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老婆问我,你知不知道甲亢哥,他现在很火。

查了一下,是一个美国20来岁的黑人网红,由于风格比较亢奋,于是在互联网上很快杀出。近日更是频繁在中国的几个城市亮相,享受了董宇辉的待遇。

我看到他在深圳万象天地买华为手机的画面,一脸震惊地高呼,OMG,我们买了华为手机!

从此大概能够猜到此人是一种什么调调。

像是逛故宫、爬长城,在河南少林学功夫等等,身上都带着一股模式化的东西,只是在甲亢哥高亢的表演底下,这种模式化被掩盖了。

甲亢哥这一类的网红在任何一个国家,似乎都能够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

此前,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里面有句歌词,“你是内内个,内内,内个内个...阳光彩虹小白马”,成为甲亢哥在中文网络火起来的梗,因为“内个”的谐音就是“Negro”。

甲亢哥在上海的时候,就有喜欢玩梗的中国粉丝,戴上大张伟的头像,唱起《阳光彩虹小白马》,甲亢哥没有生气,反而加入到这次玩梗的联欢上。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Negro”这个词,好像中小学的英语课上就学过,当时就记得是黑人的意思,从未想过这个词有什么冒犯的地方。

这个词汇在国外具有冒犯的指向性,也成为很多年的老梗了,就连黑人自己也常拿这个词互为调侃。相较之下,更为恶劣的歧视语言近些年却如野草一般冒出来了,比如“D丝”“傻B”,歧视语言越来越低俗化了。

是否歧视,重要的不是语言,而是背后的态度。

我爹,一个从未出过国的山东小镇上的人,有那么几年,不知道为什么自信心突然爆棚起来,叫到韩国人就是韩国棒子,而印度人则是印度阿三。至于小日本,那已经是小学生都口耳相传的了。

尽管现实世界里,我们从未见过一个真实的韩国人,印度人,日本人。

后来听说,日本人做的工业产品非常不错,而印度人的数学很好,我爹还是用,小日本做事情很仔细,阿三数学还行此类的语言。

现在想想,那时候大概是0405年,我爹上网了,他看到了互联网上的各种用语,许多难以描述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他的心里也渐渐形成了。

二十年后,甲亢哥的出现和爆火,背后依然背负着一些极为隐晦的关于尊重和歧视的内涵。只是在他的夸张的表演之下,不被特殊强调。

今天的受众也与二十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没那么多包袱,轻飘飘的,重娱乐,喜欢玩梗,不知轻重,同时也更容易把玩笑开大。一些玩笑甚至就是恶意的,用他们的话,这叫“贴脸开大”。

在甲亢哥到了成都的时候,一个女coser走到他身边,对他喊道:“我是种族主义者,我是尼哥杀手,我讨厌尼哥。我喜欢你的女朋友,因为她是白人。”



甲亢哥听到了,连说几个what之后,显然情绪上有些激动了,训练有素的媒体嗅觉,让他给自己和对方找了个台阶:她可能不会英语,她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而那个戴着口罩的中国女coser,显然没意识到,在一种权力语言中,女性这个群体,也是被歧视的一方,是弱势的一方。

她用妆容和口罩,隐去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就像一个互联网马甲,把网上出现的“梗”甩到甲亢哥脸上,想看看他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这不能算是一个真诚的交流,而只是娱乐效果。因为真诚的人可能不会选择甲亢哥这样的网红作为交流对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