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重劫难之后,在战火和硝烟的洗礼下新中国涅槃重生,此时的新中国是在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血与泪中奋斗建立的。
由于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洗礼,开国之初的人民解放军高层可谓将星如云,曾指挥和参加过大型战役的将领比比皆是,都曾为新中国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之前,毛主席特意的喊来罗帅,拿着手中的上将名单说道“我再给你添个人吧”。
究竟是什么让毛主席审阅完上将名单之后决定在添一位上将?
再添“上将”
1950年,为加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议上罗荣桓元帅作出关于军衔,奖励的提议。
但是由于不久后的朝鲜战争的爆发,此项议程被暂时停顿。但是不久后的朝鲜战争过程中,让久经战阵的彭德怀元帅意识到了军衔制的重要性。
在朝鲜战争中,彭德怀元帅在一次的出行过程中,发现两支部队因为没有军衔无法分辨职务级别的高低。
在执行任务中路过一处窄路时互不相让,这不由得使这位“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元帅意识到了军衔的重要性。
此外在朝鲜战争中与美军谈判的过程中,美军代表提出谈判的高层双方要军衔对等才方便谈判的开展,这也为谈判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直到1952年,彭德怀元帅回国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时候,便再次提出军衔制的设置问题,军衔制被提上日程。
经过多年的准备工作,最终在1955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毛主席通过了《军官服役条例》,军衔制就此诞生。
多年的酝酿最终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正当总干部管理部将多次筹划的将军名单送至毛主席处审阅的时候。
毛主席经过一番思索,命令身边的秘书匆匆将负责总干部工作的罗荣桓元帅喊来。
罗荣桓元帅刚刚进屋就坐,此时的罗荣桓元帅内心早已七上八下,暗自思忖是不是将军名单哪里出了问题。
要知道拟定将军名单可是个大工程,不仅要考虑到各位部队干部的军功资历,还要平衡各方关系,为了这份名单罗荣桓元帅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
正当罗荣桓暗自思忖的时候,毛主席开口说道:“罗帅,你的这份上将名单可是少了一个人呦”。
罗荣桓不由得心中一紧:“少了谁”?毛主席说道:“阎红彦这位干部的资历可不能忽视啊,是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
罗荣桓答道;“原来是阎红彦啊,他现在已经去四川转行当省委书记了”,罗荣桓一边回答道,一边拿出笔在本上记下毛主席的重要指示。
从“烧砖瓦匠”逆袭“开国上将”
早年的阎红彦出生贫苦家庭,家庭以烧砖种地为生,因经济困难辍学,前往当地的砖瓦厂烧砖瓦争取收入。
不久,还未成年的阎红彦便前往当地的富豪地主家中做活,遭遇毒打出走,后参加军阀井岳秀的军阀部队,自此开始军旅生涯。
在1925年部队的生活里,受到李象九,谢子长等人的革命宣传,阎红彦很快便受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熏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因为国共合作破裂,冯玉祥决定在西北军中“清除共党”,军中不少的共产党高层遭到冯玉祥杀害。
李象九等人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和谢子长等人商议后,决定在当时部队驻扎地发动武装起义。
在李象九的带领下历史上有名的陕西当地起义事件,“清涧起义”就此爆发,在此事件中,阎红彦活捉了当地县长张反之,立下了大功,起义部队迅速壮大。
可是好景不长,敌人面对如此起义形势赶忙调动上千人的部队前来围剿,起义军势单力薄不足千人陷入被动,起义最终只能宣告失败。
仅有两百多人的起义部队逃出了此次围剿,事后阎红彦不甘心起义失败,一路在党的指示下转战山西、湖北、河北与敌军斗争,为早期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1934年,阎红彦接到指示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并带回秘密电码,正是此次秘密电码的带回,才使得经历长征后的党中央与共产国际再次联系上。
此后,由于阎红彦曾在苏联参加过军事学习,阎红彦被任命为红军的军长,在多次的作战任务中牵制敌军,使我党的主力转危为安。
尤其是在西安事变时期,前往西安与杨虎城将军一起主持统战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此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阎红彦带兵守卫陕甘宁边区、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歼灭黄维兵团,因此毛主席才说阎红彦的功劳不可忽视。
毛主席的深思熟虑
任何一位上将的写入名单,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加上的,都是经过罗荣桓元帅和总干部部长达多年的诸多公平,公正的考量才最终成型的。
对与毛主席的这一提议,罗荣桓元帅急忙将阎红彦添加入上将的名单内,同样展现了这位政工元帅“平衡各方”的大智慧。
阎红彦从早期的革命一直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直都奋斗在革命的最前线,为党和人名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主席对罗荣桓元帅的提议,足可以见得是经过主席的深思熟虑的,无论是其资历还是其贡献都是上将的不二之选。
要知道毛主席曾经提议道:“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不评军衔”,即使是毛主席自身也曾婉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的军衔授予。
毛主席这一次的打破常规的举动,无疑体现了他对在革命事业过程中为党和人民做出重要历史贡献的将军的尊重,也是尊重历史,爱护人才的体现。
昔日的授衔仪式虽早已成为共和国历史上“星”辉熠熠的画卷,但是时隔多年以后,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领导人昔日的深思熟虑的考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