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可是,为什么我们遇到的感情,普遍会带给我们一些成长的“教育”呢?
也许,是我们不懂爱,也没有真正地得到过爱吧。
爱情,其实就像一张泡在水里的纸,若不用心呵护,很容易一触即破。
朋友前一阵子遇到了分手3年的前任,两个人错愕的对视。之后,还是前任先开了口:
“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你,好巧。我能,再抱你一下吗?”
朋友点头回应了,前任轻轻拥抱。两人的眼角有些湿润。
临别,前任喃喃地说:“其实我从没忘过你。”
朋友没有回头,却泪流满面。她与我们说:
3年前,如果他能够给我这个拥抱,这样的态度,现在他已经成为我丈夫了。
造化弄人,有时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却偏偏选择了讲道理和对抗到底。于是,冷战、断联、分手甚至仇视。
一段感情的结束,是否值得惋惜。就看“断联”之后,是否有这3种感觉。有,则不必遗憾。
不再主动,完全割断
《再见爱人》中写道:
“时间将所有细小的缝隙,风化成为人生的天堑,它是如此庞大,爱情的糖霜已不可填补。”
时间可以淡化伤痕,却分割不了真正彼此惦念的有缘人。
若一个人与你断联之后,便不再设法联系,不再主动。而是放任这段关系完全割断,那这份感情注定是只能悬浮于表面的。
把你放在心里的人,他是不舍得和你失去交集。没有你的消息,他会度日如年,他也舍不得你怀着误会入睡,生着闷气到明日。
即使他的“缴械投降”并没有得到你的回应,他也会细心地留意着你的动态。
在社交平台上捕捉你的信息,或是婉转的询问你们共同的朋友。
反之,对于你们相互之间再无消息,处于完全割断的状态下,也能泰然自若的人,你本就没入过他的心。
不再关心,置身事外
李碧华说:
“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爱着你;他从容,那是他已厌倦你。”
爱与不爱,是可以伪装的,但这份伪装只是给外人看的。身处其中的男女,真正感受到的是伪装之下的样子,冷暖自知。
断联之后,一丝关心也不愿给你的人,你们之间注定缘分就到此为止了。
爱一个人,就是把他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他遇到了麻烦和困扰,你比他还要着急。
倘若断联之后,他不再对你有所关心,你的一切与他无关,不动容、不在乎。
你的伤痛与困境,也完全打动不了他的心。你在哭,他也能发自内心的笑出来,那么,他便是已完全放下了。
分手后,学会放下,没有什么错。但是在还不够明确的断联下,能够这么快的不在意,至少证明他曾经爱的没有那么深。
不提过往,展开新生
我们都说,想要忘记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便是找到另一段感情作为替代。
可是,真正入了心的人,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放得下的吗?
即使找到了替代的人,但是你看向他的时候,依然不自觉的还会想起他。
当一段感情断联后,你还没有走出伤痛,对方已经有了新人在畔,展开了新生,你的目湿不湿,你的心痛不痛?
其实,一般分手后能够无缝衔接快速进入下一段感情的人,95%都在分手前就已选好目标了。
感情就如同照镜子一般,你看到的镜子里的自己,总比别人眼里的你要美上几分。
感情也是这样,你觉得他有多爱你,总是要打上几分折扣的。
断联,或长或短,或永久或暂时。但背后,却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你的真实感情。
回忆,是一杯容易让人宿醉的酒。两个人爱着、爱着,却突然找不到了对方的身影。
说不难过,是假的。可是,有些感情、有些人,注定只能是你人生之中的过客。
断联,是对感情关系最后的检验。亦是一种,对彼此的成全。
缘尽之后,体面的告别。无缘之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各有因果。
感情的归宿,有许多种,好的、坏的、平凡的、伟大的。而断联,亦是是其中的一种选择。
正如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中路过》中所说: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