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这池水,越看越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翟天临一句“知网是什么”砸了自己的博士招牌,到王一博连“游”字都写错被央视批评“绝望的文盲”。
再到其他明星的知识漏洞频频曝光,这些“文化短板”的明星一次次触动公众的神经。
央媒批评,网友调侃,可他们依然片约不断、代言不停。
这样的现象,不仅令人失望,更值得深思:我们追的星,到底在传递什么?
娱乐圈从来不缺话题,特别是那些“没文化的”明星,总能不经意间给观众带来一波“震撼”。
翟天临:从演技派到“知网笑话”的陨落
翟天临这个名字,曾经是演技派的象征。
早年间,他凭借扎实的表演在圈内站稳脚跟。
《白鹿原》中,他将白孝文的矛盾与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军师联盟》里,和吴秀波、于和伟等资深演员同台飙戏,他也毫不逊色。
当时的他,头顶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的光环,既有实力又有学历,堪称“优质偶像”。
事业顺风顺水,奖项拿到手软,粉丝还指望他指点迷津,少走弯路。
然而,谁能想到,2019年的一场直播,直接把他从巅峰拉了下来。
那天,他与粉丝互动时,有人问:“你的论文能在知网上查到吗?”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随便应付一下就好。
可他却一脸茫然地反问:“知网是什么?”这句话一出,网友们瞬间炸锅。
知网啊,大学生写论文离不开的工具,一个博士居然不知道?
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说他的学位是靠关系得来的,还有人扒出他的论文存在抄袭嫌疑,连标点符号都用错了。
翟天临慌了,先说没听清,后又发微博解释是“开玩笑”,工作室更是补刀称论文由学校统一上传。
但这些苍白的辩解显然无法说服大众。
北京电影学院一查,学术不端的事实确凿,博士学位被撤销,央视直接点名批评“零容忍”。
从此,他的事业急转直下,片约没了,代言丢了,成了“成也学历,败也学历”的典型。
这件事让我感慨良多:一位有天赋的演员,最终却被自己的无知和虚荣毁了。
人设越高,摔得越惨。
王一博:顶流光环下的“文化短板”标签
再来说说王一博,这位可是流量界的领军人物。
2019年,《陈情令》播出后,他饰演的蓝忘机圈粉无数,那张冷酷帅气的脸直接把他推上了顶流的位置。
资源好得惊人,二十出头就能和黄渤、梁朝伟搭戏,还提名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可惜啊,他的“没文化”问题,却成了甩不掉的标签。
为电影《无名》宣传时,主持人问他关于角色的感悟,他支吾半天,最后只憋出一句“不知道”。
演戏连角色背景都不了解,靠啥撑场面?难道就靠那张脸?
更别说他在直播中写字的“经典时刻”了:“到此一游”的“游”不会写,现场造了个字;“塞翁失马”的“塞”也不认识。
给汪涵写信时,字迹像鸡爪不说,错别字和语病多得数不过来。
央视直接发文讽刺他“绝望的文盲”,这个帽子算是摘不掉了。
最近几年,他确实努力转型,2024年《维和防暴队》上映后,他饰演的维和警察颇受好评,《这就是街舞》中担任队长时,舞蹈表现依旧在线。但一开口,文化底子薄的问题还是暴露无遗。
如今他依然是顶流,代言接到手软,但这“文盲”标签也成了粉丝和黑粉争论的焦点。
我觉得吧,他并非没有天赋,跳舞演戏都有模有样,但文化短板真得补一补,不然光靠脸,迟早会让观众厌倦。
白鹿:错字风波中的“文化争议”
提到“没文化的”明星,白鹿也算是一位新晋代表。
这位凭借甜美长相和灵动演技走红的小花,起点虽然不高,但靠着一股拼劲儿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
2017年,她因网剧《凤囚凰》崭露头角,后来《招摇》和《周生如初》让她人气飙升,成为新生代流量小花的代表。
2023年,她主演的《长月烬明》热度爆棚,代言和综艺邀约接踵而至。
可就在事业上升期,她却因为一篇微博翻了车。
2025年3月,白鹿发文与粉丝互动时,被网友发现连续写了三个错词。
这件事一出,立刻引发广泛关注,网上嘲讽声一片,说她“文盲”“学历低”,还有人调侃“演戏靠脸,文化靠猜”。
她的老板于正看不下去了,出面护短,发文diss网友:“要完人去买个娃娃,别追星。”
这波操作倒是挺硬气,但网友们并不买账,反而回怼:“护她没错,但错字是事实啊。”
白鹿之后并未公开回应,但这件事无疑给她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近传闻她在筹备新剧《白月梵星》,试图通过演技挽回口碑。
除了这几位,娱乐圈里“没文化的”例子还真不少。
赵露思在年代剧宣传中混淆建国时间,国际活动中说错中法建交年份,被批评为“国际文盲代表”。
还有杨超越,火箭少女101出道,颜值在线,但在节目中连“杞人忧天”的典故都不知道,直接问“杞人是谁”,被吐槽“锦鲤人设靠运气,文化靠蒙”。
这些事虽然没有翟天临、王一博那么严重,但也足够让人摇头叹息。
尤其是杨超越,近几年转型演戏,2024年的《墨雨云间》中出演了一个小配角,口碑尚可,但一接受采访,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就显露无疑。
她倒是坦然承认自己读书少,但这也没能阻止网友的调侃。
流量至上的代价
这些明星的成功之路,其实都很有代表性。
翟天临是科班出身,靠演技一步步崛起,却因学历造假跌入谷底。
王一博是偶像路线,练习生出道,靠颜值和作品爆红,但文化底子跟不上。
白鹿则是网红转演员,靠努力和机遇上位,但文化短板成了软肋。
这背后,正是娱乐圈“快餐化”的缩影:资本追逐流量,观众迷恋颜值,谁还在乎内涵?
就说白鹿吧,她早年在短视频平台拍段子,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表演训练,更别提文化课了。
王一博13岁去韩国当练习生,每天练舞练到凌晨,哪有时间顾得上文化课?
他们的经历虽励志,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娱乐圈的培养体系根本没把文化素养放在眼里。
流量时代,成名快,赚钱多,谁还会愿意花时间读书?
该醒醒了,别只盯着脸
说实话,看到这些明星翻车,我既觉得可笑,又感到寒心。
娱乐圈这个地方,实在太浮躁了。
流量至上,颜值当道,文化素养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可明星不是普通人,他们的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对年轻人。
翟天临的学术造假、王一博的错字连篇、白鹿的错字风波,哪一件不让人失望?
我不是要求明星都成为学霸,但最基本的文化常识总该具备吧?
否则光靠脸吃饭,观众迟早会审美疲劳。
娱乐圈也该反思了,别老想着怎么捧人、怎么吸流量,多想想如何培养一些有内涵的艺人。
粉丝也不要盲目护短,偶像没文化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至于我们观众,追星归追星,但千万别忘了擦亮眼睛。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2023-2-13
京报网2023-2-13
澎湃新闻20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