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这里有只米老鼠 (ID: Newtimeskid)

文|米老鼠 编丨Sherry

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这种求分析的BG。


绝大多数的分析,无非就是泛泛而谈的同质化。

相比这些老生常谈,我觉得,张一冰老师说得最诚恳,

“我今天带个头,讲一讲我今年亲手经历的爬藤失败案例。

该名学生REA一所大藤学校,惨遭拒绝,标化接近满分,GPA全校数一数二,活动方面也是做到了极致,当时的主文书和小文书都是亲自操刀的,学生和家长以及我对文书都非常满意,但最后就是被大藤拒绝了,最后连小藤也没有进。

在我看来,TA的资质也比我另外一个今年进大藤的学生还要优秀,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就是这样,你要问我什么原因,我讲不出来,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大藤没有录,最后小藤也没有录。

我真的是有点懵逼,我只能说,藤校的录取,多少有点玄学的因素在里面,你永远无法知道,当招生官把你的材料放在admit 和reject的那一刻,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所以,我觉得爬藤,第一点,你要知道你加入的是什么样的战局。

在人生中,我们都会有苦苦寻 找自己 伴侣的经历,当我们找到的时候,我们会称TA为The One, 言下之意这是我今生唯一的 命中注定。

但事实上,无论从概率论上来说,还是实际经验上来说,The One远远不止一个。


美本也好、英本也好,是一样的道理,没有 命中注定这一说,没有The One。

海外大学释放了哪些信号?

海外政策对中国学生将产生哪些影响?

4月8日19:00

星河湾双语学校高中部副校长

升学指导办公室主任 张力 为你解读

每天看茫茫多优秀到不像个人的简历看到吐的招生官曾经说——

“每年我们拒绝的申请者中,有至少4000人完全具备在哈佛取得成功的能力。”(“There are at least 4000 students we reject each year who are fully capable of succeeding at Harvard.”)

——哈佛招生办主任William Fitzsimmons

“我们的录取不是对申请者的终极评判,只是资源有限下的无奈选择。”

——斯坦福前招生官Jon Reider

“At elite schoo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mitted’ and ‘denied’ is often a matter of luck. You could swap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lass would be just as strong.”(“在顶尖学校,‘录取’和‘拒绝’的差异常由运气决定。两组人互换后,新生群体依然同样优秀。”)

——教育评论

对于这无厘头的招生过程,我的好朋友,吴昊老师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诠释。

八轮面试,二战牛津上岸。第一次遇上两位老教授没要他,第二年又遇上这俩老教授,还是没要他。幸亏,第二年的第二轮面试,遇到了一位贵人——一位德国教授,也是当年欧洲统计协会会长、牛津统计系的轮值主席,她很喜欢他,面完我之后,跟吴老师说,希望能够在新年里看到他。

吴老师,本以为这把牛津稳了,结果,等来的不是“Congratulations”,而是三场加试。

之所以要面这么多,bug还是在第一轮面试的两位老教授那里,他们坚持要给拒信,但这位德国导师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年轻人不能被录取呢?于是她找了几位大咖朋友联手研判,最终把吴老师保录进了牛津。

所以,对于申请顶级大学的孩子来说,你的第一课,应该是弹性,能屈能伸。


爬藤的第二个要素是,你要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小D当年去了达特茅斯。

小D所在的学校还是非常多元化的,有印度人、还有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人群的差异就容易导致不同层面上的歧视;从成绩上来讲,小D在校排名大约20左右,她前面有成绩更突出的学生,但是她觉得一个好学生不应该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尤其那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不值得推崇。

这些促使小D会去思考如何面对弱者,比如,在做项目的时候,都找学霸分数肯定好看,那要该如何拒绝那些弱势群体希望加入合作的请求呢?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小D还是决定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关心弱势群体。第一版文书就是这样一个思路。

虽然内容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藤校的文书来说,未免太过普通,看过并不惊艳。在进一步头脑风暴中,妈妈提到自己是客家人,于是追问,“客家人有什么特点?”“客家人特别能吃苦”,这时妈妈做了一个打开攥着的拳头、摊平手掌的动作,并说,“散落在世界各地”。这一细节让人想到了蒲公英,这也给下一版文书提供了灵感。


第二版文书中,小D就把自己比喻成了一个客家的小种子,用拟人的手法让这粒小种子从潮汕飞到上海。小D把自己的经历穿插进小种子的四季轮回、生根发芽 -- 从非一线城市转学到上海的国际学校,一开始英语发音不够好,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小D就像拼命生发的小植物一样努力进步,渐渐的英语不但变好了,而且还能去参加辩论比赛,从弱势群体变成领导者,当自己的处境发生变化之后,还去组建了活动,思考怎么样照顾到更多的人,向弱势群体伸出手,带着大家一起变强。

在这版文书里,小D自己还创造性地添加了“小标题”,用March ,May, July这样的时间节点,一方面切分了种子按节气而动的生长过程,也把自己的成长心路历程做了划分。

整篇PS双线有机地进行,语言和文章起伏都宛若童话。

她的附属文书,也写得非常精彩。

开篇她说她喜欢《霸王别姬》这个故事,但她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情感纠葛,而是关注了风云际会的大时代,讲到了文GE,从文GE联系到乌合之众,在这个时候,插入了2句自己被校园霸凌的事情“So I remembered those days when I was bullied by a crowd。”

看似轻描淡写却是神来之笔,最后探讨的是如何在人群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又讲述了自己2年之后从弱者到强者并愿意为他人伸出援手的故事。

整篇文书 一直 在寻找书跟自己经历的共鸣 ,始终是把自己的经历放到历史框架里进行展开,自己的部分总是四两拨千斤、感人至深。


小F当年去了约翰霍普金斯。

小F的SAT单次最高分仅有1390,PS里还有一处把“voice”写成了“vice”,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任谁都不相信她能进入Top10的学校吧!但是她文书精巧程度绝对可以一览众山小,约翰霍普金斯的录取实至名归。

小F的PS题目是“Discuss an accomplishment, event, or realization that sparked a period of personal growth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yourself or others.”(讨论一项成就、事件或是感悟,它们曾激发过你一段时间的个人成长,以及对自己或他人的新的理解。)

这个PS的明线讲的是去坦桑尼亚做支教,暗线是父母离异,主旨表现的是在获知父母离异之后自己的挣扎、理解和成长。

小F上来第一段是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的景色描写,一起笔就能让人感到她文笔的惊世骇俗,颇有托老遗风,仿佛看到托尔斯泰还魂。这一段写得好的地方,可以有几个tips跟大家分享。

一开头“Darkness, solitude, and echoes of hyenas shrouded me, trapping……”通过景物描写,刷刷刷地就把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烘托出来,而简短的用词和排比语式,好像让人能感到忧伤正踩着“咚咚咚”的脚步向人逼近。

开头部分小F还用了很多细节来表达场景,这些使人好像能看到她的一举一动。比如,凌晨3点、3天没洗头头养得像蚂蚁爬(millions of ants)、汗水等等。反正一切笔墨,就是要告诉你,有事要发生,而且是字越少事越大的那种。

这么憋闷,小F决定从帐篷里出来去洗头发。这一段的转折,受到了《疯狂原始人》的启发,主人公小伊要从山洞跑出去,就会失去山洞的保护和她爸爸的保护,就要独自面对整个世界,所以出去之前做了很多心理建设。

同样的,小F要走出帐篷洗头发,其实也是违反安全操作的,帐篷外是很危险的,但是她还是决定要走出去。在这段也进行了景色和心理的描写,顺势推出了她自己忧心难过的原因“It has been eight days since I discovered that my parents divorced eight years ago.”(8天前获悉父母8年前离婚了。)

事实上,整篇PS也是模仿了《疯狂原始人》的叙事方式。

进入到离婚这个话题之后,小F也没像一般孩子一样觉得爸爸妈妈是欠自己的,而是笔锋一转,说出不一样的心里话,“作为一个独生子女,远在美国,我感到我有责任给大洋彼岸的父母带去快乐。”在吹了冷风,听了那么多的动物声音,小F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The ongoing sound from the wild was singing‘Hakuna Matata’(no worries).”然后,单独起了一段说,“out of that tent, I am a kid no more.”这其实也是《疯狂原始人》的桥段。

个人问题宣泄之后,小F还是非常有责任感地做回自己志愿者的角色,跟非洲的小朋友在一起。这里面描写了一个细节是非洲小孩叫小F妈妈,她又反思了志愿者的责任和妈妈的责任,并说,“and realized that these kids will always hold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PS最后讲到自己回到美国,决定剃光头,剪下来的头发用于给癌症中心的小孩筹款。结尾用了一句双关,“Likewise, the heart that has been broken before will be more steadfast and independent.”这里的寓意,就是自己的心被伤过,但是伤过的心可以让人更强大,由此及彼更有爱人之心。

如果单拿某一件事来讲,其实也都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离婚也不是很特殊,剃发捐助癌症中心小朋友也不算绝对小众的事件。但是通过《疯狂原始人》式的陈述,就感人肺腑。

我虽然讲的是两篇文书,但我想说的是,文书只是一种展示,你的文书老师可以给你精妙的结构和文采芳华,但是TA给不了你文书的调性、故事和思考。

创世记2:7里说,上帝用尘土塑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并将“生命的气息”吹入他的鼻孔,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

文书老师可以帮你重塑金身,但这口“气”,能成为有灵魂的人,靠得终究是孩子过去17、18年得经历和思考。


第三,先讲科学再谈玄学。

在平时接待家长的时候,我经常遇到有家长这么说:

哎呀,爬藤不是我们普通人家的事,都要家世这样那样的......

哎呀,我们家孩子普通孩子了,不敢想不敢想......

我们家孩子很好的,就是青春期,想干的事都能干得很好的,上好大学没问题......

大陆学生没机会的,都是人家美高娃的......

领导力影响力,我们家孩子没有的,她不是那样的孩子,我们就基于我们现在的真实的做自己,申申就行了......

我觉得,这些态度都大可不必,想要的就大声说想要,努力去追逐,没做好的部分态度端正去做,入局游戏就一定要按照规则来,等你能制定规则的时候,再谈我想怎么样。

做每件事情都有底层逻辑,按部就班去做,是成功的必要过程。

爬藤也好,上顶级大学的门槛,成绩肯定是必须的。好好学习,一个全A的成绩单,是必须的。标化也要好好准备,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恢复了标化要求。 我也说过很多次了,上大学不考试,纯属耍流氓。不要还没走好,就总想着要跑。

活动是分层次的,讲motivation的,不是说你砸了大价钱,就一定能做出来好活动。真正的好活动,可能未必花很多钱(某些赛道除外),或者是体现你撬动资源杠杆的。用心用脑、花时间、投入精力、热爱,才是关键。

没有随随便便成功,只有200%努力之后,再加一点运气。因为排在你前面的人太多了。

总之,先把该做的做了,才能谈机会。

听劝的美本Top40总能有, 听劝+有点努力的Top35, 听劝+非常努力的Top28, 听劝+非常努力+有天赋的Top20, 听劝+非常努力+极具天赋的爬藤/Top10。

4月8日19:00

星河湾双语学校高中部副校长

升学指导办公室主任 张力

从数据趋势、政策影响到教育规划

为大家带来一份“以终为始”的成长指南

作者招募&投稿 |tbeducation@daznet.cn

提供内容线索 |微信:waitan2022

转载&合作 |微信:waitan202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