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在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常常拼尽全力,可班级平均分却像一块顽石,纹丝不动。其实,问题的根源可能就藏在一个被忽视的环节——复习!因为复习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知识内化的关键战场。
第一、消极式复习:知识的黑洞
1.完全忽视复习。你见过这样的教师吗?天天赶进度,新课讲得飞快,却把复习当成了“不存在的空气”。这就像盖房子只顾打地基,却忘了回填夯实,地基再深也经不住风雨。
2.复习不够科学。还有些教师,复习就是走个过场,学生机械背诵,课堂死气沉沉,连老师自己都像在念“催眠咒”。更糟糕的是,把复习拖到学期末,学生早把知识还给了课本,临时抱佛脚,复习成了“知识回炉重造”,既无聊又低效。
第二、积极式复习:知识的加速器
真正优秀的教师,把复习当成了课堂的呼吸。
1.课前课后复习。每节课开头,用三分钟“热身”,唤醒旧知识;每节课结尾,用总结“收尾”,进行画龙点睛,让学生带着清晰的思路离开课堂。
2.阶段性复习。这是“知识的加油站”,五到六节课后,或者一个主题讲完,老师带着学生从头梳理,像拼图一样把碎片拼成完整的画面。最好的教师,甚至会拿出大约三分之一的课时用来复习,他们急事缓做,却肯定能进步。
3.以旧知带新知复习。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旧瓶装新酒”。当新知识和旧知识相遇,老师就是那个点石成金的魔法师。实践证明,旧课程的新问题、旧文章的新解读、旧说法的新证明、旧事实的新应用,这些往往会让学生对旧材料产生新兴趣,从而提供一种有益的复习方式。比如,学习“丝绸之路”,教师可以顺势复习“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函数图像”,教师可以引入“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这种“知识串烧”,可以让学生在新旧交替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复习的终极奥义:让知识会呼吸
复习不是机械的“回头看”,而是让知识“活起来”。就像艺术家给草稿上色,教师在复习时要给知识注入新的生命力。
1.做好最后一轮的复习。最后一轮复习绝不应该被忽略,这一轮复习应该像地图一样透彻、全面、易于掌握,最好能把一个学科中的不同主题进行分组,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学过的内容,这就好像给知识画了一张“思维地图”,让学生看到知识的整体脉络。
2.习题演练复习。而经典题的练习及应用更是复习的“秘密武器”,每一道题都是一次知识的“实战演练”。
也许有教师会问:“复习真有这么神?”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复习就是那个让知识“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不会立刻让成绩飙升,却能让知识的漏洞不再扩大。复习不是为了让水箱里的水变多,而是让水不再漏。
请记住,复习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理解”;不是为了“重复”,而是为了“创造”。让复习成为课堂的灵魂,我们的学生会感谢我们!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陈锡的锡言锡语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