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龙泉山,漫山遍野被绿意与繁花装点,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踏青。但春季风干物燥,又逢清明祭祀高峰,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接下来
让我们一同探寻
守护龙泉山的“防火秘籍”
解锁在保障森林安全的同时
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的密码
秘籍一:
巡林“尖兵”出击,扑灭火灾隐患
“你好,现在是森林防火期,请问你们去哪里?请把后备箱打开,接受检查,下车登记。” 4月4日上午10点,在山泉镇红花森林管护站,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山车辆进行常规检查。据山泉镇林区应急中队中队长宋富华介绍,2月1日至5月10日是高火险期,山泉镇设置了60个常规森林防火检查卡点,对进入林区的车辆进行人员登记,仔细排查易燃易爆物品。这些检查卡点就如同一个个坚固的堡垒,严守着森林的入口。
山泉镇的常规森林防火检查卡点
当前,龙泉山的巡林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林长积极履行职责,借助手机巡护APP,频繁穿梭于山林间。他们细致排查,将土葬、林间小庙等火灾风险点一一揪出,并记录在隐患台账中。同时,大力清理林下可燃物,为森林“减负”。进山登记、宣传资料发放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30万余人次的进山登记、10万余辆车的信息记录,以及16.53万余份宣传资料的发放,这些数据都成为守护森林安全的关键一环。
进山登记
龙泉驿区森林覆盖面积达35.24万亩,森林覆盖率42.5%,山区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72.54%,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重要部分。面对区域常年干燥少雨、森林管护面积大、森林防火任务重等难题,已连续3年实现森林“零火情”,这背后离不开这些巡林人的努力。
巡林人日常巡查
秘籍二:
科技“强援”上阵,撑起防火“保护伞”
春季是森林防火高火险期,林下植被易燃,进山人员众多,野外用火隐患极大。好在龙泉山有秘密武器——12座“消防水池”,它们分布于各街镇,与原有的消防设施紧密配合,为林区安全上了“双重保险”。
无人机巡航
龙泉驿区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技防提升,统筹市区预警平台,创新应用“无人机巡航+红外监测+智能预警”立体防控网络,配备6台无人机分别在石经寺、金龙寺等森林管护站辖区的重要区域进行飞行监控,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运用红外热成像设备实时识别高温火点,布设205套林下红外设备、81套语音卡口和25套高空视频设备,实现火情监测预警全天候、全域智能监控。
防火装备
同时,龙泉驿区积极协调落实省森防靠前分队60人常年驻守龙泉山,并联合220余名城市消防大队队员、146名半专业森防队伍、900余名义务扑火队员等,严阵以待,全力做好应急处突准备,提升“打早、打小、打了”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杜绝小火酿成大灾。
队员步巡林区 防患于未然
秘籍三:
宣传“新招”频出,点亮山林“安全灯”
“请多了解一下《2025年森林防火令》”“倡导文明祭祖,建议采用鲜花祭祀”……在各森林防火检查卡点,工作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不忘向进山人员宣传防火知识与文明祭祀理念。为推动文明祭祀,龙泉驿区还贴心实施“鲜花换纸钱”惠民行动,免费发放祭祀鲜花,引导人们摒弃传统危险的祭祀方式。
工作人员向进山人员宣传防火知识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传统祭祀方式易引发森林火灾,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今,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迫在眉睫。用鲜花祭扫替代烧纸钱,庄重又环保;植树遥祭,为先人添一片绿;云端寄语,突破时空限制缅怀先人。这些方式既寄托了哀思,又守护了森林。
实施“鲜花换纸钱”惠民行动,免费发放祭祀鲜花
近年来,龙泉驿区秉持“防范胜于救灾”理念,构建森林防灭火宣传体系。区森防指牵头,部门、街镇配合,通过微信、广播、标语等多渠道开展宣传。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推进“进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的“五进”宣传。借助“开学第一课”“3.30”警示日、短信推送等,高频次、浸润式普及防火知识,提升群众防火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活动
森林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宝藏,文明祭祀是对先人的敬重与对环境的负责。让我们积极遵守防火规定,选择文明祭祀,守护龙泉山,延续春日美好,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凤
责任编辑:李娜 邓爽
编辑:郑金雨
图文:邓璐
视频/剪辑:彭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