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航海时代起,迄今已悠悠六百年载,谁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最大呢?是英国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之心,还是法国大革命激荡的风暴之眼;抑或是美国马歇尔计划温暖的复苏之手?网友的结论是,英国对人类贡献最大,它用三百年时间改变了全球游戏规则。
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网友列举了英国在十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大贡献:王在法下。
1215年《大宪章》签署时,贵族们可能没想到,他们逼迫约翰王同意的条款会成为现代法治的源代码。
这个看似简单的原则,彻底颠覆了延续千年的统治逻辑。当查理一世在1649年被送上断头台时,世界第一次看到:原来国王也会因违法而受审。
第二大贡献:自由观念的普及。
1644年弥尔顿开创言论自由理论,新闻出版自由制度由此萌芽。工业革命催生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自由从理念转化为社会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普通法体系、代议制政府和文官制度,英国将自由观念制度化,形成“权利限制权力”的现代治理范式,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文明进程。
第三大贡献:民主理念的起源和传播。
1832年,英国议会颁布《改革法案》,调整议会构成与选举制度。1832年改革法案取消无代表选区,增设新选区,并扩大选民范围。随后,更是将对象扩大到妇女等群体。
英国的民主制度,使得其形成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促进牛顿力学、进化论等科学文化发展,同时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四大贡献:人无贵贱一律平等。
当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高喊"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时,平等观念已在英国文化中萌芽。1832年、1867年、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逐步把选举权从贵族扩大到平民。
这种渐进式改革后来被新西兰发扬光大,1893年就成为首个赋予妇女投票权的国家。相比之下,法国大革命用断头台追求平等,反而造成社会持续动荡。
第五大贡献:权力必须分立制衡。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正式确立议会主权。其核心机制包括:议会立法权对王权的制约、司法独立、责任内阁制约束行政权。
这一制度最终演化为"国王-议会-内阁"三方制衡架构,成为现代宪政制度的蓝本,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大贡献:廉洁。
英国财政每年都公开所有支出明细,连女王买文具的花销都记录在案。这种透明文化配合《反贿赂法》,创造了惊人的防腐效果。
据透明国际数据显示,英联邦国家腐败感知指数平均比非英联邦国家高22分。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存在。
第七大贡献:相信市场的力量。
英国人对市场的信仰不仅体现在股票交易上,更在于取消《谷物法》的勇气。1846年,当议会废除这个保护地主利益的关税法案时,面包价格应声下跌30%。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在曼彻斯特的纺织厂里得到验证——允许工人自由流动、企业家自主决策,经济就会像森林生态系统般自我繁荣。
第八大贡献:实行政党制,将博弈推到前台。
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国选举还是土地贵族的游戏。改革后逐渐形成的政党政治,把街头暴动转化为议会辩论。
保守党与自由党(后为工党取代)的轮替,证明政权交接可以像体育比赛般文明。这种"斗而不破"的智慧传播到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至今保持着多党制。
第九大贡献:议会治政理政。
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更在于它创造了立法程序的黄金标准。法案要经过"三读"程序,下议院的质询制度,让首相每周都要面对尖刻提问。
这种设计倒逼政策制定者保持清醒,避免了"拍脑袋决策"的灾难。马来西亚沿袭这套体系后,连国家预算案都要辩论二十多天才能通过。
第十大贡献:确立现代文官制度。
1854年《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问世时,英国官僚系统还充斥着贵族子弟。这份报告建立的考试录用制度,让寒门学子也能凭本事当官。
现代文官体系就像政府的操作系统,保证政权更迭时行政服务不蓝屏。新加坡继承这套制度后,公务员必须通过严苛的考核,连部长工资都与GDP增长挂钩。
看看历史,或许会更加清楚。同为英殖民地的新加坡独立后,仍然没有摒弃英国的死法制度,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
而缅甸在英国殖民时期,其在亚洲还算得上经济强国,后来军政府抛弃了议会民主,经济倒退三十年。如今的缅甸诈骗横行,战乱不止,早已破败不堪。
南非在宣布独立后,不再坚持以前英国的制度,虽然实现了完全独立,可是经济上却一落千丈,从非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跌落神坛。
南非现状
这些案例共同证明: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能让普通人绽放光彩的制度设计。正如丘吉尔所言:"民主是最坏的政体——除了其他所有被尝试过的政体之外。"
网友通过对上述三个国家的对比,得出了如下结论:没有按英国那套制度走的,基本都是由富返贫;坚持用了英国那一套的,都变成发达国家了。
不过,仍有人对此持有疑义。既然英国民主平等理念深入人心,当年为何要殖民美国等国家?英国制度这么好,为什么经济会不断衰退?为什么老百姓连最爱吃的炸鸡都买不起了?这些问题的确值得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