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宅文化”开始入侵我们的生活。
或是社恐,或是疲懒,很多人逐渐倾向于将生活中的一切事宜,都放置于家中。
从吃饭到睡觉,从娱乐到工作。
只是,长时间不出门,一个人是会废掉的。
失去了外界的联系,我们不仅会阻断自己获取能量的机会,还会把自己的认知也锁在一个围城里。
更可怕的是,失去了“社会时钟”的监督,我们真的很难自律。
时间一长,作息、饮食、沟通等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
而想要改命,最好的方式,就是出门。
趁着春暖花开,走出去,就能恢复能量、重获生机。
网上有人问:“宅,是怎么渐渐毁掉一个人的?”
网友@SDTZWX 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说,自认为是个死宅,最讨厌自己的一点就是“懒”。
懒得看书,懒得做饭,懒得洗衣服。
无论干啥事儿,都是能拖一天是一天。
兴趣爱好,也被框定在了动画、漫画、游戏之中。
由于不愿意出门,导致身边的朋友很少。
时间一长,他甚至变得有些怕人。
害怕去人多的地方,害怕周遭人的眼光,害怕和别人说话。
甚至,只要站在人前,他就有些不会走路。
在迫不得已需要和人交流的情况下,他也会尽可能让自己躲在最边缘的角落。
如果遇上了不熟的人,更是三句话,就能把天聊死。
与社恐自闭相伴而生的,是独处时的狂妄。
每每一开始打游戏,他就开始碎碎念,知道自己这样很讨厌,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或许是欠缺在社会上独立做决策的经验,他年纪虽然不小了,但不管做啥,还是非常依赖于父母,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妈宝男”。
慢慢地,连他都觉得,未来和人生似乎都被房间锁了起来,自己已于无形中成了废材一枚。
马克思曾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也就是说,人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慢慢成为自己的。
当一个人与世隔绝时,一开始你或许会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畅快。
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自己的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由于没有外界的约束,你开始昼夜颠倒,分不清白天与晚上。
别说运动了,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
渐渐地,你的身体开始被透支。
如果你说,自己足够自律,这些都不成问题。
独处的时间,甚至能提升效率,用来学习。
只是,人一旦长时间不与别人交流,语言和决策能力也是会下降的。
如果没有触及灵魂的交流,你将会被困在“信息茧房”里无法挣脱。
在《下流社会》中,社会学家三浦展还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宅不仅会让人的收入低,也会让人的沟通能力、生活热情、学习欲望全部降低。
可以说,宅是一种“慢性自杀”。
它看似无害,却在用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消磨人的激情,折损人的志趣。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非但没成为“隐士”,还失去了与广阔天地互动的能力。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想要改命,最好的方式,就是给自己换一个环境。
去那些没去过的地方,见那些没见过的人,做那些没做过的事,说不定,你就能与好运撞个满怀。
脱口秀女王鸟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走出家门。
那一阵子,她刚从北大毕业,按理说,是到了她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
但她觉得,在家里,才有安全感。
所以,她选择了打道回府,去做一个不用出门社交的编辑。
如果不是遇到了脱口秀在哈尔滨落地,她估计一辈子都会缩在自己的壳里不出来。
当然,逼着自己出门、上台并不容易。
第一次,鸟鸟就讲到全场都冷了下来。
但是,这次与外界的互动,却给了她新的成长动力。
她开始认真研究脱口秀的逻辑与文本,直到再次登台,引爆全场。
再后来,就是鸟鸟参加培训,在不断的成长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晋级《脱口秀大会》决赛,最终拿到了年度亚军。
破壳的过程,虽然艰难。
但却让她的人生,有了很多新的体验。
比如,认识了很多有趣又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他们一起走了红毯、录制了综艺;
比如,接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邀约,做客了老罗的直播间,和梁永安教授进行了对谈;
再比如,做了精致的妆造,登上了杂志,代言了时尚品牌……
这些,对于那个曾经躲起来的鸟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当她走出来后,却发现世界很大,小鸟也可以展翅翱翔。
《人民日报》曾发过这样一句话:
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了,世界就是你的家。
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你可能会受伤,可能会疲惫。
但也可以在一次次尝试中,变得更加开阔、更加丰富、更加自信。
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个曾经懦弱的小孩,扩大了自己的舒适区,也丰富了自己的社交圈。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说: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许多人状态不好,就是因为习惯性把自己关在格子间。
这样不仅会失去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也会失去与自然交换能量的契机。
而走出家门,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与世界建立联系。
看看天空,云卷云舒;听听微风,漂染肆意;感受人群,带来生机。
此时此刻,你会发现,天很宽、人很小,世界很大、生活很美。
而你的能量、健康、好运也会随之而来。
1.在自然中恢复能量
最近,“公园20分钟理论”在网上爆火。
在钢筋水泥里待久了的人们渐渐发现,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整个人都会变得舒展。
而那种蜷缩了一个冬天的疲惫,也会在阳光中被悄然融化。
特别是最近,天气回暖,人们似乎都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看鸡鸣寺的樱花,去赏赏玄武湖的夜景。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觉得电量不足了,不妨就近找个公园,小憩一会儿。
去闻闻花香,去和猫咪一起晒太阳,去和小树一起发芽。
有时候,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疗愈师。
在空气自由流动的地方,一切郁结都会被化解,一切好运都会被带来。
2.在交往中提升认知
你有多久,没有交新朋友了?
或是害怕伤害,或是疲于应付,当代人,正在让自己陷入情感能力的荒漠化。
随之而来的,是认知的贫瘠与狭隘。
从今天起,不妨尝试与陌生人打招呼,或是询问菜贩价格,或是推开一家花店问问新品。
总之,请重启自己与他人聊天的能力,不带目的,不拘小节。
当你开始与他人建立连接,你会发现生活正在变得生动而自然。
如果你觉得很难,也可以尝试与老友建立联系。
在你们1v1的聊天中,你或许能让情感得到深度抚慰,能让认知得到新的提升。
3.在运动中改善状态
出门,除了可以拥抱自然,与人沟通,还可以锻炼身体。
不管是在公园跑步,还是在体育场打球,都可以让身体更为舒展。
如果你的身体还无法适应,也可以开启一场简单的citywalk。
那种没有预期、不设目的的自由行走。
尤其是沐浴在夕阳下,让整个人都被幸福包裹。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每一步路,都可能是一份惊喜。
它既可以治愈你的心灵,也可以疗愈你的身体。
身体好了,你的状态自然也会提升。
而你当下的状态,则会决定着数年后自己的体检报告,数十年后我们的人生轨迹。
心理学家黄仕明曾说: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走出去回来,再走出去再回来的过程。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所以,人一定要趁着年轻,走出家门,去做一点事,去见一些人,去看一些景。
有了互动、有了触碰、甚至有了伤害,你才能有感触、有成长、有经历。
那些躲起来的人,是没办法看见太阳的。
文末点个,祝你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活出精彩,一生浪漫。
作者 | 纳豆,我在弹指间环游地球。个人公众号:四五页(dreaminggirls3)。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听闻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