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陈晓君
清明节,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内飘起阵阵艾草清香。景区就业帮扶车间创新推出数十种造型口味各异的“百变青团”,供市民游客免费品尝。传统节气美食与现代创意融合,为清明小长假增添别样风味。
带孩子来景区游玩的张丽对“新品”青团赞不绝口:“清明节有吃青团的习俗,今天来景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青团,非常新奇。小朋友选择了海豚青团,我选择了长馒头青团,味道非常好。”
在美心红酒小镇就业帮扶车间的“新品青团发布会”上,各式青团琳琅满目,香气扑鼻。从经典豆沙青团、肉松青团到麻将青团、象棋青团、饺子青团等跨界新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品尝。同时,景区标志性“一元网红大馒头”、“一元胖包子”也推出青团限定版,让传统清明美食以“百变”之姿焕新出圈,激活传统文化记忆。
“清明节来临,我们推出了多种口味的青团,有麻将青团、生肖青团、饺子青团、包子青团等,让游客了解清明传统习俗与时令美食文化。”据美心红酒小镇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吴含介绍,青团制作原料均采购自周边村民种植的艾草和农产品,既保证了食材原生态,又带动了本地农业产业链发展。车间生产的上百种特产美食也均采用“前店后厂”的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游客在选购特产商品的同时,还能透过车间的透明玻璃墙,观看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让游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据悉,美心红酒小镇就业帮扶车间由景区闲置厂房改造而来,占地1.5万平方米的车间内,上百台设备可生产数百种特色食品,如1元大馒头、1元胖包子、2元挂面、菜籽油、豆干、麻花、曲奇、沙琪玛等平价商品,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旅游特产超市。车间采用“工厂+卖场”的创新模式,车间中购物车可以从头推到尾,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近距离感受工业生产的魅力。车间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还通过采购本地原材料、推介本地农产品、免费培训村民上岗就业等方式,帮助村民年均增收超5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造血引擎”。景区还依托帮扶车间打造“工业+文旅”街区,保留厂房原有风貌的同时,融入特产超市、美食集市、参观研学、餐厅宴会等多种业态,形成“生产—销售—体验”闭环,入选重庆市“工业+文旅”改造典范。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