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宇宙大得离谱,如果你站在宇宙里的某个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东张西望:上下左右前后,想看哪儿看哪儿!
你甚至可以幻想同时看到所有方向:不只是躺在草地上盯着半边天空发呆,而是360度全景环绕立体声杜比音效——哦不对,是全方位视角啦!
但问题来了!每次科学家们自豪地展示宇宙微波背景图(就是那些来自COBE、WMAP、Planck这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太空任务),它们都是椭圆形的!
不是正方形,不是圆形,也不是恐龙形状的(说实话,如果宇宙长得像霸王龙就有意思多了)。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椭圆形呢?让我慢慢道来...
当球变成饼,惨剧就发生了!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我们熟悉的家——地球开始说起。
地球基本上是个球,对吧?(好吧好吧,地理老师可能会说是"略微扁平的椭球体",但除非你是卫星或者杠精,否则这个区别真的不重要)。
我们表示地球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当然是地球仪!那个你小时候可能当足球踢过,然后被老师没收的圆球球。
地球仪之所以这么棒,是因为它保留了四个重要特性:
- 经纬线永远垂直相交,像是有强迫症的设计师画的网格
- 每块土地的面积准确无误,格陵兰不会突然膨胀成超级巨人,也不会让澳大利亚看起来比实际小(澳大利亚人表示感谢)
- 地图完全连接,没有诡异的裂缝让企鹅从南极掉进虚空
- 各大洲的形状不扭曲,意大利靴子就是靴子,不会变成高跟鞋或拖鞋
可是,问题来了!当你想把这个球面变成平面展示时,麻烦就大了!
橙子皮的悲惨命运
你有没有试过把橙子完整剥皮,然后尝试将皮平铺在桌子上,不让它撕裂或起皱?
如果你说你成功了,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打破了空间几何定律,建议立刻去申请数学界的菲尔兹奖!
因为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橙子皮(或任何球面)无法完美地展平到二维表面上,除非你对它做一些"手术"——要么切开它,要么扭曲它,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剥橙子时,皮总是会破成几块,或者起皱皱巴巴的。
这不是你的剥橙子技术有问题,这是纯数学在作怪!球面几何和平面几何就是不一样,这就像试图让方形积木变成圆形——除非你有神奇魔法或者锤子,否则是不可能的!
人类为了解决这个"如何把球弄平"的千古难题,发明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地图投影。
墨卡托投影:形状帝国,面积噩梦
这就是你在小学教室墙上挂的那种世界地图,长方形的,整整齐齐的。墨卡托先生(其实是个16世纪的比利时地理学家)想出了这个主意,主要是为了航海。在这种投影下:
- 经纬线都是笔直的,还互相垂直,强迫症患者表示十分满意
- 任何方向的角度都准确无误,航海家们可以按照指南针精确导航
- 但!高纬度地区膨胀得比吃了十碗饺子的我还夸张!
格陵兰在墨卡托地图上:「看我!我超级无敌大!我可以吞下整个非洲!」 南美洲:「别信他,他其实只有我八分之一大...」 南极洲:「我在地图上简直是个庞然大物,实际上我只是个胖乎乎的大陆而已!」
如果地球是个班级,墨卡托投影就是那个把北极和南极区域吹得特别夸张的吹牛大王。
古德同积投影:橙子皮理论实践者
这个投影看起来就像有人把橙子皮撕成几块,然后说:"完美!就这样印成地图吧!"
古德先生(又一位执着的地理学家)的目标是保持面积准确,这确实做到了:
- 每个大陆的面积比例精准无误
- 国家大小关系一目了然
- 但!地图上有好几道醒目的裂缝,看起来像是地球被什么巨兽抓伤了
南极洲在这种投影下甚至被分尸成几块,企鹅们表示强烈抗议:"我们家明明是一整块大陆,不是被切碎的披萨!"
这就像你小时候做手工,把橙子皮贴在纸上交作业,老师可能会给你加分创意,但绝对不会用它来指导你环球旅行。
摩尔威德投影:椭圆界的扛把子
然后,来了一位叫摩尔威德的聪明人(实际上是两个19世纪的德国地图制作者合体的名字),他想:"何不把地球变成椭圆形呢?"
于是我们有了摩尔威德投影:
- 它是个椭圆,宽度正好是高度的两倍(像个压扁的圆)
- 它保持面积准确,格陵兰不再能吹牛
- 地图完全连接,没有恼人的裂缝
- 但!高纬度和边缘经度的形状扭曲得像哈哈镜里的人脸
北极和南极在这种投影下变成了长长的直线,就像被拉面师傅拉长的面条。俄罗斯看起来比实际更胖更宽,而赤道附近的国家则相对正常。
这就像是一种地理妥协——"好吧,我不能同时拥有所有美好的东西,那就保留面积正确和连接完整吧,至于形状...嗯...将就一下?"
宇宙的椭圆秘密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谈论宇宙地图了!当天文学家们面对"如何表示整个宇宙球面"这个问题时,他们基本上面临和地理学家一样的难题,只不过规模更大。
你站在地球上,环顾四周。你能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球面,向所有方向延伸。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那个宇宙大爆炸留下的"化石辐射")也是如此——它来自所有方向。
那么,如何在平面上展示这个全方位的信息呢?
天文学家们选择了——摩尔威德投影!就是那个椭圆形的家伙!
这意味着他们把整个天空(是的,全部360度的经度和从北极点+90°到南极点-90°的纬度)压扁成一个椭圆,椭圆高度刚好是宽度的一半。这就像把整个宇宙塞进一个鸭蛋形状的饼干模具里!
为什么选它?
天文学家们不是随便选的。摩尔威德投影有几个对宇宙制图特别重要的优点:
- 面积保真- 在研究宇宙微波背景时,科学家们需要精确知道某个特征占据了多少"天空"。想象你在数星星,你需要知道哪个区域星星多,哪个区域星星少,面积准确就变得至关重要。
- 连接完整- 没有割裂的区域,这意味着你可以看到整个连续的宇宙图景,而不是被分割成几块的拼图。
- 相对简单- 椭圆形状相对直观,至少比那些看起来像被猫撕碎的地图好理解。
当然,代价是什么呢?边缘部分扭曲得像融化的奶酪!靠近椭圆边缘的宇宙结构形状会变形,看起来被拉长了。
但天文学家们表示:"嘿,至少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是对的!形状嘛...谁在乎呢?反正那里的星系也不会抱怨自己在照片里显胖了。"
没有完美地图,只有不同的惨
当然,摩尔威德不是唯一的选择。还有一堆其他花里胡哨的投影:
HEALPix投影:天文学家的秘密武器,在计算中特别有用,但看起来赤道附近不错,两极像被外星人咬了一口的饼干。
埃克特IV投影:自我介绍:"我是摩尔威德和墨卡托的混血儿!我继承了爸妈的一些优点,也继承了他们的一些缺点!"
博格斯形态投影:"我保留形状!"(地图悄悄补充:"但代价是我看起来像被剪刀剪过的小学手工作业")
凡德尔金腾投影:"我什么都不保留得特别好,但我看起来很酷,特别适合挂在有复古审美的天文学家办公室墙上!"
重点是:当你看到那些椭圆形的宇宙地图时,那不是因为宇宙真的是椭圆的,而是科学家们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妥协产物。他们选择保留面积准确性和完整连接性,而牺牲了形状准确和角度垂直。
更多宇宙地图的小秘密
让我再透露一些有趣的小细节:
- 中心点可以任意选择- 那些椭圆宇宙地图的中心点通常放在银河系中心或者其他有趣的地方,但理论上可以把任何点放在中心!这就像自拍时选角度一样,总是把自己最帅的一面放中间。
- 颜色也是人为选择的- 那些炫酷的蓝红相间的宇宙微波背景图?颜色是人为添加的,用来显示温度差异。真实的微波我们肉眼根本看不见,否则你家微波炉工作时就像迪斯科舞厅了。
- 地图投影争论从未停止- 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至今仍在争论哪种投影"最好"。这就像争论披萨应该是芝加哥厚底还是纽约薄饼一样,可能永远没有定论,但争论的过程很有趣!
结论:真相就是个蛋!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椭圆形宇宙地图时,请记住:宇宙不是椭圆的,只是我们画不出更好的图了!
但嘿,至少这个椭圆蛋让我们能看到整个宇宙,虽然有点扭曲,但比15个分裂的碎片要好多了!毕竟,谁想看到一个破碎的宇宙呢?我们的社交媒体时间线已经够碎片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