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溥仪旧照
前言
“我过去不理解,为什么毛主席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现在我算明白了。”溥仪看着远处的井冈山,不由得感叹道。
1964年3月,北京文史馆馆员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前往南方各地参观,行至江西时,溥仪迫不及待地提议要上井冈山,回到北京之后,溥仪向周总理作了汇报:
“通过在井冈山参观访问,我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思想的正确、伟大......”
“你最适合当一名文史馆员”
“对于一些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宣布实行特赦是适宜的......”1959年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听取了关于国民党战犯、伪满战犯等的学习改造情况报告,随后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特赦战犯的建议。
图丨有关特赦战犯的新闻报道
第二天毛主席又邀请各党派、团体负责人等各界人士举行座谈会,对特赦战犯问题的有关情况作了说明。在当年国庆节前夕,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特赦战犯的决定,随后刘少奇发布特赦令,一时间令所有被关押的战犯为之激动。
当时身在狱中的溥仪也像其他人一样激动,特赦就意味着可以不经起诉就能出狱,然而当看到有人悄悄整理衣物为出狱做准备时,溥仪内心又有些自卑。当有人问他能否获得首批特赦时,溥仪总是坦率地回答:
“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罪恶严重,论表现也不比别人强,还不够特赦条件。”
其实不光溥仪认为自己不能被特赦,其他人的看法也差不多,当时大家都认为只有官小的、罪恶小的、改造态度好的才能被特赦,像溥仪这种“首恶必办”的对象,即使全部战犯被释放,恐怕他们也出不去。
图丨溥仪在监狱中自己做针线活
同年12月4日,抚顺战犯管理所召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列在首批特赦的战犯名单时,溥仪一时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起来。溥仪能够被首批特赦,不但他本人没有想到,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他们不知道的是,溥仪之所以能够被首批特赦,背后和毛主席有着很大的原因。当时毛主席在研究战犯处理问题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溥仪的名字,在听取了溥仪学习改造的情况之后,做出了首批特赦溥仪的决定。
出狱之后的溥仪已经53岁,孤身一人回到北京,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直接关照下,先与许多前国民党战犯一同学习参观,随后被分配到植物园参加园艺劳动。后来周总理几次接见溥仪及其家人,不但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还嘱咐他尽快结婚,在生活上有个照顾。
图丨溥仪双手接过特赦令
1961年春天,周总理接见了溥仪及其家人,问起溥仪愿意做什么工作时,溥仪回答说愿意当工人,周总理听后问他算术怎么样,溥仪坦率地回答说自己从小就不喜欢算术,更是没有学过。周总理坦诚地对他说:
“工人要看图纸,要懂算术才行。你还愿意做什么事?”
“我在战犯管理所学过针灸,是不是到医院去试试看?”溥仪望着周总理慈祥的面孔再次询问道。周总理沉思了片刻说:“你愿意到医院工作当然好,只是你给别人治病,治好了,倒没事儿,如果把人治坏了,那可怎么办?”
周总理的一番话让大家忍不住大笑起来,周总理对溥仪说,自己觉得他最适合当一名文史馆员,因为他本身就是一本活历史。溥仪听后露出笑容,连声说:“这个工作好,这个工作好,我听总理安排。”
图丨周总理接见溥仪夫妇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关照下,溥仪、溥杰进入北京文史馆,加入清末北洋组工作。除了审核各地寄来的有关清末、北洋以及伪满的文史资料以外,还用三年时间写成《我的前半生》一书,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作了回顾和记录,一经出版便轰动于世。
为了让赦免人员看看新中国的建设成果,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63年周总理作出批示:邀请北京的文史馆员们去南方参观游览。并在11月接见全体文史专员及家属时宣布了这一好消息,溥仪听到后欣喜若狂。
“难怪毛主席要到这儿来”
1964年3月,北京文史馆一行27人从北京出发,南下江苏、浙江等七个省市,整个行程加起来大约12000多里,由全国政协派人带队,新闻记者随团采访。这是溥仪第一次南下江南,激动得就像孩子一般,在火车的车厢之间来回穿梭。
图丨溥仪夫妇随参观团在杭州参观
参观南京中山陵时,溥仪感叹说孙中山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他为人们解除痛苦思想是非常伟大的,自己作为公民来瞻仰是一种荣幸。在游览西湖、太湖等名山大川时,溥仪又感慨今日的江南比乾隆当年游的江南不知好多少倍,自己今日能游江南乃一生难忘的大事。
4月8日,溥仪一行人来到江西老区,到达南昌之后,他们被安排住在宾馆,并参观了南昌起义纪念馆和各个革命遗址。参观过后溥仪就迫不及待地提议要上井冈山,到中国革命的发祥地进行参观瞻仰,参观团随即从南昌启程,经过一天的颠簸之后到达吉安,准备第二天一早向井冈山进发。
当溥仪走下车,望着远处绵延不断的山峰时,不禁动情地对大家说,自己过去不理解,毛主席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偏偏要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自己现在到了这里总算明白了。一旁的溥杰和范汉杰好奇地问他到底是怎样明白的,溥仪毫不犹豫地说:
“你们看,井冈山上有这么多房子可供红军使用,难怪毛主席要到这儿来。”
溥仪的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其他参观团成员纷纷大笑起来,当地负责参观陪同的文史委员会主任赶忙向溥仪解释道,他看到的这些高楼大厦,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修建的,是专门给前来参观的宾客居住用的,过去这里到处都是深山穷沟,和十几间土屋。溥仪听后一阵尴尬:
“如此说来,是我搞错了。”
当晚参观团在下榻宾馆的休息室,井冈山党委宣传部长对井冈山的斗争历史作了简单地介绍,当年朱毛红军带着战士们住在这崇山峻岭之中,门板当床睡在稻草地铺上,每天都只能吃红米饭、南瓜汤。溥仪听到后感慨地说道:
“今天我有幸来到井冈山,这里的一山一水都值得一看,毛主席、朱总司令以前的生活很艰苦,新中国的人民江山真是来之不易啊!”
图丨溥仪与众人合影
第二天一早,溥仪一行人首先参观了井冈山的革命博物馆,当讲解员说到“朱德的扁担”时,溥仪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疑惑地问讲解员:
“这真是朱总司令挑过粮的扁担?”
“没错,那时他40多岁,大家劝他不要挑粮爬山,可劝不住,只好将扁担‘偷’去藏起来,而他又找来一根,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这样大家就不好再藏起来了。”讲解员回答道。
溥仪听完连连点头,称赞朱老总真伟大,不愧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紧接着溥仪对袁文才、王佐两个人又产生了兴趣,当年井冈山长期被“山大王”占据,袁文才和王佐二人带领农民武装控制了井冈山,毛主席想要在井冈山落脚,就必须要得到二人的允许。
图丨朱德的扁担
1927年10月,毛主席亲自带着几个人去见袁文才,刚开始袁文才还有些害怕,事前埋伏了20多个人,见到毛主席只带了几个人之后,才对毛主席放下心来。在二人的谈话中,毛主席肯定了他们二人的革命性,并当场宣布送给他们100支枪,袁文才也大为感动,当即回赠600块银元,还答应毛主席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经过多次的接触之后,工农革命军与袁文才、王佐部队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毛主席也几次与袁文才、王佐谈心,一方面对他们的革命精神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指出他们在思想上的错误,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袁文才和王佐之后逢人就夸毛主席:
“毛委员是最有学问的人,和他谈一次话,胜读十年书,跟着他一起干革命不会错!”
溥仪在听完毛主席与袁文才、王佐的故事之后,不由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如果说我是末代皇帝,袁文才、王佐便是末代绿林了,还是共产党伟大呀,把末代皇帝和末代绿林都改造过来了。”
图丨袁文才与王佐
溥仪对展厅中每一件文物、照片都看得非常仔细,当看到文物柜中摆放的红军战士仿照《空城计》编写的《空山计》之后颇为惊奇,忙问讲解员是怎么回事,讲解员笑着将溥仪一行人带到沙盘旁,给他们讲述黄洋界保卫战的战斗故事。
当听完红军战士用两个连的兵力,依靠“空城计”的方式吓退敌人四个团的兵力之后,溥仪对红军能够创作出如此好的京剧词所折服,很早他就对京剧情有独钟,没想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红军在初创时期就应用成功了:
“毛主席真是个活孔明啊!”
溥仪、溥杰、杜聿明等人当场将《空山计》的词抄录在笔记本中,当天晚饭过后,他们向宾馆借来一把京胡,在休息室中有板有眼地唱起了《空山计》。
“我可不能同毛主席平起平坐”
来到井冈山的第三天,溥仪一行人乘车前往黄洋界哨口,绕过了99道弯,上上下下数百个山坡,终于抵达了黄洋界哨口。下车之后,溥仪一行人不禁站在军事堡垒的峻险处,远眺眼前的群峰深沟,被黄洋界壮观的景色所陶醉。
图丨重建后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当走上黄洋界哨口的顶端,那里伫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有毛主席亲笔写下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几个大字,对面的花岗岩石碑上,一面刻着朱老总写下的“黄洋界”三个大字,另一面刻着毛主席手书的《西江月 · 井冈山》。溥仪一行人列队在石碑前三鞠躬,向当时牺牲的红军战士默哀。
当来到纪念碑下的迫击炮旁时,陪同参观的宣传部长给大家讲述了当年黄洋界战斗的激烈场景,溥仪认真听完之后感触颇多,来回踱了几步之后对宣传部长和同行的文史馆员们说:“溥仪不才,愿献诗一首,请诸位雅正。”
随后溥仪在休息室提笔写下了《黄洋界旧战场》一诗,人们看后不禁交口称赞。这时馆员们纷纷提议在这里清唱京剧《空山计》,有人还手舞足蹈地模仿诸葛亮的动作,休息室中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溥仪被这种欢乐的气氛再次感染,当即决定再次赋诗一首,歌颂红军的伟大胜利。
图丨朱德题词“黄洋界”,背后是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文史馆员们再次争相阅读了溥仪写下的《黄洋界哨口》一诗,对溥仪的出口成诗表示由衷的钦佩。告别了黄洋界哨口之后,参观团在返程途中见到了当年毛主席和朱老总率领战士们挑粮上山休息的地方,听完陪同人员的讲述之后,溥仪连忙下车眺望远处的景色,再次即兴赋了一首短诗,同行的馆员们听完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天下午溥仪一行人被安排前往红军墓地瞻仰,当听说这里曾经有百余名红军战士被残忍杀害时,大家纷纷眼眶湿润,低下了头,排列整齐之后向烈士们行三鞠躬礼,并沉默致哀。紧接着大家前往毛主席旧居参观,讲解员介绍说,这里曾经是王佐队伍的营地,毛主席上山之后就住在这里,经常在外面散步思考,坐在石头上看书。
溥仪四处察看了呈一字形的长排白房子,然后仔细察看毛主席的“读书石”,顿时肃然起敬,弯腰用双手轻轻抚摸。杜聿明见到溥仪虔诚的样子,提议让他上去坐一下。溥仪赶忙说:
“我怎么敢像毛主席一样坐上去呢?”
图丨毛主席的“读书石”
“石头是坐不坏的,参观的人都喜欢坐一坐。”讲解员笑着解释道,博物馆馆长也一旁开玩笑地说,坐了能沾上毛主席的“仙气”。溥仪听完有些犹豫,认真地说道:
“别人归别人,可我不能同毛主席平起平坐。”
“您不是皇帝老子吗?”平时善于活跃气氛的沈醉在一旁打趣道。溥仪赶忙打断他的话,摇头摆手慌张地说,自己可不算什么皇帝老子,只有毛主席才是英明领导。众人看着溥仪慌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溥杰指着自己的哥哥说:
“人家是同你开玩笑呀,你还当真了。”
之后溥仪一行人在老红军余振坤的陪同下,前往井冈山敬老院看望当年的赤卫队员,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溥仪动情地对老人们说,这次能够来到井冈山参观,自己感到无上光荣,回去之后他要很好地向周总理汇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谢谢井冈山人对我们参观团的热情接待,祝井冈老人健康长寿!”
图丨毛主席与溥仪
结束了井冈山的参观之后,参观团经长沙、武汉回到北京,溥仪顾不上自己休息,立刻向周总理作了书面汇报,谈了谈自己此次参观的感受,特别在说到参观井冈山的感受时,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通过在井冈山参观访问,我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伟大。毛主席当时对国内政治形势的深刻分析,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联系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开展在部队中建党工作,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建军思想,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军事思想,都是在井冈山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敌人力量强大,革命力量尚薄弱的时候,毛主席就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且有敢于革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正是沿着这些光辉思想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