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被开除军籍,毛泽东送去“藏尾诗”安慰
肖劲光将军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他的父亲是个制作土布的小手工业者。肖劲光两岁时,他的父亲病逝,家中因此变得非常贫穷。
肖劲光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时,母亲和3个哥哥和2个姐姐都全力支持,认为必须要让肖劲光接受教育。肖劲光的母亲把自己的结婚时的金戒指当了出去给小儿子作学费,然后全家一起劳动赚钱,再将戒指赎回,再当掉再赎回,如此循环往复,肖劲光终于从长郡中学毕业。
肖劲光在长郡中学期间,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1921年初春,18岁的肖劲光和任弼时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苏联勤工俭学的路。临行前,他的母亲最后一次当掉了自己的金戒指,给儿子做路费。
遗憾的是,此后肖劲光投身革命无法回家,直到1949年湖南解放,肖劲光担任湖南警备司令时,他才回到家乡,但那时家中的老母和几位兄长都已去世。
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年份,也是共产国际三大召开的年份,肖劲光虽然未能参与建党,但他作为东方代表出席了共产国际的三大会议,并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列宁的讲话。在整个中国,能见到列宁的人都屈指可数,肖劲光就是其中之一。
肖劲光到达苏联后,先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年后他和几个中国同学又被送到苏联红军军事学校学习,陈独秀对此非常不满,曾责问肖劲光学军事想干什么,是不是要当军阀。肖劲光无奈又返回了模式了东方大学。后来,忽视军事重要性的陈独秀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当然是后话。
1924年,肖劲光回国参加北伐,先后参与指挥了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他在22岁的时候,就已经官至中将。
27年大革命失败后,肖劲光在重重围捕下赶到武汉。组织本打算让肖劲光去参与指挥南昌起义,但不知为何又改变了主意,让肖劲光去了苏联学习军事,当时肖劲光就读于苏联的名校——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几年前想学军事而不得的肖劲光,这次终于得偿所愿。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留苏期间,肖劲光曾成功发展蒋经国入党。
1930年,肖劲光毕业回国,他辗转达到闽西苏区,先后担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闽西彭杨军事学校校长等职。
1931年12月,原国民革命军26路军之一部在江西宁都起义,17000人全部加入红军,并被改编为红5军团,这就是著名的宁都起义。宁都起义后,肖劲光被派往红5军团担任军团政委,此后他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肖劲光曾作为红7军团政委率领一支70人的部队镇守黎川,面对敌人3个师的进攻,黎川当然失守了。
以70人对抗敌人3个师,结果是毫无悬念的,但因为肖劲光曾对李德、博古等人的冒险主义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他被视为眼中钉。不久后,李德等人在黎川失守上大做文章,肖劲光被判处5年徒刑,并被开除军籍和党籍。如果不是毛泽东、王稼祥等人的极力反对,肖劲光甚至可能要被枪毙。
在肖劲光被囚期间,毛泽东曾派夫人贺子珍去监狱探望他,并送去了自己手写的《采桑子·重阳》。这首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词风豪迈乐观,气度恢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其中下阙还暗含着肖劲光的名字,可见毛泽东对肖劲光的欣赏和看重。
毛泽东向来是反对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战略、战术的,但他在中央苏区威望太高,影响力太大,李德博古不到对他下手,就拿和毛泽东有着同样观点的人,如肖劲光、罗明开刀。毛泽东如何不知道他们的用意,他曾说:“打击肖劲光就是打击我,是杀鸡给猴看。”
一直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正确战略和战术才被采纳,也是到了这时,肖劲光才获得平反,恢复了党籍和军籍。不久后肖劲光被派往红3军团担任参谋长,到达陕北后,肖劲光还兼任了红29军军长。
总的来说,肖劲光在红军期间,基本保持着军团级别的职务。
留守后方,四保临江,北战南征,共和国第一任海军司令
抗战期间,肖劲光担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由于是在后方,所以参加的战斗并不多,肖劲光在此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治安和防卫,以及负责中央的安全。
抗战结束后,肖劲光奉命奔赴东北,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当时蒋介石对东北极为看重,他制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调集了8个主力师,10万多人的部队,在南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肖劲光所部一路且战且退。
当时很多人都主张放弃南满,退到北满,但肖劲光和陈云两人坚持拍板不能放弃南满,肖劲光率3纵、4纵“四保临江”,破坏了蒋介石、杜聿明“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布局,为东北战局的改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肖劲光又率东野10万大军围困长春,长春守敌投降后,肖劲光率部南下参与沈阳城的外围作战。辽沈战役后,肖劲光又参加了平津战役,随后率领四野先遣兵团一路南下进武汉,战长沙,并指挥6个军参与衡宝战役,将白崇禧的主力部队悉数歼灭。
1949年10月中旬,时任湖南军区司令员、长沙军管会主任的肖劲光突然接到命令,让他到中南海待命。晚餐期间,毛泽东告诉他,解放军要组建海军,想让肖劲光来当中国海军的第一任司令员。
肖劲光说自己不会游泳,还晕船,恐怕无力胜任。毛泽东笑道:“空军司令刘亚楼晕飞机,你这个海军司令员晕船,这就是我们的干部政策……”
玩笑话归玩笑话,毛泽东至于让肖劲光和刘亚楼负责海空军,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留苏背景,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组建海军和空军必然离不开苏联的援助。
很快,肖劲光就第三次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路。这次去苏联,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亲自接见了他,并送给了他一把佩剑。
肖劲光担任海军司令期间,中国组建了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学校,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潜水艇支队、驱逐舰大队、航空兵师,也正是在肖劲光的领导下,中国研制出了第一艘核潜艇。
一直到1980年1月,77岁的肖劲光才主动辞职,离开了海军司令员的岗位。9年后,肖劲光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他也是共和国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大将。
毛泽东:你岳父很有骨气,如果没去世,教育部长非他莫属
肖劲光的岳父是湖南著名的教育家朱剑凡,他早前清末就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女校——周南女校,杨开慧、向警予、蔡畅、丁玲、帅孟奇等女性都和他有师生之谊。
而朱剑凡本人思想进步,他主张男女平等、支持北伐,马日事变后,他曾掩护周恩来、邓颖超、蔡畅等人在他的酒楼里开会。
朱剑凡参加过反清运动,响应过武昌起义,参加过湖南的驱张运动,还资助过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马日事变后,朱剑凡被国民党通缉,曾一度流亡日本。回国后他曾参加宋庆龄和鲁迅发起的自由运动大同盟。1932年,朱剑凡因胃癌病逝,死后葬于上海公墓。建国后,经中央特批,他被迁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毛泽东对朱剑凡是非常尊敬的,他曾对肖劲光夫妇说:“朱剑凡很有骨气,可惜他去世太早,不然新中国的教育部长非他莫属。”
朱剑凡的女儿朱仲芷出身名门,才貌都很出众,早年间她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和孔祥熙的两个女儿(孔大小姐孔令仪、孔二小姐孔令伟)一起被称为金陵女大的“三朵金花”。
朱仲芷在武汉时,经过蔡畅的介绍认识了肖劲光,当时肖劲光年少有为,朱仲芷才华出众,肖劲光对朱仲芷一见钟情,对她展开了坚定的追求,两人于是坠入爱河。
据肖劲光的女儿肖凯回忆,外公朱剑凡当时只希望女儿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不希望她嫁给一个南征北战、戎马人生的军人。有一天,朱剑凡还蹲在马桶上,肖劲光就跪在他面前恳求这位未来的老丈人将女儿嫁给自己。朱剑凡被这位少年的真情打动,只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你要好好对待穆慈(朱仲芷小名)”。
两人很快就结婚了,当时李富春、蔡畅、邓颖超等人都来参加了婚礼,周恩来还因为迟到主动罚酒一杯。
年轻的肖劲光和朱仲芷双双投身革命的洪流,肖劲光被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派往莫斯科留学,朱仲芷也紧跟其后去了苏联,夫妇二人成了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第一批学生。
在苏联学习期间,两人育有一个女儿(据说小名叫肖燕燕),但毕业回国之际,他们不得不把这个一岁半的小女儿留在苏联,后来他们多次托人在苏联寻找,都没有找到这个小女儿的下落,这件事也成了朱仲芷一生的遗憾,一直到弥留之际,她还忘不掉自己这个不知下落的小女儿。用肖凯的话说,“因为这个,母亲直到死都不能瞑目。”
肖劲光与毛泽东的将帅情
肖劲光说:“我对毛泽东同志有特殊的感情,从我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就把毛泽东同志当成自己敬仰的师长,可以说,我是在毛泽东同志几十年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早在长郡中学读书期间,肖劲光就是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的忠实读者,那时候毛泽东已经是湖南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肖劲光接受到了革命思想。
1920年,肖劲光加入由毛泽东、何叔衡创办的长沙俄罗斯研究会,不久后他被该研究会派往俄罗斯勤工俭学。
宁都起义时,肖劲光还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校长,是毛泽东亲自点将,让肖劲光去了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担任了军团政委。
红5军团和红一军团(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政委)红三军团(彭德怀为军团长,滕代远任政委)这两个军团一起,被称为“红一方面军的三大主力”,可见毛泽东对肖劲光的信任。
后来黎川战役失败,又是毛泽东找到王稼祥,全力保住了肖劲光,让他免去了杀头之祸。晚年肖劲光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我得以释放,能活到今天,是毛泽东等同志同教条主义者坚决斗争的结果。”
到达延安后,肖劲光担任留守兵团司令员,他的一大责任就是保卫中央的安全。
1937年12月,留守兵团召开了一次兵团首长会议,毛泽东亲自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在会上拍着肖劲光的肩膀说:“我在延安,就是靠肖劲光吃饭,靠你们留守兵团吃饭啊。”
他随后又说:“肖劲光啊,我准备死在延安,埋在清凉山,你也得做好这个准备呦!”
肖劲光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回去后向留守兵团提出了一条准则:任务重于生命。他号召留守兵团全体指战员要不惜自己的性命,也要完成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建国后,毛泽东又点名让肖劲光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后来他还说过:“肖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换人”这样的话。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逝,在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时,这位追随毛泽东征战几十载的开国大将当众难以自制地失声痛哭。
开国大将肖劲光的另一身份:歌唱家李谷一的公公
肖劲光虽然是军人出身,但他能舞能奏,书画皆通。杨得志和罗元发两位将军的回忆录中,都有肖劲光跳苏联水兵舞,令众人叹为观止的回忆。肖劲光也能演奏长箫,二胡,长征途中,他多次为红军战士演奏各种曲目,很多人对此也有回忆。
肖劲光对鉴赏、收藏字画也很有兴趣,建国后,肖劲光是荣宝斋的常客,以至于和那里的经理都成了朋友。当时各种字画都很便宜,他看中什么后,就回家凑钱买下来。当时那些字画每件也就几十元,不少作品放到现在已经价值连城了。
肖凯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些书画名家如李可染、周怀民、黄胄、高冠华、李苦禅等出入于自己家中,和父亲畅谈。
肖劲光虽然收藏很广,但他从未想过要把这些东西占为己有,比如1965年,肖劲光把辛苦收藏的4 幅名画捐给了故宫博物院。这四幅画是明四大家之首沈周的《松荫对话图》、林良的《雪景雉鸡图》、张宏的《泰山松色图》和朱翰之的 《远浦风帆图》 ,都是画中难得的珍品。
据肖劲光的家人回忆,肖劲光在长郡中学读书时,每到暑假,就会和同学任弼时一起去画像馆为人画像,以此来补贴学费。这大概就是肖劲光对书画钟情的由来。
肖劲光的子女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艺术非常钟情,据肖劲光的儿子肖纪龙回忆,自己13岁的时候就想学习乐器,他缠着母亲给自己买手风琴,但肖劲光坚持让他学民乐。此后,肖纪龙练就了一手人人赞叹的二胡。肖劲光的三儿子肖卓能后来娶了著名的歌唱艺术家李谷一。
本文参考资料:
《肖凯讲述:我的父亲肖劲光》 刘立云
《肖纪龙:我的父亲肖劲光》 张骥良
《毛主席是了解我的——肖劲光和毛泽东的情谊》 陈慧芳
《开国将军轶事》 吴东峰
《毛泽东与肖劲光》 孙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