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孩子病了,也要一边输液一边学习;
哪怕孩子疯了,父母关心的仍是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上学。
一刻不敢停歇的教育大棚,养出一大批离开大棚就生病的孩子,在大棚里面已经坚持不住生病的孩子。
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作者:三川玲 值班编辑:小羊
在北京租房漂泊12年,我终于搬进了自己的房子,我没有想到,居然是以谈论教育的方式,来谈论这个得之不易的房子。
我没有车,也没有一个大牌包包,我目前最称得上奢侈的行为,就是给我的院子买花。
我买花的气势的确惊人,指着一众蓝紫色的绣球说,这个给我来十盆,又指着悬挂植物说,这个来九盆。
“你这是要办婚礼吗?”路人好奇问。
我说不,在鲜花盛开之中生活就是我的日常。
其实如此婚礼级别地大花其钱,也不过2000多元。对于请客吃饭一顿饭上千元,买个包几万元来说,我这最大的奢侈论经济数额实在是不值一提。
我买花的气势惊人,
却被邻居讥为大棚苗
我家鲜花常在的秘籍,如你所料,就是勤买,豪买,养死一批再买一批。
我的邻居跟我说,你那买的是大棚苗,存活率低,要是家里的亲生花,基本不会死,还会不停地生,不仅不用花那么多钱买,甚至可以不用钱。
啥叫亲生花?就是来你们家的花,能够经历了一个四季,尤其是过了冬天,还能从光秃秃的土地里面冒出新枝嫩芽,能吐花朵的,就是算你们家养的花,不算你们家买的花了。
如果还能从你们家的花上面剪了枝条,扦插繁育成功,第二年第三年开出花结成果,那种自己繁殖出来的花,可以叫亲生花。这种亲生花生命力很强,除非大旱暴雨,不然总是不死的,你也基本不用买花。
会养花的人,院子里面没有那种大棚苗的。
大棚苗是什么呢?大棚里面是没有温度变化,没有突然来的一场雨的,大棚为了催苗催花,是敢狠心枝条都没有长硬就施速效肥让花开的。大棚能改变花期,绣球能做到比“亲生花”提前两个月开。大棚还能做到让花中魁首牡丹在正月里开花,陪人过春节的。
我觉得这些花被大棚催得失去了花活着的乐趣,甚至没有了活着的尊严。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被种在教育大棚里面。大棚很厉害,学前班就能做初一的数学题目,五岁就能掌握英美小孩五年级才能掌握的英语单词量。
海淀就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大棚,都以为是科学教育,实际上是技术狠活。
我有一友,地位颇高,每年都有人送春节开花的牡丹。“我也算养花高手,这些春节牡丹没有一盆我能养活到明年的。大部分三四月其他牡丹开放的时候就萎凋死亡了,所以我现在看见春节前快递来的牡丹就来气。”朋友说。
▶️这盆无尽夏是我去年买的大棚苗,但经历了一个冬天开出自己的花来。它可以算我家养的花,不算买的花了。
养花的都乖乖承认花跟花不同,
养人的却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动作
我很爱茉莉的芳香,每年都满怀热情地买,每年都养死作罢。今年我看着去年夏末已经没精打采的茉莉,摸了摸只有一两根枝条不是枯的,在扔掉之前,我刷了一下养茉莉的小视频。
简单来说,就是“大肥大水大太阳”,这口诀容易,执行不难。于是我剪了枯枝,搬到见太阳多的地方,每天浇水,一周施一次叶面肥,其实它加起来只有五片叶子。
神奇的是一个月后,它就在仅存的两根枝条上发出了几十片新叶,还孕育出来三个花苞。
绣球跟茉莉的口诀不一样,要大肥大水小阴凉,我就搬到银杏树下头,这棵树像把大伞一样遮着绣球们。使得我不必像网上视频说的那样,还得拉一层遮阳网。
狐尾天门冬是肉质根,你从花盆里面扒拉出来能够看见它一串串肉质小球状的根。这样的植物就切切不能大水,否则就会闷根,把肉球球都沤烂了。一盆狐尾天门冬要是缺一个角,大概率是那部分的根坏了。
白先生下决心要种个香草园,给他的厨房增加活力。他最后跟我说,迷迭香鼠尾草都是种在石头缝里的长得最好,它们不需要什么肥料,也不需要勤浇水,一点点土就能很快活地长着。
我俩有时候很疑惑:养个花都得看花的性格脾气,背个大肥大水大太阳之类的口诀,为什么养孩子很少看孩子自己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呢?而且,好像除了”笨鸟先飞”这种让提醒“聪明鸟也赶紧先飞”的句子,很少有针对不同特征群体孩子的教育口诀。
童书妈妈接触得比较多的读写困难群体,这群孩子的共同特征是“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确切地说,除了不是以读写为前提条件的学习,他们都很出色,比如人际沟通,比如空间建构,比如商业运营。强迫读写困难的孩子必须要通过读写来学习,就像强迫绣球一定要在大太阳下面跟茉莉一样活下去一样。
绣球花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天就会叶子和花朵全部卷起来,三天以上就会死给你看。
我们的那些无法适应教育流水线,做不了标准件的孩子呢?
▶️绣球的口诀是大肥大水小阴凉,我就放在银杏树下。
我看见植物
通过自杀来重焕新生
我家有两盆植物,一是平顶绣球,一是毛蕨,有一段时间它们的枝叶全部枯掉了。我当时觉得自己养花也太失败了,又得买新的了。我舍不得扔,就把枯叶都捋掉,等等看。
让我惊异的是,隔了一个月再看它时,发现它们发出了大蓬的新叶新枝,葳蕤茂盛,像我又从花市新买一盆回来一样。有趣的是,这两盆自杀式重焕新生的植物,比起没有“自杀”过的同类植物,它们的生命力蓬勃旺盛许多。
这个劲头,有点像某些国家换了政权,为了切割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快速恢复元气,干脆宣布“废除一切外债”一样。
不过,大部分生命不需要自杀式重焕新生,但需要定期清理历史包袱。
我们院子刚弄的时候,买的南天竺长得很好,挂满了红果子,就像成绩特别好的小孩一样。去年北京有半个月大暴雨,半个月暴晒,它长得就不好了,去年秋天只结了一两串红果子。
今年开春的时候,白先生把它枯枝弱枝太密的枝都锯掉了。锯完之后反而发现它整个都透气了,不用带着沉重的负担继续活着了。
今年它已经开了二三十串花朵了,我想等到秋天时候应该又可以变得像以前一样,满树都是红果子。
在我目前粗浅的养花经验看来,每年给植物剪枝疏条,甚至比施肥浇水还要重要。我的那盆在我家坚持了三年一直不肯死但活得很差的茉莉,就是因为我大刀阔斧地剪了它的所有枯枝和不太有活力的枝条,再给它合适的光照水肥,它能够有机会又蓬勃起来。
绣球璀璨的花季末期,果断修剪,你能看见新一代的花芽勃然而生,秋天又可以有一片灿烂了。
然而,我们的儿童,不管国家怎么喊减负,家长是没有胆子真给孩子减的。我们看见小小的孩子,要拖拉杆箱才能装下自己的课本作业,这么沉重负担的孩子,每天写作业到半夜是日常,怎么能够长好呢?
养花人如果不给植物剪剪枝,停停肥,而是把病枝包扎起来,把弱枝不剪掉而是支个杆儿继续挺下去,病枝弱枝倒是可以苟延残喘下去,但整个植株的生命却一天天弱了下去。
目前中国儿童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增加数量和难度的过程。几乎看不见停下来,给孩子疏疏枝减减负的时刻。
植物年年可以享受减负之后的清爽成长,植物都可以自杀式地重焕新生。可是,我们的孩子,哪怕病了,也要一边输液一边学习;哪怕疯了,父母在精神病科门口关心的,仍是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上学。
我曾经在一个视频里面说《孩子十岁时候就该果断剪掉弱枝学科》,里面讲了我的女儿高中文理科一分科,她知道她的数学、科学,可以战略性不用达到优秀的情况下,她立刻腾飞了。
她的语文、哲学和艺术,现在全部都是满分,这些科目其实拿满分是非常难的,但是她轻而易举就拿到满分,就是因为剪掉了她的弱枝,剪掉了就可以轻装前行。
下面有不少读者无奈地说:
你来上海试试,放弃一门高中都上不了;
减掉的话,咋上高中呢?
现在文理不分科,孩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我也想起我在大学中文系的时候,发现每天看看小说,读读散文,写写文章——就是学习的全部,那些学习内容,全部都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在大学期间,发表了很多文章,还当了文学社长,操办着刊物,热忱不惜力地组织了很多文化活动。现在回头看,我也觉得大学时代减掉弱枝的我,闪闪发亮。
然而我在中文系的时候,经常会做噩梦,梦见展开一张数学卷子,我说先把会做的做了,数了数加起来不到五道题能做;我胸口被痛醒的梦,是宣布高考数学成绩不算,要重新考一遍。
我不由得想,如果一个人确定无疑减掉弱势包袱就能大放异彩,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让这些孩子一定要“全面发展”,一定要每个学科都学得最好,否则就会命低一等呢?
像我这种有突出偏才的学生,有必要一定忍到18岁,才能够从从容容用自己的优势活着吗?
我不由得想,我们国家花这么多钱办教育,究竟想拿到什么结果?除了让各科分数都高的孩子得胜之外,让90%以上的孩子,都活得没有生机和乐趣,发挥不了自己的专长,这是办教育的目的吗?
我在视频里面提出了10岁就应该果断剪孩子的弱势学科,是我在这些年亲自面对过六万多名孩子,我清晰地看见孩子在10岁左右会表现出自己的天命所在。
大部分孩子,不管报多少种兴趣班,不管多么努力,有些兴趣班就是再也上不下去了,是因为的确没有天赋。
同样的,大部分孩子,会在学习某些东西的时候,明显比同辈轻松容易太多。那就是他的优势所在。
但是,我们经常面临的情况是,我们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优秀杰出的孩子:孩子们得花更多的时间去补足自己的短板,几乎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更无奈的是,有些孩子的优势并不在高考中考要考的范围内。更让人气愤的是,北京海淀等地已经发展到,只要数学成绩不好,就算整个孩子不好的地步。
如今,我国的新生儿每年都跌去几百万。孩子越来越少了,用于淘汰孩子的题目,还是一年比一年难,一年比一年怪,稍微题目简单一点。去年北京中考题目简单,人人都考好了,还会被家长吐槽“没有区分度”。
我们这么可怜的一点孩子,真的还需要被无情的区分,被单一标准被所谓的“全面发展”给损耗掉吗?
▶️被疏枝之后长成葳蕤一片的南天竺。
我们能看见孩子
不被盆栽而被地栽的那天吗?
我喜欢给院子的植物拍照,发现了院子里面有一些植物,是根本不需要我们照顾,也不必背什么口诀,就能每年长得很好的。
比如门口的白海棠、中间过道的金银木,后院的银杏树,以及花圃里面的牡丹。我们家的牡丹是前任房主种的,即便我们接手之后装修的那年,在一片混乱尘土和噪声之中,她依然开了大片国色天香的花朵。而银杏树每年都会在秋天一片金黄,还结出几百斤果实,我为此新学习了好多银杏的做法和吃法。
我们发现,几乎不用研究什么养花技术,养花科学,只要把盆栽改成地栽,植物们自己就能生长,自己就能活得很快活。
▶️因为地栽,根本不娇气,非常皮实的牡丹,每年如期开放国色天香的花朵。
就像一个孩子,你只要放他到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环境中去,他自己就能生长得很好。你并不需要每天冒着心梗的危险辅导作业,也不需要花大价钱送补习班、坑班,参加各种各样的杯赛,他自自然然就能够长成一棵大树,每年开他的花朵,结他的果实,听风在耳边唱一首歌。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一定要把孩子送去蒙台梭利华德福幼儿园,送去创新理念的学校(其实是坚决要按常识做教育的学校)——是因为他们想要地栽,不要盆栽。
然而,家长经常会收到的质问是,你们这些孩子,在外面自由上瘾了,还能回大棚吗?还能在花盆里面长好吗?
在自然界,你是无法让一棵白杨在花盆里面成长的,在大棚里面给你开花的。在人间,总有人用技术狠活把你的孩子扭成一个很有讲头的盆景。
我非常喜欢土地,喜欢院子,我记得我跟白先生放弃升值潜力巨大的广州珠江新城的房子而选郊区院子的时候。白先生跟我说:“人就是应该接地气生活,我要让你一辈子都住院子。”
可惜我们住这个院子不到三年,就来北京创业,不仅住不上院子,还在出租屋里搬了八次家。
终于,我们又在北京的郊区住上了院子,散步的时候,白先生说:“住院子才是正常人的生活”。我笑他,说,在正常人眼里,住院子是正常人想都很少想的生活。
我不知道我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看见大部分孩子能够从花盆出来、从大棚出来,在院子里、在大自然中,根扎在土地里面,靠阳光雨露,就能够稳稳地生长。他们有权利不提前开花,有权利不被打激素从从容容结出自己的果。
--------End---------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三川玲:儿童教育作家,与白滔滔合著有教育评论集《通往幸福的教育》;教育出版人,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出版有教育三部曲《孩子:挑战》《神奇学校》《走进魔法店》。“童书妈妈三川玲”创始人。百万教育博主,读写教育实践者,教过6万名孩子学习阅读写作,培养过5000名写作导师。以写作入教育之道,发起创办幸福流全支持读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