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相关传闻予以回应,明确表示中方从未收到其寻求庇护的申请。然而,就在中方辟谣后不久,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外披露了181项针对杜特尔特“危害人类罪”指控的证据,令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杜特尔特(资料图)

据相关法庭文件显示,早在3月21日,这些证据就已被披露给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文件涵盖了逮捕令中引用的材料、关键证人证词、法医报告等。不过,部分证人证词的相关文件因敏感性被ICC列为“机密”。这些证据直指杜特尔特在任内开展的“禁毒战争”,试图将他与期间发生的“法外处决”事件关联起来。

杜特尔特执政时期,为打击国内猖獗的毒品犯罪,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战争”。菲官方称,有6000人在这场行动中丧生,而一些组织估测死亡人数可能高达30000人。ICC以此为据,指控杜特尔特涉嫌犯下“危害人类罪”。但这一指控存在诸多争议之处。在菲律宾国内,对于“禁毒战争”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底层民众深受毒品犯罪之害,他们支持杜特尔特的强硬手段,认为这极大降低了犯罪率,让社会变得更加安全。

杜特尔特的法律团队也对ICC的权威提出质疑,他们坚称该案件存在政治动机,菲律宾法院才应对相关指控拥有管辖权。从杜特尔特自身来看,他多次公开表示,开展“禁毒战争”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无辜民众,让菲律宾摆脱毒品的阴霾。他曾直言,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而非为了杀人。但他在一些场合也曾承认对涉嫌贩毒者进行致命打击,甚至提及自己在担任达沃市市长和总统期间“亲自扣动扳机”,这些言论被一些人认为对检方有利。



杜特尔特(资料图)

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的复杂性,也让杜特尔特的处境雪上加霜。马科斯政府上台后,与杜特尔特家族的关系逐渐破裂。如今,马科斯政府在对待杜特尔特的问题上与ICC形成呼应,这背后不乏政治利益的考量。随着杜特尔特被捕,菲律宾两大政治家族的矛盾彻底激化。杜特尔特在军中拥有一定威望,其被捕引发了军警部门的动荡和辞职潮,军方内部对这一事件的不满情绪在蔓延。而马科斯政府也在加紧掌控军警系统,试图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力,同时转移国内因杜特尔特被捕引发的矛盾,将焦点引向外部,比如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挑衅。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举动也为局势增添了更多变数。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开启任内首次“印太之行”,并选择“弃韩赴菲”。美国这一行动意在强化“印太战略”,将菲律宾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棋子。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特殊位置,使其成为美国眼中可利用的对象。美国试图通过鼓动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对华采取激进姿态,达到其遏制中国的目的。而菲律宾现政府在面临国内政治压力以及美国的拉拢下,似乎也有意配合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就在近期,菲方再度派出多艘船只侵闯中国黄岩岛,被中方海警第一时间发觉并处置。



杜特尔特(资料图)

杜特尔特的命运如今悬而未决。ICC诉讼程序的下一阶段将是确认指控听证会,若预审分庭确认指控,他将接受全面审判,一旦罪名成立,可能面临终身监禁。但杜特尔特家族并未坐以待毙,其女儿莎拉积极奔走,联合各方力量为父亲争取权益。菲律宾国内民众的态度也至关重要,部分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杜特尔特被捕,要求政府将其带回。

对于中国而言,不管菲律宾国内局势如何变化,南海是中国的“底线”,这一立场坚定不移。中方一方面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南海事务,另一方面也希望菲律宾能够认清形势,不要被他人利用,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杜特尔特事件的走向以及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举动,都值得持续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