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8吨来自哈萨克斯坦斋桑湖的冷冻梭鲈鱼,通过吉木乃边民互市贸易区顺利入境。这是吉木乃口岸首次以边民互市方式进口冷冻鱼产品,标志着这一中哈边境重要口岸在生鲜产品贸易领域迈出新步伐。
这批“三去”梭鲈鱼由新疆吉鑫泰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进口,将经冷链物流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选择。“通过边民互市‘整进散出’的贸易方式,能为边民节省15%成本。”新疆吉鑫泰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瓦提汗·吐斯甫汗说,“后续,我们将进口松子、蜂蜜等农产品,进一步丰富边民互市贸易新业态。”
近年来,随着边民互市贸易区的扩建与智慧化升级,吉木乃口岸通过“一站式”通关服务,把边民通关时间缩短至十几秒,极大提升了贸易便利性。此次冷冻鱼进口正是该模式在生鲜领域的首次成功实践,为后续扩大跨境农产品贸易规模奠定了基础。
哈萨克斯坦斋桑湖距离吉木乃口岸70余公里,年冷水鱼产量约5000吨,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为鳊鱼、梭鲈鱼、狗鱼等高品质鱼类提供了天然生长条件。通过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这些“湖鲜”从捕捞到进入国内市场仅需数日,既保障了新鲜度,又降低了运输成本。
为确保生鲜产品安全高效入境,吉木乃海关采用“智关强国”模式,开通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窗口”,实施提前预审、分类管理等措施。依托智慧海关建设,利用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展回溯性检查,提升单证审核质效,进口水产品通关时间压缩30%以上。同时,实施预约查验、优先查验等,“一企一策”制定8条针对性措施,优化调整现场作业流程,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货物通关时间。据统计,今年1至3月,吉木乃边民互市贸易区进口货物种类同比去年翻了一番。
吉木乃口岸的突破不仅限于冷冻鱼。2024年,该口岸成功完成我国首次陆路进口北冰洋活体帝王蟹,20吨鲜活帝王蟹经6天运输直达国内市场,成活率远超航空运输。随着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的投用,吉木乃县正从传统边贸口岸向综合性生鲜集散中心转型。未来,将有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湖鲜及北冰洋优质水产通过这一通道“游”向国内市场,助力国内消费升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古丽娜
通讯员:胡阿尼什·那斯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