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理万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总理这个职务是最合适不过,因为“总理”字如其名,总理一切事物的意思,国内的所有事情,都需要总理负责统筹,压力是非常大的,几乎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而周总理更是忙的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对于周总理来说,“工作就是他的一切”,周总理的确是将自己的一生,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完完全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新中国的“诸葛丞相”。



接下来的几个故事,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周总理到底有多么的忙碌了。1961年,新中国的自然灾害接近尾声,但即便如此,全国形势依然严峻,周总理参加完庐山会议之后,应邀出席了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饭局。这本来是休息的时刻,但周总理借着此次机会,一来感谢了江西省为国家提供了10亿斤粮食;二来向主持农业工作的刘俊秀表示了感谢;三来愿与刘俊秀干三杯酒,换取江西再挤出3亿斤支援国家。由此可见,在周总理的心里,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早就融为一体了。

再比如说,1963年5月初,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艘大型货轮“跃进”号,在从上海吴淞码头出发后不久,就很快传来了沉没的噩耗,对此周总理高度重视,亲自主持调查。当时分析,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遭到了鱼雷攻击,如果是真的话,蒋匪造孽的可能性比较高;一种是触礁沉没,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需要经过调查,为此周总理亲自布置,亲自指挥,最终通过潜水调查,确定是因为触礁沉没。这一结果非常重要,避免了一场军事行动,也说明了新中国造船是可行的。



周总理除了要抓农业、工业之外,还要主持一些涉及到军事机密的会晤。比如说,1964年,周总理在西北地区主持了一场高度机密的会议,讨论当时的核弹研究情况,可以说,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机密”,一旦泄露出去,有可能引发某些核大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从而彻底将中国的核武研发计划掐死在摇篮里。因此,这次会议极其关键,极其重要,保密程度极高,然而就在此次会议期间,参与会晤的张爱萍大将却因为有别的会晤要参加,而临时提出要提前退场。



对此,周总理也并没有完全拒绝,而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要“进行搜身检查”;另一个,是要检查一下带走的文件“是否涉密”。张爱萍大将是核试验的总指挥,怎么会不懂这些道理,因此非常配合,周总理这一决定,完全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並沒有因为张爱萍的总指挥身份,而有任何的情面可讲,给当时的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对与会者的“现场教育”。



从这些可以看出,周总理到底有多忙,吃饭在办事,开会也在办事,农业要管,工业也要管,军事机密,他也必须管,全国8亿人口,重要的事情全都堆到了国务院,难怪晚年的周总理那么瘦,那么辛苦,其实周总理有一大半是“累垮”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