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日本石川县小松市的航空自卫队基地门口,70多名当地居民举着“反对强行部署F-35A”的标语高声抗议。与此同时,三架崭新的F-35A隐形战机从爱知县小牧机场腾空而起,在F-15J战斗机的护航下,划破长空飞抵小松基地。落地瞬间,消防车喷出象征欢迎的水门,与基地外的抗议声浪形成刺眼对比——这场“矛盾交织”的仪式,揭开了日本加速扩军的最新篇章。
日本航空自卫队宣称,此次部署是小松基地首次接收F-35A,也是继青森县三泽基地之后,日本第二处部署该型战机的据点。至此,日本F-35A的接装总数突破40架(实际现存39架,因坠毁1架),而根据防卫省规划,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逼近100架。若算上专为“准航母”出云级配备的42架F-35B垂直起降战机,日本未来将拥有147架F-35系列战机,成为亚太地区美制五代机的最大买家。
小松基地的战略位置耐人寻味。与三泽基地主要针对俄罗斯远东方向不同,小松地处本州岛中部日本海沿岸,距朝鲜半岛仅一峡之隔,其作战半径可覆盖对马海峡、黄海及东海部分区域。日本媒体直言,部署于此的F-35A将“增强对关键航道的控制力”。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正同步推进F-35B上舰计划,首支F-35B中队已入驻九州新田原基地,未来将与完成改装的“加贺”号直升机驱逐舰协同演练——这艘被刻意称为“驱逐舰”的航母,搭载隐形战机后,将成为日本海上力量的远程投射核心。
日本扩军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其防卫预算连年攀升,自卫队编制从12个战斗机中队扩至13个,导弹部队、两栖作战群相继组建,甚至从美国引进MV-22B“鱼鹰”倾转旋翼机强化投送能力。而F-35的大规模列装,正是这一链条的关键齿轮。
表面上,日本宣称换装是为替换老旧的F-4EJ和F-15J(部分机龄超40年)。但细究其部署逻辑,已远超“防御”范畴:三泽基地的F-35A紧盯俄远东,小松基地辐射朝鲜半岛与东海,未来F-35B更可依托“准航母”前出至南海甚至印度洋。这种“全域覆盖、攻防一体”的布局,暴露出日本试图突破“专守防卫”、重塑地区军事平衡的野心。更微妙的是,日本三菱重工的小牧南工厂已建成亚洲最大F-35维护中心,未来不仅为自卫队服务,还可能成为美军及其盟友的“后勤枢纽”——这无疑将日本更深地绑上美国“印太战略”的战车。
讽刺的是,日本一边以“中国威胁论”为扩军正名,一边却对国内反战声音充耳不闻。小松基地的抗议者中,不少是担忧噪音与事故的当地居民。此前三泽基地F-35A曾发生坠机,而美制F-35系列被曝存在数百项设计缺陷,更让民众质疑“用天价买风险”。然而,这些声音在政府强推政策的机器前,显得微弱无力。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日本社会对“军事正常化”的分裂态度。一部分人陶醉于“重振大国地位”的叙事,另一部分则警惕军国主义幽灵借尸还魂。这种撕裂,在4月1日的小松基地外清晰可见:一边是战机轰鸣中的“水门礼”,一边是标语牌上的“反战”呐喊。
面对日本军事扩张,中国始终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重,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深知,亚太的繁荣离不开合作而非对抗,安全离不开互信而非军备竞赛。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透明合理,完全出于防御目的,与某些国家渲染“威胁”、制造阵营对立的行径截然不同。
历史早已证明,穷兵黩武终将自食恶果。日本若执意重走军事扩张老路,只会加剧地区紧张,最终损害自身利益。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但更愿与周边国家共筑安全共同体——这份胸怀,恰是某些沉迷“冷战思维”的势力最缺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