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张涛 贾东红

35岁的中国石油集团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采油三区采油工苗壮,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竞赛中摘得金牌,仅用8年时间就从中级工晋升为高级技师。“一般说来,这条晋升路得走18年。我能实现技能成才,多亏了油田搭建的技能人才培养管理体系。”苗壮说。

苗壮所说的技能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促使一线工人学技术蔚然成风。近5年来,辽河油田从各级技能竞赛中成长起来的高级工以上技能工人达1626人,占一线生产操作工人的5%。

作为55岁的“老油田”,辽河油田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对一线员工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早在2005年,辽河油田就将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公司“三个人才”战略之一,建立起一套技能人才培养办法并逐步完善。近年来,公司通过深入开展全员练兵、竞赛优胜人才“薪火”行动并完善奖励机制,推动职工走“一专多能”“双师型”技能提升之路。2024年,辽河油田员工参与集团公司级以上竞赛12项,累计获得奖牌106个,个人金牌14个,团队金牌9个。

“一人成才,多人受益”

“技能竞赛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能够不断找到短板,同时让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日前,在一次公司内部的交流宣讲活动上,苗壮如是说。入职12年,苗壮4次参加企业级、集团公司级竞赛,最终站上了国赛的最高领奖台。

近年来,辽河油田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竞赛优胜人才,为了让他们在赛后也能发光发热,辽河油田开展了竞赛优胜人才“薪火”行动。

行动开展过程中,苗壮的“二氧化碳冰机故障维修处理”绝技开发成了一门特色课程,列入油田公司共享课程资源库。青年骨干人员傅瑶,成为他的徒弟。

成为“一人成才、多人受益”领头雁的,还有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齐5号”站站长赵奇峰。他被选拔为2024年辽河油田备战各级技能竞赛的主教练。

1993年,赵奇峰入职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当采油工。1997年,辽河油田公司举办两年一次的技能大赛,赵奇峰获得了理论与实操“双第一”。2006年,30岁出头的赵奇峰又成为集团公司最年轻的技能专家。2024年,辽河油田建立竞赛优胜人才导师库,将包括赵奇峰在内的85名技能竞赛中成长起来的专家型人才纳入其中。

“专家分布在不同二级单位的不同岗位上,散开满天星,聚起来一团火。”赵奇峰说,企业摸清每名专家的特点强项,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匹配徒弟,出台“师带徒”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助力青年职工加速成长。

“提拉效应明显,我们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竞赛优胜选手,还培养出一支专家型教练团队。”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李桂库说。

推动“精英赛”转向“全员赛”

2024年10月15日,中石油集团第三届技术技能大赛道路货物运输汽车驾驶员竞赛落幕。辽河油田代表队在2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个人赛4金4银5铜、团队赛2金1银,总成绩位列第一名。大赛成绩的背后有着辽河油田健全的技能竞赛保障机制。

为全力备赛,辽河油田公司车辆服务中心抽调7名骨干人员组建教练团队,优化课程设计,科学编制集训方案,对选手开展“一对一”实际操作训练。

辽河油田建立健全国家、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厂处“四级”精英竞赛体系,按照统一赛事组织、统一赛事监督、统一费用支出、统一评比表彰原则,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室、生产单位、技能专家协会协同高效开展竞赛筹备工作。“确保职工参与的广度,同时提高选手择优培育的精度。”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主任滕立勇介绍说。

2024年,辽河油田又将“精英赛”转向“全员赛”,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从职工不理解,到掌握真本领、解决真问题,大家尝到了‘全员竞赛’的甜头。”曙光采油厂人力资源部部长王亮说。曙光采油厂积极围绕全员“过筛子”,制定全员技能轮训、轮战比武四年规划。在“采、集、注”三大系统开展十项技能提升活动,包含6项通用技能和4项差异技能,目前1600多名一线职工通过培训练武,实现了职工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据了解,辽河油田2024年累计开展采油工、采气工、井下作业工、汽车驾驶员、油水井分析等12个竞赛工种岗位大练兵活动2万余人次,达到了职工“全覆盖”、全面提升能力素质的效果。

“走出赛场”向“走进现场”延伸

辽河油田公司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热5站站长胡小龙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采气工竞赛上拿到了金牌。面对公司的“双师型”提升政策,他可以选择换“赛道”成为技术岗人才,而他坚定地选择了走技能成才之路,只因他觉得一线工人通过参赛晋升快、奖金优厚。

油田企业技能工人晋升通道为三层九级,第一层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第二层分为技师、高级技师、资深技师;第三层分为企业技能专家、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集团公司技能大师。技师以上技能等级有津贴,企业技能专家与高级工程师同一级别,在住房补贴、采暖费报销等方面享受对应等级的待遇。

2024年3月,辽河油田进一步明确了技能竞赛奖励标准,在集团公司奖励基础上,获得个人竞赛金、银、铜奖的,国家级竞赛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4万元、2万元、1万元。“拿一个国家级赛事的金牌,可以拿到10余万元的奖励。”胡小龙自豪地说,这条路走对了。

辽河油田公司车辆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部部长徐君介绍,该中心将竞赛中表现优异的教练和选手聘任为不同等级的内训师,负责驾驶员实操技能培训工作。给予内训师每月600元~1000元的补贴工资,在每季度依据贡献价值考核发放。目前,中心已有22名内训师。

如今,竞赛优胜人才队伍参与专家巡诊、创新创效、科研攻关等活动百余次,解决现场技术难题452个,开展技改革新和项目研究125项,开展“交流转观念、授课赋新能、带徒传技艺、教练带团队、实践进现场”等活动,传授精湛技艺,孵化一批素质优良、本领过硬的骨干人才,推动油田公司事业薪火相传、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