军,黄公略担任军长,陈毅担任政治委员。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红三军战无不胜,屡建奇功。

毛主席的三道命令

第一次反“围剿”前夕,江西省委少部分人坚持打南昌的错误主张,反对毛主席的正确方针,甚至还伪造毛主席的信件,企图挑拨朱德、毛主席、彭德怀和黄公略四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次黄公略收到了伪造的信件,拆开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黄公略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便去找朱德询问他的态度,朱德表示自己坚决拥护毛主席。随后黄公略又奔袭三十多公里找到彭德怀,彭德怀说公开宣传拥护“朱彭黄”是一个阴谋,是挑拨他们四人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朱德和彭德怀的态度,黄公略才放下心来。



图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路线

在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重要时刻,黄公略首先向毛主席报告了情况,表明了他们四人的态度,同时和朱德、彭德怀联名发表公开信,斥责破坏党的团结这一错误行为,号召革命同志要团结在总前委的领导下,共同消灭敌人。

黄公略公开维护以毛主席为首的总前委的领导和红一方面军的团结,彻底打破了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黄公略率部前往瑞金、宁都等地区,清扫根据地残存的白色据点,促使根据地连成一片。9月15日,黄公略率部抵达东固六渡坳,由于侦查到国民党的飞机即将到来,黄公略迅速隐蔽起来,值班参谋不大一会跑来报告,说七师的队伍正在向东固行进。

黄公略立刻跳出隐蔽的洞口,不顾警卫员的阻拦,迅速跳下山坡命令七师隐蔽,他举起望远镜观察敌机,指挥机枪对国民党的飞机扫射,七师的队伍很快就隐蔽起来,只剩下黄公略带领着三挺机枪,暴露在山坡上吸引国民党飞机的注意。



图丨第三次反“围剿”示意图

面对敌机的疯狂扫射,黄公略指挥机枪手射击,见射击无效,黄公略一个箭步冲上去准备亲自射击,就在这时敌机又一轮扫射来袭,黄公略来不及卧倒隐蔽,被子弹击中了胸膛。正在前往兴国的毛主席听说之后,立刻调头赶来,嘱咐医生要想尽办法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黄公略因医治无效牺牲了。

黄公略在红军和苏区的威望很高,当他牺牲的噩耗传开之后,各地指战员和群众无不放声痛哭。在黄公略牺牲之后,毛主席亲自主持追悼大会,在主席台两侧悬挂着毛主席亲自写下的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黄公略的牺牲令毛主席悲痛不已,不止一次地对他人说:“黄公略同志政治、军事都很强,死得太可惜了。”彭德怀闻讯之后,几天夜不能眠,为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战友而悲伤不已。



图丨一苏大会情形

为了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优秀将领,同年毛主席在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之后,连续下了三道命令:在黄公略牺牲的地方修建“公略亭”;将红一方面军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将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合并,命名为“公略县”。彭德怀后来亲自为“公略亭”题字悼念。

黄公略牺牲之后,毛主席对黄公略留在家乡的妻子和女儿的安全十分担心,多次派人到湖南老家寻找,但始终没有结果。1939年徐特立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再一次想起了黄公略的遗孀,要求徐特立他们要设法找到黄公略的妻子刘玉英和女儿黄岁新。

徐特立抵达衡阳之后,给刘玉英写了一封信,请她带着女儿一起到衡阳会面。在徐特立去信之前,周总理到衡阳视察的时候也给刘玉英写过一封信,不到半年的时间,刘玉英接连收到两封党的来信,她激动地将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想着一定得赶紧去会面,给大家报个平安。



图丨公略亭

由于刘玉英是小脚,走路十分不方便,她还特地雇了一顶轿子到衡阳和徐特立见面,见到徐特立之后刘玉英泣不成声,将自己这些年的情况统通倾诉出去。原本徐特立想将刘玉英母女接到延安去,结果刘玉英没有带女儿来,家中还有婆婆要侍奉。徐特立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嘱咐刘玉英好好照顾家里,等革命胜利之后再来接她们。

从衡阳回去之后,刘玉英仍旧住在老屋中,这一住就又住了十多年。

“做半个女儿吧”

1949年8月湖南解放之后,正在北京开会的彭德怀担心白崇禧退守衡阳后残害我党的干部家属,在开会间隙找来在中央警卫团工作的侄子彭起超,要求他随军南下,到湖南湘乡寻找黄公略的妻子和女儿,并再三叮嘱:

“这不仅仅是我个人和黄公略的私人关系,而是体现了党的关怀,十几年前毛主席就派人寻找过,你找到后立刻将刘玉英母女护送到北京。”



图丨徐特立旧照

彭起超刚一到长沙安顿下来,就向兵团司令肖劲光作了汇报,希望可以立刻到湘乡寻找黄公略的妻女。考虑到当时复杂的环境,为了保证彭起超的安全,组织上给他指派了一名干部和一名战士,陪同他一起前往湘乡。

三个人化装成生意人的模样,在黄公略的家乡四处寻找,在群众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黄公略的家,可惜家中大门紧闭空无一人,彭起超感到有些失望,在向周围村民打听之后,得知黄公略妻女还活着时,彭起超的心里踏实下来。

由于白崇禧部队当时盘踞湘乡一带管控很严,不时还有战事发生,彭起超一行人不宜久留,遗憾地离开了湘乡返回长沙,稍作停留之后,彭起超返回北京向彭德怀复命。肖劲光和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在彭起超离开之后,主动承担起寻找黄公略妻女下落的重任。



图丨彭德怀侄子彭起超

两人经过商量之后,认为派一个不熟悉的人去寻找确实困难,王首道提出请地下党的同志出面寻找。对于这个提议肖劲光欣然同意,找到湖南省地下党书记周礼一同商量。周礼告诉他们湘乡县工委副书记胡开炯知道黄公略妻女的一些情况,三人顿时喜笑颜开。

肖劲光给驻扎在湘潭的钟伟军长打电话,请他与胡开炯取得联系,胡开炯听说寻找黄公略的妻女,当即答应下来,给钟伟提供了一个名叫黄定平的地下党员。黄定平负责黄公略家乡一带的地下党工作,对于黄公略妻女的情况非常清楚,寻找黄公略妻女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事不宜迟,黄定平找来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一同商榷寻找黄公略妻女和护送的方案。经过一番寻找之后,在刘玉英的姐夫家终于找到了她们。黄定平的叔叔黄祖培赶到之后,向刘玉英母女说明来意,当即带着她们前往指定的地点。



图丨黄公略妻子刘玉英

在途中刘玉英请求回老屋一趟,除了带上一些衣物之外,还从深藏在自家菜地中,找到了当年周总理和徐特立写给自己的两封信以及黄公略的照片。一路上在黄定平等人的护送下,他们先躲开了白崇禧的部队,在进入湘潭的时候又遭到了解放军的盘查,在刘玉英拿出当年周总理的信件和黄公略的照片之后,他们顺利地通过了解放军的哨卡。

刘玉英母女抵达湘潭之后,受到了钟伟的亲自接见,第二天在钟伟的安排下,由黄定平护送她们母女二人前往长沙。王首道让工作人员给刘玉英母女二人置办了些衣物和日用品,可刘玉英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

“找到了亲人,比什么都好。”

由于黄定平工作繁忙无法脱身,便推荐黄公略的族侄黄祖禹护送刘玉英母女前往北京。黄祖禹在湖南革大读书,思想比较进步。9月黄祖禹护送刘玉英母女,从长沙辗转到上海,最后顺利抵达北京。



图丨黄公略妻子与女儿

从刘玉英母女抵达北京开始,彭德怀就将她们母女二人视为亲人,更是将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视为自己的亲生孩子,主动承担起抚养烈士遗孤的责任,为国家分忧。彭德怀初次见到刘玉英母女,亲切地对黄岁新说:

“小同志,到了北京就是到了自己家,需要什么,和伯伯说就行了。”

彭德怀的一席话令黄岁新的心里顿时暖暖的,从此之后“小同志”就成了彭德怀对黄岁新的爱称。彭德怀不但送给黄岁新一些学习资料,还给刘玉英也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1950年彭德怀即将赶赴朝鲜指挥战斗,临行前再次与刘玉英母女见面。

刘玉英得知彭德怀的情况之后,提议说让黄岁新给彭德怀当女儿,彭德怀笑着对刘玉英说:

“你只有一个女儿,哪舍得,做半个女儿吧!”



图丨彭德怀与家人合影

随后彭德怀又对黄岁新嘱咐说,她作为革命的后代,现在党和人民还送她上学,她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1954年黄岁新考到了平原农学院,但她不想离开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便去找彭德怀“求情”。

当时正好朱德也在场,两位长辈便一起开导黄岁新。朱德劝黄岁新说,革命的后代要服从组织分配,可不能闹情绪。彭德怀接过朱德的话说,想北京的话就等放假了来晚,自己这里就是她的家。

后来黄岁新想通了这个道理,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分配,彭德怀得知后非常高兴,还拿出40元钱交给她,嘱咐她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拿上自己给的钱,就不要再到中组部要钱了。后来院校调整,黄岁新只在外地读了一年大学就回到了北京。



图丨彭德怀旧照

彭德怀搬出中南海之后,黄岁新始终相信彭德怀的为人,不顾劝告坚持去看望彭德怀,也一直将彭德怀当做父亲一样看待。每当想起毛主席、朱德和彭伯伯对自己和母亲的牵挂和照顾,黄岁新总是热泪盈眶,在心底默默地感谢他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