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春以来,央视接连推出四部被观众称为“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剧集,从年代剧到行业剧全线翻车。这些打着“央视品质”旗号的作品,却因剧情悬浮、选角混乱等问题引发全民吐槽。本文梳理真实存在的四部争议剧集,带你揭开“烂剧”背后的创作迷思。
一、《六姊妹》:三代戏骨撑不起流水账剧情
作为央视开年大戏,《六姊妹》汇聚梅婷、邬君梅、吴倩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却因“全员年龄错位”遭群嘲。49岁的梅婷与59岁的邬君梅演绎母女,现实中仅相差10岁的两人同框毫无代际感,而饰演父亲的刘钧仅比“女儿”梅婷大4岁。
剧情本应展现六姐妹的奋斗史诗,却陷入“早餐吃油条还是包子”的琐碎日常。更让观众难以接受的是结局强行大团圆——身患白血病的小妹突然获得全家谅解,被批“用绝症绑架亲情逻辑”。
二、《驻站》:茅奖IP被魔改成家庭伦理剧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的《驻站》,本应聚焦铁路警察群体,却将60%篇幅用于刻画男主郭京飞的婚姻危机。剧中硬塞入“女大学生倒追已婚警察”的狗血支线,王冬雨这个角色被观众锐评“删掉全剧反而更流畅”。
郭京飞挺着啤酒肚饰演一线干警的造型引发争议,网友调侃:“这体型追得上小偷?”选角混乱同样致命——40岁的孙艺洲强行出演警校毕业生,陈数的“科技脸”在年代剧中格外突兀。
三、《北上》:年代剧沦为北京创业偶像剧
顶着“茅奖改编”光环的《北上》,把原著中横跨百年的运河史诗,魔改成白鹿、欧豪的北京创业爱情片。剧中90年代运河人家场景本获好评,但滤镜过度使用导致画面昏暗,被观众吐槽“隔着屏幕闻到发霉味”。
原著中承载文化记忆的运河符号,在剧中沦为背景板。主角团打着“北上”旗号,实则在798艺术区谈恋爱,时代厚重感被偶像剧套路消解殆尽。
四、《大河之水》:税务稽查拍成警匪大片
杨蓉、聂远主演的《大河之水》试图创新行业剧,却把税务稽查拍得比缉毒还惊险。剧中税务干部持枪追捕、飞车围堵等桥段,被真·税务工作者留言打假:“我们日常是查账不是玩命”。
该剧虽在“偷税金额”等专业细节上较严谨,但过分戏剧化的处理让观众产生认知割裂。当主演在爆炸火光中高举账本时,荧幕内外只剩尴尬。
烂剧扎堆背后:创作初心去哪儿了?
这四部剧的集体翻车,暴露出现实主义创作的三大顽疾:
- 数据算法替代生活观察:为迎合年轻观众强行加入恋爱线,反而丢失核心受众
- IP改编陷入形式主义:挂着名著头衔却魔改内核,把文化符号当营销噱头
- 选角逻辑背离艺术规律:资本裹挟下的演员阵容,让年代剧变成“科技脸”展览馆
正如观众在《北上》弹幕中的质问:“当我们吐槽烂剧时,其实是在怀念《大宅门》《闯关东》那个尊重观众的年代。”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理应成为影视创作的质量守门人,而非随波逐流的“烂剧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