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Sunset Farm,BackYard Chickens,New York Post,The Dodo。

公鸡VS鹰

2021年12月3日,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日落农场开启了全新的一天。这个农场的主人的主业其实是网络安全,他在自己的农场周围安装了非常多的自动化的摄像头,准备时刻记录用这些相机捕捉农场内的一些有趣时刻。

鸡圈里一片的祥和,大部分的鸡都还在窝里没起,只有一只公鸡和母鸡在外面瞎晃悠,像一对在晨练的老夫妻。转悠了一阵子,公鸡可能觉得练差不多了,于是先行一步回到了窝里,母鸡则独自在外享受早晨的阳光。



这个鸡圈是用铁网全方位包围的,这么严密的防御并不是为了防贼,而是为了防御猛禽。美国的许多农场主都独立拥有大片土地,这些区域的人类活动较少,因此各类野生动物也就多了起来,猛禽袭击家禽的事件频发。

突然一只鹰从监控摄像头之外飞进来,站在了鸡圈的上方。母鸡似乎察觉到了,但它觉得鹰是穿不透铁网的,于是并未在意。但母鸡不知道的是,铁网的上方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个破洞,这只鹰停了一会儿,然后果断从铁网窜进鸡窝,利爪瞬间抓向母鸡。受惊的母鸡疯狂扑腾着翅膀,很快就被鹰给压制住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方才那只跟母鸡晨练的黑色大公鸡从窝里冲出,毫无犹豫地扇动翅膀,快速逼近鹰并用鸡嘴不停的啄击鹰。被体型比自己还大的公鸡猝不及防地发动袭击后,鹰丝毫没有招架之力,很快就被逼到了角落,只能被动承受公鸡的啄击和鸡爪的疯狂攻势。一时间鹰和鸡的羽毛四散飞舞。



终于在持续约10秒钟的攻击后,公鸡稍有松懈,左翼方向出现空隙,这只鹰马上抓紧机会逃生,快速起飞从鸡圈的另一边的另一处铁网破洞夺命而出。期间公鸡依然紧追不舍,直到鹰飞远,这只公鸡才停止追逐。



发布这则视频的农场主人表示:“今天,我的公鸡完成了他的任务,保护母鸡免受一只鹰的攻击,这只鹰从我篱笆上的一个洞里溜走了,篱笆现在已经修好了。”

公鸡保护族群

鸡群其实是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的,公鸡通常处于顶端,他们的首要职责就是维护鸡群的秩序和安全。



因此公鸡会经常巡视鸡群的领地,主动警惕各种可能的潜在威胁。当它们发现了威胁后,会发出“咯咯”的高频警报声,提醒鸡群的其他成员避险。如果威胁已经逼近,公鸡可能会通过扇翅和展开羽毛的方式威吓入侵者,甚至会直接发动攻击。



甚至公鸡还会进行资源分配,它们会优先让母鸡去进食。

公鸡这么其实是对交配权的维护,保护母鸡直接关乎它们自己的繁殖机会。公鸡通过驱逐竞争者和保障母鸡安全,提高自身基因传递的概率。



像这样公鸡击退鹰的案例其实非常多,网上一查就有众多视频证据,很多人都会在鸡群中饲养健壮的公鸡来保护鸡群,即使不能击退入侵者,起码公鸡还能起到预警的作用。但非常神奇的是,美国很多州并不能随便养公鸡,一些地区附例和法令限制养殖公鸡,因为认为公鸡太过具有攻击性,存在一定风险。



但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公鸡都能这么勇猛,有些公鸡可能更倾向于自保,尤其是未建立领导地位或年迈的个体。



因此发生这样的情况实际上非常看公鸡本身的性格。另外来袭击的猛禽的体型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差异太大的话,公鸡再努力都没用。

母鸡同样了不起

不光是公鸡,实际上母鸡反击并击退鹰的案例也相当多,不过跟公鸡是为了维护交配权不同,母鸡是生理驱动的母性保护本能,它们都是为了保护小鸡。



孵化期间母鸡体内催乳素(Prolactin)水平激增,此时母鸡体温升高1-2℃,持续21天几乎不离开鸡窝。孵化后激素持续作用,使母鸡对小鸡产生强烈守护反应,实验显示母鸡会主动攻击接近雏鸡的看似无害的玩具。

带崽期的母鸡的听觉系统会变得很灵敏,它们对高频声波(2000-3000Hz)识别度提升4倍,能精准定位雏鸡的的求救声,反应速度比公鸡快0.3秒。



有不少的科学家研究过带崽期的母鸡的攻击模式,发现此时的它们简直是战术大师。它们会将颈部羽毛逆立,使体型视觉增大40%,配合持续低频鸡叫声威慑敌人。当敌人靠近后,母鸡的啄击速度可达3次/秒,足以击退大部分中小型捕食者。



如果发现了来自空中的威胁,母鸡会发出32kHz超声波警报,诱导小鸡瞬间静止并隐藏于母鸡翼下。如果附近的植被多,母鸡会采用“Z字形”的撤退路线,充分利用植被提供掩护。



发现孤儿小鸡时,63%的母鸡会在24小时内接纳孤儿,最大记录为1只母鸡照顾27只小鸡,其中大部分不是它亲生的。



母鸡对小鸡的保护是脊椎动物中最精密的母性防御系统之一,数据显示,通过这些“超能力”母鸡能将小鸡存活率从23%提升至89%。

现代养殖

很多人会说,我们家也养鸡,或者是我去看过养鸡场,那边的公鸡和母鸡看起来都很呆,似乎没有你说的这么厉害啊?



那是因为现代养殖中,养殖的密度太高,导致鸡群的社会等级系统崩溃。有研究显示,当群体超过50只时,公鸡对母鸡的保护响应率从93%暴跌至7%。另外,商品鸡42日龄即达出栏标准,性腺发育未完成即被屠宰,导致公鸡的领地意识、求偶炫耀等行为缺乏发育窗口期。



而且不断地选育繁殖使得一些鸡品种的护卫行为相关基因,如AVPR1a催产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下降72%。

所以很多养鸡场的鸡是无法完全复现上面文章所说的的复杂保护行为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