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周总理亲手为罗瑞卿授勋
前言
“总理啊,我不该在你临终前骗了你啊!”罗瑞卿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赶到北京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在灵前忍不住大哭起来。
罗瑞卿和周总理相识于红军时期,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他们二人的关系比较密切,在周总理病重期间,仍然不忘对老战友的关怀。
“胡公”和高个子同志
罗瑞卿在1926年的时候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这里是黄埔军校的分校。周总理曾经在黄埔军校任职过一段时间,但在罗瑞卿进入学校的时候,周总理早已经离开了学校,前往上海组织工人武装起义。次年8月,周总理来到武汉,但罗瑞卿已经随军西征,两人再次错过了相识的机会。
图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总理
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时任师政委的罗瑞卿因头部负伤,被上报给上海党中央,周总理从电报中第一次认识到了罗瑞卿。同年年底,周总理进入中央苏区,由于当时他留着大胡子,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胡公”。
罗瑞卿担任红四军政委之后,开始和周总理有了接触,对于周总理,罗瑞卿向来十分敬重,而周总理对罗瑞卿也有所留意。罗瑞卿当时留了一头长发,走起路来颇有特点,十分吸引人们的目光,再加上他说话办事干脆条理,周总理经常亲点罗瑞卿担任自己工作上的助手。
红军大学成立之后,罗瑞卿被毛主席推荐担任教育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当时周总理在中央党校作关于统一抗战的报告,罗瑞卿和同学们前去旁听。之后红军大学邀请周总理作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在6月的开学典礼上,周总理在毛主席等人讲话之后再次作了讲话。
图丨周总理大胡子照
短短的十几天中,罗瑞卿就听了周总理三次讲话,内容都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些内容给罗瑞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大将向中央致电,希望中共能够派代表团到西安,共同商议抗日救国大计,经过对形势的分析之后,中央决定派遣周总理、博古、叶剑英组成代表团前往西安,罗瑞卿、李克农等人分批前往西安工作。
12月14日一早,周总理、罗瑞卿等共18人骑马赶往延安,此前周总理已经联系过张学良,请他派飞机到延安来接代表团。走了整整两天之后,周总理等人和延安的国民党联系过之后顺利进城,当时飞机只能坐7个人,周总理考虑第一批去的人不够,询问飞行员能够再增加两个人。
驾驶员回答说行李舱是空的,可以增加两个人,但人在里面只能躺进去。周总理指定罗瑞卿、张子华等人随他第一批前往西安,两名警卫员自告奋勇爬进了行李舱。下午飞机在雪中起飞,抵达西安的时候已经傍晚。
图丨张学良与蒋介石
到了休息的地方之后,周总理剃掉了留了多年的胡须,罗瑞卿也剪去了长发。张学良听说中共代表团已经抵达,便邀请他们住进了自己的公馆。这一天大家都知道周总理要到了,早早地便聚在一起等候代表团的到来。
据吕正操回忆,当时周总理走下汽车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一位气宇轩昂的高个子同志,当大家在一起分析局势的时候,这位高个子的同志也在其中,大家都对他鲜明的见解所折服。吕正操口中这位高个子的同志,就是罗瑞卿。
当时蒋介石被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之后,南京政府一片慌乱,大家一边从广播中收听消息,一边对局势进行讨论,罗瑞卿一针见血地指出:
“何应钦这是要干掉蒋介石啊,为了投靠日本主子,连他们的委员长都不要了。”
图丨西安事变时的周总理
罗瑞卿的透彻分析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罗瑞卿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周总理和张学良会谈时,罗瑞卿作为周总理的联络官,被派去了西安的地下党员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动向,为周总理和杨虎城会谈做准备。
为了便于统战工作的开展,周总理安排罗瑞卿以东北军政治部民运科长的名义,向东北军和西北军宣传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的主张,还介绍了红军宣传工作的经验。1937年年初,罗瑞卿按照毛主席的安排继续担任抗大教育长,主持抗大的日常工作。
之后罗瑞卿曾经两次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在周总理的领导下从事统战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第一次是罗瑞卿作为八路军代表赴武汉参加政治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受周总理的委托,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去联络黄埔军校的同学。
图丨解放战争中的罗瑞卿
第二次是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之后,国共双方和美国组成三人小组和军调部,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共方面的参谋长,协助叶剑英工作。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之后,内战全面爆发,罗瑞卿和周总理先后回到解放区,周总理协助毛主席指挥各个战场,罗瑞卿率部南征北战,在华北战场上打出了一片天地。
“你就不要讲价钱了”
虽然罗瑞卿和周总理相识于战争年代,但期间二人的交往并不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之间的来往才日益频繁起来。1949年4月太原解放之后,罗瑞卿被任命为军管会副主任,协助徐向前做好接收工作,当时罗瑞卿还一心想着随军进入大西北。
6月初,周总理急电罗瑞卿,将手中的工作交给继任政委李志民,交接完毕后来北平重新安排工作。罗瑞卿迅速办理完交接手续,和战友们告别之后匆匆登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车。一路上他问徐向前,除了打仗,中央会给自己安排什么工作,徐向前也不知道,只能嘱咐他服从命令,中央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图丨1938年周总理(左六)罗瑞卿(左二)与他人合影
到达北平之后,周总理便约罗瑞卿来谈话,开门见山地告诉他,中央决定由他来担任新中国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听完愣了一下,立刻向周总理提出自己还是希望能够到部队里去,自己没有做过社会工作,不如由李克农来出任这一职务。周总理不容他推辞地说道:
“你不是也当过保卫局长吗?李克农有李克农的事情,你就不要讲价钱了。”
罗瑞卿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想到火车上徐向前对自己的嘱咐,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周总理随后告诉他,他的工作是中央决定的,晚上毛主席还要接见他,他就不要再提上前线的事情了。当天晚上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接见了罗瑞卿,两人一见面毛主席就说:
“你这个罗长子哟,听说你不愿意干公安部长?现在要建立新的国家证券了,我们都不敢,都想去打仗,那行吗?”
图丨罗瑞卿(左二)陪同毛主席出国访问前在东北
罗瑞卿赶忙解释说经过周总理的说服,自己已经想通了,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决定,当好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大警卫员。毛主席摆了摆夹着香烟的手说:
“不只是要当好中央首长的警卫员,而是要当好新生国家的警卫员,当好人民政权的警卫员,你这个公安部长担子不轻呢!”
在请示过周总理之后,罗瑞卿马上投入到公安部长的工作中,不久成立了军委公安部,开始正式办公。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在全国第一次公安高干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
“国家安危你们要担负一半的责任,军队可以是备而不用,而你们是天天要用,是一时也离不开的。”
听完周总理的话之后,罗瑞卿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不久之后,罗瑞卿又被任命兼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全国和首都的公安工作全部压在了罗瑞卿的身上。由于当时公安部属于政务院的一个部门,因此罗瑞卿每次都会将工作报告呈递给周总理,再由周总理转给毛主席。
图丨罗瑞卿军装照
有一次李克农转告罗瑞卿,说毛主席在同他谈话时,对公安部不直接向他写报告有些意见。罗瑞卿当即去面见毛主席。毛主席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写报告,罗瑞卿回答说已经写了。毛主席严厉地继续问他:
“写了?拿我的收条来!”
罗瑞卿解释说自己的报告已经都交给周总理转呈主席了。后来周总理在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刻去和毛主席说明了情况,为罗瑞卿分担一些责任,说公安部有一些报告在自己那里,还没有来得及转呈送来。毛主席只好对罗瑞卿嘱咐说:
“报告今后直接送给我,现在你那里有什么文件,可以送给我看看。”
从此之后公安部就变成了由党中央和政府院双重领导,周总理仍然没有放下对公安工作的关心。他多次强调公安工作要坚决贯彻毛主席提出的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不要搞苏联那一套。对于罗瑞卿送去的每一份报告,周总理都要仔细阅读,甚至连其中错误的标点符号都要改正。
图丨罗瑞卿陪同毛主席从中南海前往天安门参加节日集会
对于一些重大的节日和群众活动的安全工作,周总理和罗瑞卿都会紧密配合,亲自检查防止纰漏。当周总理看到行人在过一些比较宽的马路时,往往走到一半就变为了红灯,便向罗瑞卿建议除了加粗人行横道线以外,还要在繁华路口设立安全岛。
“听说你对‘夫人’想不通?”
1956年4月,一部昆剧《十五贯》在江苏省昆剧院上演,这部昆剧讲述了两兄弟蒙冤入狱被判死刑,在行刑前夜,当地知府梦到有两只熊来向他乞哀,于是请求复审平反了冤案的故事。周总理和罗瑞卿看过很多次这个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总理和罗瑞卿随后又向毛主席推荐了这个戏,毛主席看过这部戏后指示所有剧种都要演这部戏,工作中就是要有错必纠。罗瑞卿后来要求公安部的干部都要看这部戏,看完之后还举行了座谈会,要学习戏中角色搞好调查研究,不要学那些对百姓漠不关心的人。
图丨昆曲《十五贯》剧照
罗瑞卿借着一部《十五贯》,号召公安部门对一些案件进行复查,纠正了一些冤假错案。
1961年周总理访问缅甸的时候,陈毅和罗瑞卿都是代表团中的成员。当时中央安排陈毅和罗瑞卿的夫人随行,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还是第一次以罗瑞卿夫人的名义出国。当时她对“夫人”这一称呼很不习惯,认为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为何要叫“夫人”。
罗瑞卿在向她解释的时候,将这件事也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当即给郝治平打去电话,问她是不是对“夫人”的称呼想不通。郝治平见到周总理亲自来给自己做思想工作,赶忙说自己已经想通了。周总理接着嘱咐道:
“想通了就好,作为夫人是去做外交工作,人家在外交工作上十分注意夫人的作用,我们既然同人家搞外交,也需要夫人啊!你赶快做准备吧,这是你第一次出国,先做几套衣服吧。”
图丨罗瑞卿与妻子郝治平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郝治平到服装店做了两套连衣裙,随后邓颖超来到罗瑞卿家,看到郝治平只做了两套衣服之后,连声说“不够”,毕竟这是外交工作,和国内不一样。邓颖超对需要准备哪些衣服做了具体交代,回家之后,又将自己只穿过一次的旗袍送给了郝治平。
这件旗袍上面镶了很多五彩缤纷的蝴蝶,郝治平按照自己的身穿稍微做了改动,在出国前,郝治平曾经穿着这件旗袍参加过一次舞会,舞会上周总理一见到郝治平,连夸这件旗袍好看。郝治平忙说这件旗袍是邓颖超邓大姐的。周总理回答说:
“是吗?她有这么漂亮的衣服,我怎么不知道啊?”
在出国前,邓颖超特地打电话给郝治平,让她出国之后多照顾周总理,叮嘱他多休息,不要将工作搞得太紧张。出国之后,周总理的安排紧密,往往早上出去,到了深夜才能回来。郝治平不忘邓大姐对自己的嘱托,便劝周总理说:
“总理,你的工作太紧张了......”
图丨周总理率团访问缅甸
郝治平的话还没有说完,周总理就打断了她:“是邓大姐关照你的吧?我没有事。”郝治平听完周总理的回答,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便去找陈毅的妻子张茜商量。张茜思虑了一会,想出了一个办法,说女同志上午参加活动之后,中午需要重新化妆换衣服,所以中午还是回宾馆比较好。她们二人将这个“想法”反映给周总理之后,周总理想了想说:
“这还算是一条理由。”
“我不应该在您临终前骗你啊”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周总理在例行的体检中发现了一丝异常,为了防止误诊,保健医生赶忙联系医院重新给周总理做了体检。第二次全面的体检报告出来之后,结果更加不容乐观,周总理被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图丨周总理、邓小平、罗瑞卿观看国产步枪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着急起来,邓颖超劝说周总理放下手中的工作,安心在医院接受治疗。但没过多长时间,周总理就从医院跑了出来,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在医生劝说周总理返回医院的时候,周总理恳求医生:
“先让我忙过这一段,我这么大岁数了,能多忙几天,多处理几件事就可以了。”
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身边人不断劝说周总理早日住院接受治疗,但都遭到了周总理的拒绝。周总理担心自己一旦接受手术治疗,就再也没机会起来工作,好在邓小平的事情很快被确定了下来,周总理这才住到了玉泉山进行疗养。
从入院到1975年9月,周总理进行了四次大的手术,第四次手术整整进行了五个多小时,但由于他身体中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医院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做治疗。同年10月的第五次大手术之后,周总理的身体彻底被击垮,再也没能够走下病床。
图丨罗瑞卿全家福
当时罗瑞卿听说周总理因癌细胞扩散而开刀,想要到医院探望,但由于一些原因,周总理无奈取消了原本已经定好的见面日程,但周总理仍然托邓颖超问候罗瑞卿,了解一下他的家是否安好,孩子们工作、学习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当时罗瑞卿夫妇还住在招待所中,孩子们也分散在各地,但为了不给病痛中的周总理增添负担,罗瑞卿夫妇“骗”周总理说,家已经安顿好了,孩子们的工作和学习也没有什么问题。后来邓颖超了解到罗瑞卿的女儿还在延安插队,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以罗瑞卿夫妇年纪大需要照顾为由,安排罗瑞卿的女儿调回了北京。
1976年1月7日晚,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给身边人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第二天一早,医生发现周总理的情况不太乐观,便召集医院的专家进行抢救,在所有的手段都尝试过之后,最终没能够挽留住周总理的生命。
图丨罗瑞卿旧照
在周总理生前就曾经留下了遗言,在自己去世之后,不保留骨灰,不开追悼会,后事的处理也不要搞特殊。在邓颖超转达周总理的要求之后,中央的领导一致提出了反对意见,邓颖超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向毛主席请示。毛主席看了追悼方案很久之后,只同意了一条:不保留骨灰。
周总理去世的时候,罗瑞卿正在福建治腿,听说这个噩耗之后,罗瑞卿当即要求回京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虽然当时的安排是“外地的一律不接待”,但罗瑞卿以中央军委顾问的身份继续交涉,最终被允许回京参加追悼会。
在追悼会现场,罗瑞卿看着悬挂在大厅的遗像,心里一阵酸楚,想到这么多年和周总理的情谊,周总理在病痛中还不忘关心自己家里的情况,安排将自己的女儿调回北京,罗瑞卿顿时难以控制情绪,大哭道:
“总理啊,我不应该在您临终前骗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