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准备在下4月7日访问白宫,并可能成为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后,第一个位试图亲自谈判豁免的外国领导人。这是一场关于全球秩序变化的真实剧本正在上演。看似是一场贸易问题上的小动作,实则是国际权力格局下深层的重新洗牌与定位。



特朗普式关税逻辑向来不是简单的“经济手段”,而是“政治谈判筹码”,用经济压力制造外交优势。就在4月2日,特朗普刚刚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称凡是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国家,美国也将以对等甚至更高比例回击。一夜之间,美方开启了新一轮全球贸易“讨债模式”,甚至连长期被视为“铁杆盟友”的以色列也难逃此劫。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动作,内塔尼亚胡迅速做出反应。以色列政府在4月1日晚突发声明,宣布取消对所有自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试图用行动展示“诚意”。但效果如何?美国并未领情,依旧决定对以色列商品征收高达17%的关税,丝毫不手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特朗普式单边主义压根不讲情面。无论你是盟友、伙伴还是“老朋友”,只要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利益评估,就可以成为施压目标。内塔尼亚胡此番“火速亲征”,恰恰说明一个残酷现实:即使是以色列,也已经被美国推上了谈判桌,而不是站在一起共议战略的桌边。



然而,更复杂的是,内塔尼亚胡此行还有他的“私心”。这位以色列史上首位在任期间以被告身份出庭作证的总理,正面临国内贪腐案缠身的巨大政治危机。如今要出访美国,还得向法院请求延期听证。这不是普通的出访,这是一次试图借“对外胜利”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豪赌。倘若能从特朗普口中换来一个“减免关税”承诺,他就能在以色列国内赢回一波信任;否则,不仅关税谈不成,政治资本反而进一步流失。

而特朗普呢?会不会给这个面子?不好说。他不是为情谊做决定的人。他的考量只有一个:这场秀值不值票价。如果内塔尼亚胡能在伊朗问题上附和他的强硬立场,在加沙问题上扮演配合角色,或许能换来点“面子工程”;如果什么都带不来,那特朗普大概率只会拍拍肩膀,转身离场。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场即将上演的会晤是对“美以特殊关系”的一次极限测试。过去,美国给以色列无上限支持,被视为中东政策的定海神针。而现在,连“免税”这种基本待遇都要靠出国面谈来争取,美以关系的“特殊性”正在被特朗普亲手稀释为“交易性”。

随着全球力量格局的重塑,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明白一个道理,旧有的同盟体系正在坍塌,新的国际交往规则正在由极端实用主义和国家利益最大化重塑。“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的外交逻辑正在让位于“你拿出什么,我才给你什么”的讨价还价。内塔尼亚胡能否从这次访问中拿回“关税豁免”?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特朗普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筹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