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入道—元代的净明道

“净明忠孝道”是元初时期创立的南方道教宗派。其创始人是刘玉。刘玉(1257—1308年),原籍鄱阳石门建昌(今江西奉新),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不满足于世俗的纷扰,一心追求神仙之学。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他宣称净明道的一代法师胡慧超降临人间。告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元贞二年(1296年),亦称祖师许逊降临之年,他传授了中黄大道和八极真铨。以及《灵宝坛记》,自此,“开阐大教,诱诲后学”。

在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黄元吉被选定为嗣法弟子,继承了道统。黄元吉(1269—1324年),字希文,出身于豫章丰城(今江西丰城)的显赫家族。他十二岁便进入玉隆万寿宫学习道教,后来成为刘玉的弟子。刘玉在众多弟子中特别看重黄元文,认为他值得信赖,因此在去世前将道统传给了他。黄元吉成为掌教后,积极游历四方传道,受到许多公卿士大夫的尊敬和拜访,他所度化的弟子数量众多。著名的有陈夫和、徐慧、刘真传、熊玄晖、刘思复、黄通理等。



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为之请号“净明崇德弘道法师”,“教门高士”。继黄元吉之后,徐慧嗣教。徐慧(1291—1350年),号丹扃子,出身于丰城的显赫家族。他听说黄元吉掌握了都仙净明之道,并常驻崇真宫,便前往拜其为师。黄元吉将中黄八极的奥妙倾囊相授。徐慧又在长春宫参拜蓝道元真人,领悟了全真无为的真谛。最终被赐予净明配道格神法师的称号。后来,为了奉养年迈的母亲,他回到故乡二十年,期间培养了数百名弟子,其中较为知名的有萧尚贤等人。现存于《道藏》的净明道派经籍有十余种。例如:《净明忠孝全书》、《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太上灵宝首人净明四规明鉴经》等。



净明忠孝道主张,欲求仙道,必先修人道。其核心理念在于本心的净明,而行为准则则以忠孝为至高无上的价值,由此得名。其创始人刘玉提出,无为的学问应从有为的学问开始,而“孝”即是“道”的体现。孝道之至,可感天动地,使日月更加明亮,大地生机盎然;孝道之至,可使民众遵循人道,社会和谐有序。当然净明道的“忠孝”,是达到“净明”境界的“忠孝”。“不染物”就是“净”,“不触物”就是“明”。这样的忠孝才是“真忠真孝”、“至忠至孝”。



达到“净明”境界的方法是“正心诚意”和“惩忿窒欲”。《玉真先生语录内集》载,人问刘玉“净除邪念有何法度”?刘玉称:“这个却在念头几微上工夫。如何是几微?譬如:恶木萌蘖初生时,便要和根挖却。若待它成长起来,枝叶延蔓,除之较难了。”“学者真个平曰能惩忿窒欲,不昧心天,则一旦有求于天,举念便是”。刘玉归纳净明之道的内容和修行的步骤,就是:“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心,终于直至净明。”

净明忠孝道在其初创时期,注重内心修养,不推崇醮仪和符篆。刘玉主持的上表仪式简化为“上家书”,符策仅使用炼度符,斗仪中不使用斗灯等繁复元素。然而,到了元代,徐慧在继承灵宝斋法的同时,又汲取了全真派的道法,使得净明忠孝道开始崇尚斋醮和符策。自徐慧之后,净明忠孝道逐渐融入正一道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