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七十年前的一天上午,毛主席正和往常一样在中南海的会议室里和几位工作人员磋商事务。
当议程进行到商讨卫生部的事务时,毛主席看着手中的文件,向来大度的他竟然罕见地露出了怒色。
“我看贺诚和王斌这两人的部长是干到头了!竟然想废除中医,这简直就是奴才时期才会有的思想,怎么如今还会有这种人?”
毛主席说完这句话,抓起手中的文件猛地摔在地上:“立刻将贺诚和王斌两人撤职!”
彼时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的贺、王两人,还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触怒了主席。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毛主席生气的,最严重的是两人早在三年前的1950年,便已经着手在全国推进废除中医的计划,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果不是毛主席得知的话,恐怕二人的算盘就会得逞。
余云岫推动废除中医
虽然毛主席废除的是贺诚和王斌两人的职务,但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却另有其人,这个真正的主谋就是余云岫。
余云岫
中医有着超过三千年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有了医生的职业,此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在春秋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此后在千年里逐渐演变完善,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门带有些许神秘色彩的学科。
然而时间来到民国后,随着“开眼看世界”的国人越来越多,反对中医的声音也逐渐扩大,甚至有留学归来的学者将中医划分为“封建迷信”,废除中医的呼声也迅速壮大。
在这些人之中,余云岫堪称绝对的“马前卒”,自从留学日本接受西式教育归国后,他便在反中医的道路上竖起一面“余字大旗”,此后几十年都致力于废除中医推行西医。
为何要废除中医?用余云岫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三点:
其一为中医的理论缺乏现代科学依据,比如阴阳五行之说没有科学基础。
其二为余云岫认为中医空谈经验而对病理缺乏探究精神,意思就是说他认为中医看病只靠经验,对于发病的根本原因一无所知。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余云岫称中医“不思进取,数千年前的经验到了如今依然在使用,毫无怀疑、研究和创新”。
在这种理念下,余云岫自1916年回国接任上海医院医务长后,便时常对外界发出有关废除中医的声音。
不过,余云岫也不是完全反对中医,他的主张是“废医存药”,即废除中医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手段,而保留中药药材。
起初,余云岫的发声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但此后几年余云岫逐渐在医学界站稳了脚跟。
老年余云岫
他的研究对当时的国内医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结核病的研究更是走在了国内前列,因此他的“江湖地位”也水涨船高,附和他废除中医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时间来到1927年,汪精卫找到余云岫,声称国民政府将会进行一次医学制度的改革,邀请他前去参加,而他所需要负责的具体事项就是“废除中医计划”。
余云岫几乎是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不过计划的实施情况却与他的想象有些“小出入”。
据说当年国民政府颁布废除中医的措施后,中医界和民众之中如同地震,反对的声音如同暴雨般地向南京袭来,余云岫作为主导者,自然是被架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彼时的国内,医学尚且还不发达,中医依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赤脚医生”这样的存在,绝对是利大于害的。
余云岫的理念太过理想化,完全忽视了实际国情,所以面对铺天盖地的抗议,废除中医的计划也被暂停。
之所以说是暂停,是因为在余云岫的心里,废除中医始终是他的理想,一旦有合适的时机,他必将卷土重来,而这一次实行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1950年,已经70岁的余云岫在全国卫生会议上再次重提废除中医的计划,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相比于此前的失败,这一次余云岫为自己找了新的辩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需要一套新的医学制度,中医在数千年中已经积累了太多的杂糅和谬误,因此废除中医势在必行。
此时的国内,西医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并逐渐被民众所接受,因此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王斌两人,当即在会议上公开表示支持废除中医的计划。
贺诚
此时的贺、王两人还不知道,他们做出的这个决定,将会是此生最大的错误。
作为国家部门的领导,贺诚和王斌利用职务便利,以卫生部的名义颁布了一项《中医师暂行条例》。
这项《条例》中规定,一名医师若想取得中医资格证书,必须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举行的考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考试的内容中居然有着三门西医的内容,而且是必考!
但当时的国情是,国内百废待兴,几乎所有的中医医师都没有证书,更没有学习过西医的任何知识和理论。
也就是说如果这条政策落地实施的话,将会有超过九成的民间医师从此将被认定为非法行医。
尽管反对声不断,但是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条例》实施后,全国每天都不知要关闭多少所诊所和中医医院,1950到1953年的这段时间,堪称“中医的寒冬”,余云岫的计划也眼看就要得逞。
直到1953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就国内中医的状况做了研究后,以书面的形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这才使得毛主席等领导人得知了中医面临的窘境。
毛主席的中医情缘
当研究报告被递交上来时,毛主席正在中南海的卧室里看报纸。
看着手中的这份报告,毛主席怒火中烧,让他生气的不仅仅是贺诚和王斌二人实施的废除中医的计划,还有这两人身为国家高级干部却犯了谋私、罔顾国情的严重错误。
几日后,在中南海会议室内举行的会议上,当议程来到这份中医报告时,毛主席亲自攥着报告,罕见发怒:
“贺诚王斌这两个人是典型的奴才时期的思想,这样的人居然在政府里担任要职,实在是不可理喻!”
随即,毛主席下达了指示,贺、王两人的职务被直接罢免,《条例》中的不合理内容也被删除,中医得以在历经三年的沉寂后迎来了雪后的复苏。
毛主席怒撤两位副部长的举动,一方面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着想,毕竟此时新中国成立不过几年而已,各行各业都有待振兴,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付出。
而与之伴随的必将会有不可避免的伤病,如果真的如贺、王二人所想的那般,全国的中医都被废除,那数以亿计的群众该如何求医问药?
除此之外,身为国家部门的副部长,绝对当得上是行业内的专家,但两人却罔顾国情而盲目颁布错误的政策,足以说明这两人完全不合格,哪怕没有这次的“中医门”事件,也会有其他事件足以让他们垮台。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有着鲜为人知的中医情缘。
早在红军时期,毛主席就曾因罹患疟疾而重病,随军的医务兵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些抗生素,但一连几天的治疗都无济于事,而毛主席的病情却越发严重。
幸运的是,军中的“红色神医”傅连璋在为毛主席把脉之后,按照传统的中医方子开了几副草药,最终还是在中医药的帮助下,毛主席方才从重病中痊愈。
自从这时开始,毛主席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哪怕多年后也对此次傅连璋“救火”一事记忆犹新。
建国之后,傅连璋进入了卫生部工作,留在毛主席身边的医护人员大部分都是西医,所以每逢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毛主席总是会想到傅连璋,让他来为自己诊脉寻根。
还有一次是在解放后的山东青岛,毛主席在海水里畅游时不幸感染了风寒,一连几天都头痛不已,身边的医护人员将所有能用的法子全用了个遍,也没能治好毛主席的风寒。
此时,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向毛主席推荐了一位本地名为刘惠民的老中医。
刘惠民的诊脉探查后,给毛主席开了一副中草药,同时提出建议让毛主席睡觉时盖好被子“捂汗”。
事实证明,中医虽然一些方面看起来较为荒唐,但绝对是有真材实料的。
就在毛主席按照刘惠民的医嘱服药休息仅一天后,病情便已经有了好转,不出五天就完全痊愈。
刘惠民(左二)
痊愈后的毛主席亲切接见了刘惠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多亏了有你啊!否则我这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中医就是比西医好用嘛!”
更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不仅对中医相当重视,还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翻阅一些中医著作,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席就曾研读过多遍,还向身边的人员谈及自己对中医的看法。
据一位曾在毛主席身边多年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曾对他们说过这样的一番话:
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应该归功于中医的发达,否则这几千年以来,在无数的战争疾病、天灾人祸,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口吗?
毛主席还对身边的医生说:
“你们学的都是西医,但依我看还是学些中医好,中西结合,要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去阐述古典中医书籍中的道理,这不仅对于你们,对于世界也有贡献嘛。”
另外,毛主席还对中医的针灸很感兴趣,曾在1955年4月在刘庄与国内最有名的针灸专家朱琏畅聊许久。
毛主席告诉朱琏:
“你在《新针灸学》中谈及的理论我是赞同的,因为针灸就是中医最生动的体现,如果进一步研究,相信针灸会对医学理论的改革产生极大的作用。”
显然,毛主席不仅对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还特地抽出时间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如此看来,毛主席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医迷”啊。
自从与中医结缘后,毛主席只要是遇上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总会请来几位老中医来为自己诊治,就连晚年时期的眼疾也不例外。
七十岁之后的毛主席,因为年龄的缘故视力不断下降,特别是在1971年之后,他不幸罹患老年白内障,有时一些文件都需要秘书帮读才可以。
到了1974年时,毛主席的双目几乎失明,曾经深爱读书的主席,此时只能借助秘书进行帮读,再后来甚至就连眼前十厘米的文字都看不清了。
为了治疗眼疾,中央设想过白内障手术等方式,但因为毛主席年事已高,手术风险太大而被迫放弃,此时毛主席再度想到了中医。
北京中医研究院的老中医唐由之接过了这个重担,他采用中医针刺麻醉的办法,在一年里先后多次为毛主席进行中医治疗。
历经一年有余的治疗后,终于在1975年7月23日,唐由之为毛主席进行了后续手术。
唐由之
仅仅几天后,毛主席原本浑浊的双目便再度迸发出熟悉的目光,尽管不可能完全恢复,但已经可以做到以目视物了。
当拆下纱布的那一刻,毛主席激动地握住了唐由之的手:
“唐由之,你胜利了!中医胜利了!”
从红军时期起,中医的身影便贯穿毛主席的余生,他也不止一次对中医的发展作出批示。
就在1950年的那次卫生会议上,毛主席还亲自为会议题词:
团结新老中西各部门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显然按照毛主席的意思,中医不仅不能被废除,还要被放在和西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者相结合共同构成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这也是毛主席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如今,中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余云岫所说的中医缺陷,固然有成立的部分,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未来中医究竟会迈向何方?就让我们静静地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https://epaper.voc.com.cn/dzwsb/images/2021-04/22/04/2021042204_pdf.pdf
https://news.cctv.com/science/20080130/100415_1.shtml
https://baike.baidu.com/link?url=5-cuocCnKxAbAHlyDVQspTON2SDsi7YFd6v9NsTq4toh05EbVi784GAvivi9ZDlXWZl0jUV7A5OOxCWgr6IIainUEP-mEaN10JFEl6lJdb4iHyEqcbF38qmblaLAwd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