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一个总统被弹劾,一场国家剧烈动荡的序幕便由此拉开。韩国宪法法院4月4日全票通过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不仅在法律上终结了其任期,也将整个国家推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撕裂之中。第二天,数千支持者不顾大雨走上首尔街头,高喊“弹劾无效”“取消提前选举”,现场气氛仿佛一场全民政变的前夜,韩国的“自由民主”从此成了双方阵营相互指责的口号,而不再是共识。
这场风暴的核心,是权力争斗的极致体现,更是韩国社会撕裂到骨髓的真实写照。尹锡悦的下台,表面上源于“试图宣布戒严”的失败,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其极右翼民粹政策在政治、社会和国际事务中引发的巨大争议。从外交孤立到国内打压,从激化朝鲜问题到镇压媒体、司法干预,尹锡悦一步步将总统制推向个人独裁的边缘。宪法法院的裁决或许是一次制度性的自我修复,但显然,这种“法理胜利”在现实中却引发了更大的不安。
支持者之所以如此疯狂,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下台,而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反共捍卫者”被体制“出卖”,一个敢对朝鲜强硬、敢与中俄对抗、敢挑战旧有财阀与媒体利益的人,被韩国所谓的“民主精英”以弹劾之名暗杀在政治舞台之上。59岁的抗议者朴钟焕的发言听起来荒谬——“我们已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但在这些右翼民众心中,这种“滑向极左”的恐惧是真实的。
他们不是在为尹锡悦个人哭泣,而是在为自己所认同的“韩国”哀悼。而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对立已然演变为一场新冷战意识形态的对撞。亲美反共VS和解朝鲜,右翼反华VS务实亲中,强军扩武VS和平共处,尹锡悦所代表的,不仅是韩国国内的一个政治派别,更是站在当前全球阵营分裂中的一极。而他的对手,反对党领袖李在明,则恰恰处于另一极。
李在明有望在未来60天的选举中胜出,他的外交立场与尹截然相反,主张对朝鲜和解、对中美保持平衡外交、注重社会福利与内部修复。他的支持者眼中,这才是真正维护民主的“新韩国”;而在尹的支持者那里,他就是“社会主义代言人”。韩国的选举已非政见之争,而是信仰之战。现在,一个国家正在被撕裂成两个平行的宇宙。
这种撕裂,不是尹锡悦一个人带来的,而是整个国际格局动荡在韩国社会的投射。从中美博弈到美日韩军事同盟,从朝核问题到东亚新冷战前夜,韩国早已不是一个可以“中立走钢丝”的国家。尹锡悦的极端政策是被国际环境激化的产物,而他的倒台则说明韩国社会还未做好在新格局中选边站的准备。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亲美有代价,亲中难坚持,韩国政治陷入深度迷失。
而且更糟的是,尹锡悦的倒台并不会带来“政权更替”的平稳过渡,反而可能点燃右翼民粹主义的更大反扑。他所依托的极端宗教团体、右翼YouTuber、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帝国,将在接下来的60天疯狂发动信息战,挑战选举合法性,煽动群众情绪。他们不会沉默,他们在等待一次“韩国版国会暴动”的机会,正如美国在2021年所发生的那样。
如果说韩国是东亚民主的典范,如今这个典范正面临根基性的崩塌。宪法法院虽然用“法”维护了体制尊严,却未能化解社会的不信任与仇恨。相反,宪法法院的裁决在极端群体眼中就是一种政治清算,是一种对“爱国者”的羞辱。这是对民主最大的讽刺——程序上的正义,换不来情绪上的认同;法律的胜利,也可能埋下社会暴乱的种子。
国际社会对此应保持高度关注。民粹主义蠢蠢欲动的韩国,一旦爆发政治危机,其地缘影响将远超一国之事。韩国已不再只是韩国,它是全球大棋盘上的一个敏感神经。
当人们高喊“弹劾无效”,他们其实是在宣布——韩国的政治体制,正处在一场生死考验中。尹锡悦或许走下了舞台,但他的支持者不会轻易退出斗争。他们要的不是民主,而是胜利;不是对话,而是清算。而真正危险的,不是哪个总统上台,而是当国家的每一次选举都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战争,这个国家还能承受几次撕裂?韩国乱局,风暴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