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中国和法国发布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与此同时,法国外长巴罗近期的访华行程,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法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如同给特朗普送去了一份特殊的“大礼” ,而法国外长的一些表态更是轰动了舆论。



法国外长巴罗(资料图)

先看这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其中传递出了重要信息。中法双方承诺,要在多边框架内针对当今时代的重大挑战,给出恰当的应对方案。声明中还特别提到,有一些国家从科学共识上倒退,还从多边机构退出,但这种行为不但没让中法退缩,反而让两国进一步坚定决心并加快行动步伐。明眼人都能看出,这里所指的“一些国家”,美国大概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在气候、贸易等诸多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上,表现与国际主流背道而驰,比如退出《巴黎协定》,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严重偏离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在法国外长巴罗访华期间,相关言论和行动同样耐人寻味。巴罗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谈时,强调法国主张就贸易问题展开对话,尤其是欧中之间的对话。这背后有着现实利益的考量,此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方随后对欧洲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而法国干邑白兰地受此影响最大,所以巴罗此行也有寻求解决这一关税问题对话的目的。



法国外长巴罗(资料图)

巴罗在访问北京语言大学并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当前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立强大的法中伙伴关系,以维护地缘政治稳定、世界繁荣和地球的未来” 。这番话可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它反映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法国对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意愿。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如挥舞关税大棒,对所有外国制造的汽车加征25%关税,严重扰乱了全球贸易平衡,让法国及背后的欧盟利益受损。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意识到不能再对美国的行为坐视不管,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成为维护自身利益、稳定全球局势的重要选择。

再把目光放远一些,从国际格局的角度来看,美国近年来的单边主义行径,正加速推动全球多极化秩序的形成。特朗普政府的种种行为,破坏了原本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比如,美国对待欧洲的态度,使得欧洲作为独立一极的趋势愈发明显。近期一系列欧洲领导人独立讨论安全议题的会议,都没有美国代表参与,巴黎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表明欧洲正试图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寻求自身的战略自主。而在这个过程中,法国积极与中国加强联系,无疑是在为自身在新的国际格局中争取更有利的位置。

在反美加征关税以及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等问题上,中法有着共同的诉求。此前马克龙在一些问题上态度有所摇摆,但如今形势所迫,他也意识到不能再采取“以邻为壑”“以地事秦”的策略。派外长访华这一行动,清晰地释放出法国想要进一步与中方加强联系的信号,力求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不再“孤单”。



法国外长巴罗(资料图)

此外,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同期开启首次中国之行,也凸显出欧洲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与中国合作的重视。谢夫乔维奇强调欧中在解决双边和全球问题以及处理分歧方面有着共同利益,这与法国外长访华所释放出的信号相互呼应,都反映出欧洲在面对美国政策冲击时,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全球稳定的态度。

中法增进关系有着十分直接的现实基础,这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地缘政治战略带来的连锁反应。美国的一系列行为,将中法等国推向了更紧密合作的方向。法国外长的访华以及中法联合声明等一系列动作,对于美国一些破坏多边主义的行为形成了有力回应,也难怪外界会认为这是给特朗普送去了一份特殊的“大礼” 。未来,中法乃至中欧之间如何将这种合作意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推动全球朝着更加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