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这两日进展迅猛,随着俄罗斯在库尔斯克围歼战的落幕,俄方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4月4日,俄罗斯又攻克了顿涅茨克的两处据点。




俄军拿下顿涅茨克这两处战略要地并非偶然,这是俄军“温水煮青蛙”式推进的必然成果。自2024年起至今,俄军达成了日均推进0.8公里的“精准推进”,这个速度差不多相当于每日突破乌军一个机械化连的防线。
相较而言,乌军的战略预备队和战略储备均已告罄。缺乏战略预备队和轮换兵力,就无法构建梯次防御,战线的变化会比预期快很多。如今的乌克兰颇有些二战末期德国的情形,武器供应匮乏,兵员补充不上,有限兵员的素质也十分令人担忧,上了战场除了充当炮灰没什么别的作用。
与此同时,对乌克兰极为关键的西方军事援助也基本断绝。以前泽连斯基到欧洲其他国家巡回演讲一次,就能获取上百亿美元的援助。现在美国撒手不管了,欧洲每次给个十亿八亿敷衍了事,而且还不一定能到账,还得在国会扯皮,大概要等到俄军再次打进基辅才会有结果。




从国家实力和韧性来讲,这场战争原本不应有任何意外结果。如今俄罗斯每月能输送3.2万兵员,这还是在宣传有限征兵的情况下,是乌克兰强制征兵数量的2.3倍;乌拉尔机车厂每72小时就能生产出1辆T - 90坦克,其他的T - 72/80坦克更是持续不断地生产。这种“以钢铁淹没对手”的模式,与乌克兰依赖星链信号校准炮弹的困窘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为要命的是,俄军凭借能源出口和粮食自给构建起“制裁防火墙”,将西方的经济制裁手段转化为自身的战略资本。西方制裁来制裁去,只是把自己的工业能源价格搞得崩溃了,俄罗斯却“毫发无损”。
除了俄罗斯自身实力强硬之外,美西方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更是摇摆不定,史密斯专员肆意妄为,简直把乌克兰卖了个精光。美国对乌军援同比锐减78%,五角大楼切断了70%的卫星情报共享,迫使乌军指挥官依靠谷歌地图指挥作战。欧洲的“团结”更像是一种黑色幽默:法国承诺的100辆坦克仅交付12辆,德国豹2A7单价涨到3800万欧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在俄乌冲突之前,豹2的单价约为800万美元。当波兰农民用拖拉机封锁边境抗议乌克兰粮食倾销,当匈牙利坚决阻挠欧盟援乌议案时,所谓的“价值观同盟”已经彻底瓦解。




战场的溃败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全面失败,俄罗斯的战后布局清晰可辨,乌克兰的未来已被俄罗斯掌控。保守估计,战后俄罗斯将在哈尔科夫至敖德萨建立纵深300公里的“安全带”,部署射程覆盖东欧的伊斯坎德尔 - M导弹;同时强制乌克兰加入卢布结算体系,用扎波罗热核电站供电权抵偿战争赔款。至于乌克兰人民的未来会怎样,说实话,在当前的混乱局势下,战争结束后还能剩下多少真正的乌克兰人都不好说。
俄乌战争的终局,本质上是旧世界秩序的终结。美国利用“矿产协议”收拾残局,欧洲在能源危机中觉醒,俄罗斯收复苏联解体后失控的领土,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南方国家中成为主导者。乌克兰的悲剧,终将成为所有中等国家的一面镜子:是放弃一边倒政策,拥抱多极化世界和新的世界秩序,还是继续给美西方当傀儡,最终被历史车轮无情碾压,乌克兰已经用自身做出了“示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