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个哥们提了个尖锐问题:"要是美国彻底和中国断绝往来,中国能撑多久?"这问题瞬间炸出上万条评论,让我想起胡同口老大爷们争论"要是胡同口煎饼摊撤了,咱还吃不吃早饭"的场景。
先别急着站队,咱们掰开揉碎了看看这问题。中美这俩经济巨头就像连体婴似的,从1978年中国打开国门搞改革开放开始,这俩就缠缠绵绵分不开了。去年(2024)海关数据明明白白写着,两国每年有超过6882亿美元的生意往来,相当于每天19个亿在太平洋上空飞来飞去。
要说美国对中国依赖有多深?各位看看自家客厅就知道了。从沃尔玛里堆成山的Made in China,到苹果手机里的小零件,连美国人过圣诞挂的彩灯,十有八九都是义乌产的。更别说波音飞机上30%的零部件,那都是中国工厂里精工细作的产物。哪天要是真断供了,美国老百姓可能连买个充电线都得等越南工厂现开生产线。
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咱们这些年搞的"一带一路"可不是闹着玩的,非洲兄弟的铁路、东南亚的5G基站、拉美国家的太阳能板,背后都是中国制造的身影。光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就冲到了48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还涨了8%。这架势摆明了说:美国市场固然重要,但地球村又不是只有一家超市。
要说真撕破脸了,两边都得掉层皮。美国那边首先遭殃的肯定是老百姓的钱包。波士顿咨询做过测算,要是全面脱钩,美国每个家庭每年得多掏2000美元生活费。沃尔玛里原本9.9美元的T恤,分分钟涨到29.9。更惨的是那些大企业,高通公司去年在中国卖芯片就赚了128亿美元,英特尔在华业务占其总营收的四分之一。真要断供,硅谷的码农们怕是要排着队领失业救济。
中国这边当然也不好过。沿海那些给美国代工的工厂,短期可能得经历阵痛期。但咱们手里还有两张王牌:14亿人的超大市场和"内循环"这张底牌。今年"双十一"天猫成交额又破了纪录,农村快递量同比暴涨42%,这说明啥?自家人的消费能力正在觉醒。更别说新能源车、大飞机这些硬核产业,现在都能自给自足了。
要说最惨的还是全球产业链。就像做披萨少了芝士,中国要是突然断供,全球工厂都得抓瞎。德国汽车厂可能因为缺个中国产的传感器就停产,日本家电企业可能因为少个广东造的电容就交不了货。最近越南工厂老板们集体吐槽,说他们组装手机用的电路板70%还得从中国进口,想当"备胎"都没那么容易。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现在全球经济就是个精密运转的钟表,中美就是里头最重要的两个齿轮。硬要拆开的话,整个表都得停摆。去年G20峰会上,德国总理舒尔茨说得实在:"现在连造辆自行车都需要12个国家的零件,搞脱钩就是现代版刻舟求剑。"
说到底,中美这俩经济巨人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拼内力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真正的高手过招,讲究的是见招拆招、互利共赢。看看特斯拉上海工厂今年又扩产了,苹果CEO库克上个月刚来北京谈合作,这些商业大佬们心里跟明镜似的——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最后说句大实话,现在全球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要强行割裂,那可不是中美两家的事,全世界都得跟着遭殃。与其天天琢磨怎么拆台,不如想想怎么把蛋糕做大。毕竟地球村就这么大,合作才能共赢,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