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麻痹中共,1949年1月下旬,蒋介石再次通电下野,从台前走向幕后,而就在同一天,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与解放军签署了投降协议,25万国军于第2天走出北平,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北平的和平解放,意味着华北“剿总”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此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而在此前,东北“剿总”、徐州“剿总”也都随着国军的失败而分别被撤销。



因此,此时国民党的四大“剿总”中,也就只剩下了白崇禧担任的华中“剿总”,3个月后,“代总统”李宗仁为了与中共进行谈判,将这最后一个“剿总”,改名为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由白崇禧继续执掌。到此为止,国民党的四大“剿总”全部取消,而代之而起的,是国民党在西南、东南、华南、西北与华中设立的军政长官官署,那么,国军5大军政长官,除了白崇禧外还有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首先,华中军政长官是白崇禧。李宗仁上台之后力主和谈,当然,以那时的情势,中共未必会同意,但李宗仁的态度至少是积极的,但却遭到了白崇禧的抵制,后者积极倒向蒋介石,企图力挽狂澜。最终白崇禧还是没能阻挡历史的洪流,失去了大部分的精锐,李宗仁劝他千万不要去台湾,但白崇禧不信邪,认为蒋介石还要倚重自己,结果在台湾遭到蒋介石的长期软禁,于1966年在家中死得不明不白。



其次,西北军政长官是张治中、马步芳。张治中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代理总长、军官团团长,与何应钦、陈诚等人被称为是老蒋的“八大金刚”。但张治中与中共关系很好,没有与共产党打过仗,1949年4月与中共谈判时,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留了下来,从此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要员,1969年病逝于北京。马步芳是“西北三马”之一,也曾担任西北军政长官,失败之后败退台湾,最终于1975年病逝于沙特。

其三,东南军政长官陈诚。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被誉为“小委员长”,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夕,曾任命陈诚为东南军政长官,又任命他为台湾警备司令,很明显是要陈诚为自己准备好退路,由此可见,蒋介石对陈诚的信任。后来陈诚随国军一起败退台湾,依然“圣眷不断”,先后担任了行政院长、国民党副总裁、台湾“副总统”等要职,最终于1965年病逝于台北,享年67岁。



其四,西南军政长官张群、顾祝同。张群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两人公私关系都很好,1949年5月,张群被任命为西南军政长官,为蒋公准备“第二条退路”,但云南省主席卢汉于12月软禁张群并“通电起义”,倒向了人民政府,张群被卢汉释放,辗转来到了台湾,担任蒋介石的秘书长,1990年病逝,享年101岁。顾祝同也担任过西南军政长官,后来乘飞机败退台湾,1987年病逝,享年94岁。

其五,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华南军政长官公署是5大公署中“最没存在感”的,辖区仅为广东省,兵力只有15万。随着陈赓的二野、四野攻入广东省,余汉谋辗转逃亡台湾。蒋介石对其很是不满,只给他一个顾问的头衔,而余汉谋也很知趣,每天只是写字画画,于1981年在台北病逝,享年85岁。



不管是所谓的“剿总”,还是后来的五大“长官公署”,终究抵不过历史的浩荡大势,事实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