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电影《巴山夜雨》一上映,迅速火遍中国,剧中的主演也被大众所熟知。

然而最引人关注的不是电影的男女主角,而是一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小女孩饰演的正是剧中诗人秋石的女儿——小娟子



茅为蕙《巴山夜雨》剧照

尽管女孩年龄不大,但是她的表演水平丝毫不逊于成年演员,也因为其出彩的演绎,瞬间将观众带回了电影当中的年代。

而小演员更是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这个小演员正是茅为蕙。

然而在电影圈崭露头角的茅为蕙却在一夕之间淡出了观众的视野,她的“明星之路”也戛然而止。

直到她以钢琴家的身份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著名的音乐家竟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小童星

茅为蕙的突然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不少人对她“息影”这些年的生活经历感到好奇,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退出电影圈?如今的她又怎么样了?



崭露头角的“小童星”

说起茅为蕙的这段“童星”经历也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茅为蕙的家庭从来未想要让她踏足电影圈。

因为茅家是书香世家,茅为蕙的爷爷是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的茅以升,爷爷的爷爷是谭嗣同挚友茅谦。

而茅为蕙的父母在音乐造诣方面也极高,所以她从小就被作为音乐家来培养。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机会,或许茅为蕙会按部就班地按照父母的安排成为一名钢琴家,更不会有一段电影圈的经历。

认真说起来《巴山夜雨》不是茅为蕙的第一部电影,她的第一部电影是《从奴隶到将军》。

当时这部电影的摄影师在探访好友时,在好友的书桌玻璃板下看到了一个水灵的小女孩的照片,很快被照片当中的小女孩吸引。



照片中的小女孩的眼睛非常有特点,她和他们电影的女主角有些相似,灵光一闪,觉得小女孩很符合电影当中的一个角色,于是这名摄影师询问了朋友。

而朋友也告诉他,这个小女孩是他邻居的孩子,在朋友的介绍下,这位电影摄影师就找到了茅为蕙的父母,双方一商量,茅父茅母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于是,茅为蕙开始有了第一次接触影视行业的机会,此时的她虽然只有五岁,但是在一群老演员之间演戏却一点也不含糊,还发挥得相当出色。

尽管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凭着自然的演技,年龄小小的茅为蕙征服了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

这一次的表演,让大家记住了这个小女孩,也开启了茅为蕙短暂又辉煌的“明星生涯”。



茅为蕙和爷爷

大火童星茅为蕙

因为第一次的出色表演,茅为蕙后来又被陆续推荐出演了其他的影视作品,但是电影圈并非茅为蕙未来的方向,所以她参演的影视作品也不多,就算有了作品,也是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

直到她遇上了《巴山夜雨》的导演,正是凭着这部电影,茅为蕙火速出圈,并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明星”。

在她初次尝试演戏后,因为茅为蕙的亮眼表现,让她在电影圈“小有名声”她,所以她被推荐到了《巴山夜雨》剧组进行试戏。

然而在试戏时,茅为蕙却对着电影的导演带着警惕的眼神,即使她知道眼前这个人能够决定她是否有机会出演电影,但是因为现场的氛围,茅为蕙依然没放松。



殊不知,正是因为她带着警惕性的眼神,反而让导演相中了她,此刻的茅为蕙和电影里的人物小娟子竟然重合了,这正是他们要找的演员!

茅为蕙就这样进入了剧组,而导演为了让她随时能够保持这样的眼神,也刻意地和她拉开了距离,导演的刻意引导下,让茅为蕙塑造的角色大获好评。

这个小女孩的表现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而这部电影更是在上映后席卷了中国,剧中小娟子的扮演者茅为蕙更是被大众所认识,成为了“小明星”。

戛然而止的明星生涯

然而,正当茅为蕙大火时,她的明星之路却被突然终止了,终止她明星路的正是她的音乐道路。

即使茅为蕙凭借电影大火,但是茅家人却并不希望她从事演艺工作,让茅为蕙演电影只是为了锻炼她的上台能力,最终她还是要回到正轨上来。



1983年,她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后,音乐学校的院长提出,茅为蕙必须停止演电影,并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的学习当中。

而茅家人在知道学校的要求后,也没有再让茅为蕙出演过任何一部影视作品,茅为蕙的演艺之路就这么戛然而止。

遵循着父母的安排,茅为蕙在音乐学院进行了几年的学习,一直到初三那年,茅为蕙决定赴美留学。

而让她决定出国留学的原因是,她14岁的一次舞台表演,如果不是这场演唱会,或许茅为蕙对学习钢琴的态度还是可有可无。

14岁的这一年,茅为蕙作为钢琴手有幸参加了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场演出,当时负责他们这场表演的指挥家是福村芳一,表演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茅为蕙初登台就演奏的是这一首曲目,她的内心相当激动,而这场演出更是让她找到了共鸣。

以至于此后,茅为蕙每当回忆起首场演出时总是自豪地说:“这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台上乐队的契合和现场观众的反应,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也是在这一次茅为蕙真正地下定了决心,决定远赴美国深造,她又回到了人生原本的轨道。

只不过这一次的茅为蕙不是被动地接受家人的安排,而是主动地选择了她的人生,她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远赴美国深造

为追求钢琴事业发展,16岁的茅为蕙毅然踏上了音乐求学之路,在美国留学期间,茅家人为锻炼她的独立性,从未刻意地汇钱给她。



所以,茅为蕙除了要完成课业之外,还要端盘子赚取生活费,尽管日子艰苦,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而这段经历也练就了她强韧的耐力。

凭着强大的意志力,茅为蕙即使是边打工边求学,依然顺利地完成学业,获得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

而后,更是因为她在钢琴方面的造诣,茅为蕙被该大学聘为钢琴系的老师,成为了这所学校音乐系的唯一中国人。

在学校工作期间,茅为蕙交了第一个男朋友,但这段感情只维持了三年,两人就分了手,原因是双方性格不合。

茅为蕙之所以能够屡次斩获重大的奖项,除了她的实力,和她强势外放的性格也有一定关系。



她的性格在事业上会给她带来裨益,但是在感情上却未必,所以在经历过第一段情感后,茅为蕙在感情上变得谨慎不少。

对于她而言,未来的另外一半,性格、能力、人品都必须要过关,最重要的是能够包容她且足够成熟的男人。

在茅为蕙分手后的一年,她遇到JOHN,一个40岁的美国男人,中文名潘顿,她真正的真命天子,她的第二任男友也是她的丈夫。

嫁给国外丈夫

两人刚认识的时候,茅为蕙并未从第一段感情走出来,因此也并未对这个男人上心,直到两年后,两人在工作当中又一次相遇。

潘顿作为斯坦威钢琴亚洲区的总裁,和常年应邀回国参加演出的茅为蕙有了交集,因为交流的机会多了,两人走得越来越近。



茅为蕙渐渐被潘顿的诚心打动,两人决定交往,在交往一年后,茅为蕙在一次回北京演出结束后,与潘顿约会,在这次约会当中,茅为蕙被求婚了。

茅为蕙也非常干脆地答应了潘顿的求婚,2008年,两人就在美国领了证并结了婚。

但因为工作的原因,茅为蕙和潘顿常常是聚少离多,但是两人没有因为见面次数的减少而感情变淡,反而越发地浓厚。

如果遇上茅为蕙因为工作的原因必须回到国内,潘顿也会陪她一同回到北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对茅为蕙照顾得面面俱到。

最令茅为蕙感动的不是丈夫照顾她,而是对她家人的照顾,茅为蕙因为工作异常忙碌,潘顿代替了她的身份,为她的父母尽孝。

茅为蕙的父母也对这个“洋女婿”相当满意,正因为潘顿的付出,两人尽管结婚多年,但是却一直处于甜蜜的状态。



在爱情里,茅为蕙一直被潘顿用爱滋养,即使是已经人到中年,但是茅为蕙有时候依然会如同小女孩。

而茅为蕙在收获爱情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在美国任教期间,茅为蕙不断地囊括了各种国际比赛的奖项,每年更是要在世界各地举办近60场的音乐会。

也正是这个原因,茅为蕙看到了中国的音乐教育和其他国家音乐教育的不同,也让她产生了新的想法。

中国钢琴教育的“悲哀”

2009年茅为蕙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中国,而让她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在她回国举办音乐会期间,她发现国内钢琴教育行业一个奇怪的现象。



她更是直言不讳地说道:“中国的音乐学院虽然一直说是音乐人的摇篮,但是实际上也害了不少的学生。”

“在学校看来,每个上了音乐学院的孩子必须要成为钢琴家,然而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有些悲哀,不是所有人的孩子都能成为钢琴家,有可能因为天赋、机遇,又或者是勤奋等因素影响让孩子不能成为钢琴家。”

她还将中美两国孩子的钢琴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她认为现在的中国和美国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学习钢琴的态度和认知上中美学生如此不同。

作为在美国任职的钢琴老师,茅为蕙觉得美国的家庭虽然也重视孩子们的音乐教育,但是更偏向一种寓教于乐。



美国的父母不认为他们的孩子学习钢琴课程就一定要在课程出结果,而中国则相反,尤其是孩子的祖辈和父辈并不太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学琴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除了家长在音乐态度上的认知,中美学生本人的认知也非常不同,美国的孩子很少有人认为学琴是为了功利。

而中国的孩子在学琴的认知上似乎已经形成统一的答案:

“中国孩子学琴的目的是想做郎朗,不是因为郎朗在音乐上的成就,而是因为成为郎朗可以更好赚钱,如果弹琴只想着赚钱,那就错了!”

当然,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氛围不仅仅是家庭,还有国内音乐教育机构的原因,以至于在音乐行业上总有一个谶论,那就是“能弹不能教、能教不能弹”。



她就是要打破这个谶论,努力成为一个既能教又能弹,且教得非常好的钢琴老师。而让她可以实现目标的就是中国。

回国办钢琴教育

为了实现她的新目标,茅为蕙除了在国内各个音乐学院举办大师讲座之外,还陆续在青岛、杭州、大连等地创办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艺术中心。

回国创办了钢琴教育机构之后,茅为蕙又一次迎来了事业的巅峰,她关于钢琴教育的想法和认知在中国的音乐课堂之上都一一得到了实现

也因此茅为蕙相当有底气且自信说道:“我很适合音乐教学,因为我知道中国的孩子缺的是什么,我也有这个义务。”

诚如她所言,在提高中国的音乐教育质量上,茅为蕙做出非常大的努力也收获了成果。



她的教学机构在短短一年时间,迅速积攒了人气,而她也将她的音乐才能带到了不同的城市。

曾经的小童星早已经褪去了光环,在音乐的领域迸发出了更耀眼的光芒,人们很难从她的身上找到当年童星的影子。

如今再提起茅为蕙,不是童星,而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艺术学博士、施坦威全球签约艺术家。

时至今日,茅为蕙活跃在钢琴的教育前线的同时,还经营着一段非常幸福而美满的婚姻,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参考文献:

1.中华文化报:《茅为蕙:我手弹我心》
2.国际人才交流:《茅为蕙:从童星到钢琴教育家》
3.辽宁日报:《茅为蕙:从童星到钢琴家》
4.电影评介:《“骄傲,就什么都没有了”-记小演员茅为蕙的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