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芬兰有一大群人涌上街头,足足有数万人之多,这些人上街的目的,居然是呼吁政府出兵,收复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芬兰不过是一个小国,俄罗斯是一个大国,而且两个国家又紧紧挨着,俄罗斯收拾芬兰岂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吗。那么芬兰人为什么要从俄罗斯那边收复失地,又为什么敢收复失地呢?芬兰和俄罗斯之间如此悬殊的国力差距,芬兰能成功吗?
一:俄罗斯与芬兰的历史纠葛
芬兰是北欧的一个小国,人口不过五百多万,和俄罗斯比起来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最近这个小国,国内爆发一场游行示威活动,一大群人在呼吁,出兵收复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只能说芬兰人民实在是真是太勇敢了。不过,俄罗斯那边对芬兰最近的示威游行,却表现的不甚在意,并未做出相应的措施应对。
芬兰和俄罗斯在历史上有着复杂的纠葛。
长期以来,芬兰作为瑞典公国的一部分。瑞典公国幅员辽阔、国力强盛,这个强大的北欧国家一度压制着斯拉夫人的扩张。自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沙俄实力迅速崛起,不断蚕食北方的邻居瑞典公国。彼得大帝从瑞典获得了涅瓦河河口,建立了圣彼得堡,后继者亚历山大一世于1809年又从瑞典获得了芬兰,芬兰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处于俄罗斯的统治之下。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临时政府承认芬兰从俄罗斯联邦中独立,1918年苏俄承认芬兰独立,自此芬兰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然而苏芬之间的纠葛并未结束,芬兰在独立之后被卷入俄罗斯内战中。
1918年在到俄共(布)支持下,芬兰赤卫队占领赫尔辛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不久就被白军夺回。1919年6月,为争夺卡累利阿,芬兰对俄开战,次年10月双方签订了《塔尔图和约》。在《塔尔图条约》中,芬兰的独立获得了确认,并且条约划定芬兰获得摩尔曼斯克和挪威东部边界的狭长地带。此后的一段时间,苏芬进入一个平静的阶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苏芬关系,还算是比较和谐的。无论是芬兰还是苏俄都继续恢复凋敝的国民经济,特别是芬兰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文化都与苏俄有着重重纠葛,故而在二十年芬兰,采取了对苏睦邻友好的政策。
好景不长,三十年代的地球风云变化,在经济大危机的刺激下,法西斯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世界面临着战争的严重威胁。芬兰为了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需要,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抱团取暖,然而这时候苏联为了改善自己的外部环境,不断对于芬兰提出过分的领土要求。芬兰政府则坚决保持中立,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总的来说,芬兰自独立之后,一直采取独立中立的国家政策,对于俄罗斯和周边国家一向采取和平合作的态度,但最近,芬兰人发动了示威活动,要求出兵收回失去的领土,那么芬兰人是怎么失去自己的领土的呢?而面对强大的俄罗斯,为何敢考虑出兵收回?
二:失去领土的芬兰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芬兰爆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示威活动,参与人数达数万,们要求收复被俄罗斯非法吞并的领土。场示威活动开始于社交媒体,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将部分兵力从俄芬边境调往乌克兰地区,加之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进攻,激起了芬兰人的历史情绪,这种激烈的民族情绪迅速在互联网上蔓延。
芬兰对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这件事,激发了自己的民族情感,引发了某种相似的创伤感受。
自1938年4月起,苏联以加强北方防务为理由,多次向芬兰政府提出汉科半岛和芬兰湾的某些芬兰所属的岛上设防的权利,但苏联的要求被芬兰政府坚定的拒绝。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的不安全感更加强烈,在1939年10-11月的莫斯科苏芬外交谈判中,前苏联坚持租借汉科半岛,移动两国边界,把靠近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向北推后20-30公里,并想用东卡累利阿地区交换芬兰卡累利阿地峡南部等地区。芬兰认为汉科半岛涉及自身的防御,不肯租借,但同意调整两国边界。但是苏联则坚持原有的诉求,最终双方兵戎相见。
1939年11月28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废除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第二天,宣布断绝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联列宁格勒军区的军队越过了边境,发动了直接入侵芬兰的战争。
苏联人原本打算12天就结束对芬兰的战争,然而苏芬冬季战争足足打了三个多月。苏联人严重低估的芬兰人的抵抗意志,同样严重高估了“大清洗”后苏联红军的作战能力。芬兰人的拼死抵抗加上国际社会的援助,让苏联人的计划严重受阻。
苏军对芬兰“曼纳海姆防线”的进攻屡屡受挫,伤亡惨重。赫鲁晓夫事后回忆:“我们发现自己面临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的防御工事和部署得很有效的大炮阵地。‘曼纳海姆防线’是难以攻陷的。”一直到1940年2月,苏军才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取得主动权。3月,苏联终于取得对芬兰战争的胜利。据统计,“在105天的苏芬战争中,苏军动用了96万军队,11266门大炮,2998辆坦克,3253架飞机,付出了289510人的损失。
而据谢尔戈·贝利亚所著《我的父亲贝利亚》一书说,根据“官方资料”,在苏芬战争中,苏军官兵死53522人,失踪16208人,负伤163772人,冻伤12000多人,被俘5000多人。前线空军损失540架飞机,仅第七集团军在突破曼纳林防线战役中便丧失1244辆坦克。根据“西方统计资料”,芬军近2万人死亡,3273人失踪,4万多人负伤,1000余人被俘。同时这场战争也远没有像苏联当初所预料的那样,只需几天或十几天就能结束,而是整整打了104天。作为世界大国的苏联面对芬兰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显得如此无能,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
而芬兰和苏联的关系在冬战结束后,虽然暂时恢复了和平,但双方存在严重的敌对情绪。芬兰对于苏联产生复仇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被纳粹德国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芬兰被德国利诱,站在德国的一边,向苏联发动了进攻,意图收复失去的领土。冬季战争苏联夺占了芬兰4760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1947年占领的佩萨莫),相当于战前芬兰国土的12%,它使芬兰损失了12%的森林资源、17%的铁路线、25%的水力资源、12%的工业能力、13%的国民财富,使占芬兰全国人口11%的42万多人民流离失所。苏芬战争严重挫伤了芬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芬兰的复仇情绪。
可见在芬兰爆发如此大规模的示威活动,是有着深刻历史基础的,俄乌冲突让芬兰的民族创伤再次被掀开,因而才有芬兰主张出兵收复失去的领土。
三:芬兰能收回自己的领土吗?
这次在芬兰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主张收回失去的领土,其实并不新鲜。
芬兰人主张从俄罗斯那边收回领实早已有之,在芬兰冬季战争之后,就曾尝试收复自己失去的领土,人家也干了,只不过失败了。
失去了大片领土的芬兰国内,燃起了民族复仇的火焰,苏芬冬季战争后不久,德国便做起了争取芬兰,力求与它联手打击苏联的工作。终于使芬兰政府在1941年6月上旬同意了德国关于把它的两个师调至芬兰的建议。
1941年6月3日,德国高级将领与芬兰总参谋部举行进一步会谈,芬兰同意:他们将负责芬兰东南部的军事行动,在接到通知后5天向拉多加湖以东、以西发起进攻,东南部所有部队由芬军总司令曼纳海姆指挥。6月17日芬军开始秘密动员。
当然,芬兰参加德国阵营对苏联作战,并不是芬兰人侵略成性,芬兰作战的目的就是借住德国势力收复被苏联占领的领土,进行复仇。1941年11月26日,芬兰社会民主党的主要报纸《芬兰社会民主党人》发表评论:“我们的战争也仍然和以前一样,我们的对苏战争是与世界大战分开的。我们只是为我们自己的自由和安全而战”。
芬兰并不打算和德国人绑死,也无意和苏联人为敌。在1943年年初的时候,彼时斯大林格勒依然在激战,德军还未露败像的时候,芬兰就试图和苏联议和。但苏联提出谈判的前提,是以1940年边界为前提,这让芬兰人觉得条件太过苛刻,难以接受。随着德国的战败,跟随德国参与进攻苏联的芬兰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也没有收回自己的领土。
而这几年,国际局势风运变化,芬兰人在目睹乌克兰被俄罗斯进攻之后,激发了自身的强烈不安全感,2022 年2 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彻底放 弃了防务中立政策,投向了北约的怀抱。
单靠芬兰自己的军事实力肯定是打不过俄罗斯,说起出兵收复被占领的领土更是无从谈起。加但入北约之后的芬兰,军事上收到了北约的保护,心理边有了底气,于是国内就有一部分人动了心思,希望借助北约的军事力量,收复失地。
芬兰的国防部面对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也不得不出来澄清说明,明确表达了游行不能代表芬兰官方立场。而且芬兰政府也表明,芬兰目前已经是北约的军事成员,一切的军事活动,均需同北约成员国进行协商。也就是说,主张出兵收复被占领土的声音虽然很大,人数多达数万,但是毕竟是只是芬兰民间的主张,芬兰政府依然是十分谨慎的态度。
参考:
《苏芬战争与芬兰对苏政策的演变》 王鹏辉
《试论苏芬战争中的国际关系》 张涵铁
《芬兰与苏芬战争》 徐德龙 陈从阳
《有关苏芬战争的几个问题 》 徐隆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