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各国为了发展,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新中国由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解放战争,国力空虚,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下,新中国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步步为营。
二战结束之后,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国际大局势走向冷战局势,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被划到了红色主义阵营之中,被欧美敌对,和苏联亲近。
美苏冷战时期
由于被划分了阵营,中国要想谋求自己的发展已然成为了十分困难的选择,笼罩在世界的冷战风云也笼罩在了新中国的头上。
但幸运的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利用三次国际局势的变化,挣脱了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枷锁,成功从两个大国之间突围,从而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国道路。
毛主席
【炮击金门】
随着解放战争落下帷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退守台湾,利用台湾海峡割据一方。
虽然国民党的力量在当时已经是冢中枯骨,但是国民党傍上了美国这颗参天大树,利用美国超越时代的海军能力,封锁了我军对国民党的进攻路线。
台湾海峡
由于朝鲜战争的教训,我国决不允许美国利用国民党政府和我国政府划海峡而治,成为“两个中国”。
因此,毛主席认为,“既不能让美国直接参与战争,因为新中国现在无力抵御美国海军,但是也不能让国民党迅速失败,这样会让国民党放弃计划,从而成为下一个韩国。”
所以毛主席得出结论,美军、我军以及国民党军三方最好能成为一个互相平衡的存在,只要这种平衡不被打破,新中国就能获得足够的发展时间,等到了新中国发展到强国的时候,两岸问题自然也就能很顺利的解决了。
恰逢1958年之时美军入侵黎巴嫩,并且顺势在台海附近屯兵,一副想要打破台海局势的架势。
黎巴嫩冲突
毛主席心里很清楚,美军根本无意于两岸之间的关系,美军屯兵于此,更多的作用是敲山震虎,顺势转移国际注意力,让更多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新中国上,而一定程度上缓解黎巴嫩事件给美国带来的舆论压力。
不过毛主席也知道,国民党会利用美军在台海屯兵的行动,给予我国军事压力,一旦国民党的计划成功,三方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不利于解放台湾。
所以,毛主席当即下令,全军立即开赴金门一带,准备炮击金门。
炮击金门
而炮击金门的理由,一部分是因为中国要支援中东那边反美国侵略的战斗,而另一方面,则就是警告国民党,不能让他们很快打破三方的平衡。
到了1958年8月,急于打破平衡的蒋介石,宣布金门、马祖两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毛主席见到蒋介石的行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并且特意嘱咐,千万不要对国民党进行进攻,只需要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火炮打击即可。
8月23日,金门炮战打响,金门岛的国民党军损失惨重,第一次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国民党守军伤亡近600人,1艘大型货轮也被击伤。
8月24日,我军又对金门实施第二轮炮击,而在这次炮击中,金门岛被我军基本封锁。
美国的补给飞机
毛主席还特意让炮军对金门岛的补给路线进行了炮击,这就致使了金门岛的补给压力变大,金门岛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局面。
蒋介石见我军对金门实施炮击,为了重新恢复金门岛的补给,蒋介石请求美军舰队对国民党的运输舰进行护航,恢复金门岛的补给线路。
于是,美军派遣飞机430架,舰艇60多艘,用来保护国民党的运输线路。
美国航母的编队
毛主席得知此事之后,特别下令“只打蒋军,不打美舰”,我军炮军坚决执行了此命令,结果,蒋介石不仅没能恢复金门岛的补给,反而损失愈发惨重。
迫于炮击金门的压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只能派遣在中东的第六舰队,前往台湾海峡进行护航,这也就让中东的战争压力减小了很多。
不过美方不想让自己在台湾耗费过多的精力,于是想要让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两岛,退回台湾进行固守,想要让台湾成为下一个韩国。
金门地图
毛主席深知,如果蒋介石一旦从金门撤军,那么两岸的关系将会走向一个再无缓和可能的阶段,所以,毛主席决定把战事的重心,从军事战争转移到外交斗争之中。
因此,毛主席立即起草了《告台湾同胞书》,给予了美国一定的舆论压力,并且减轻了蒋介石的军事压力,自此,两方的战斗从惨烈的阵地战转为了持久的拉锯战,两方打打停停,愣是让美国在台湾海峡抽不出身,三方的平衡就这么保持了下去。
当时的报纸刊登
再后来,金门炮战已经演变成了拖延时间的计策,毛主席甚至制定了“单打双停”的政策,即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以用来减少攻势,给金门岛的国民党一些喘息的机会,就这样,这个政策一直被持续到了中国和美国建交为止。
金门炮战奠定了两岸之间未来的格局,自此之后,两岸虽然时不时就有摩擦发生,但是类似金门的战争再也没有发生过,两岸统一的步伐越来越快,最终走向了统一。
毛主席用冷静的头脑,精确地把握住了蒋介石和美军的心理,在三方的博弈中占尽先机,从而在炮击金门时间中,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毛主席
【对印自卫反击战】
作为二战之后建立的新国家,印度和我国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抗击过侵略者,都为了自己的民族独立而做斗争。
印度通过不结盟运动,一跃成为了第三世界的领导国之一,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冷战对印度的政治影响并不大,所以印度一直在独立发展,他们通过英国殖民所留下的遗产,于五十年代国力迅速膨胀,一跃成为了国际政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会议
此时,由于日本战败,经济崩溃,亚洲没有龙头国家,而印度和中国同属于新兴的国家,在自己的区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认为,如果想要称霸亚洲,则必须先打败中国,于是印度开始对我国不断试探,利用边境线问题不断和我国制造摩擦。
而这个时候的中国,工农业的产值均落后于印度,且我国对外的政策一向以和平为主,这就让印度政府认为我国十分软弱,致使了印度在边境线上的举动愈发嚣张。
中印边界问题示意图
棘手的是,此时中美关系十分的紧张,而且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已经走向破裂,这就致使在中印冲突的时候,两个超级大国都没有和中国站在一起,反而是纷纷站在了印度的那边。
由此,印度总理尼赫鲁认为中国已经“孤立无援”,是一只“纸老虎”,于是,1958年8月,趁着我国在金门展开战斗的时候,印度在我国的朗久地区朝着中国的边防军开火,而我军则被迫还击,击毙印度军一人,击伤一人。
印度士兵
对于我国和印度这次的摩擦,毛主席认为,当前我国的主要敌人并不是印度,而是在东南亚以及东亚沿海排兵布阵的美国,所以我们应该与印度保持和平,不过如果印度一直这样挑衅,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忍让,该还手的时候就要还手。
在强调军事反击的重要性的时候,毛主席还针对印度的行为在国际上展开了外交手段,毛主席强调,要揭露这次中印冲突的真相,让国际上其他国家见识到印度的真实目的,还要进一步表示中国的态度。
鉴于中国此前在外交上的良好形象,一些国家相信了我国的说法,开始对印度的外交态度有所转变。
对此情况的发生,尼赫鲁一边在国际上表示,中印之间的问题不能通过武力来解决,一边又派遣部队前往我国的领土。
尼赫鲁
不过毛主席没有相信尼赫鲁在国际上发表的声明,而是派遣了部队驻扎在了中印的边境上,以防印度突然发难。
果然,在前线的我军很快就发现了印度的异常行动,这也证明了印度确实想要对我军展开进攻。
毛主席认为,对印作战反击是必要的,但是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印一旦贸然开战,问题会很快升级,使得战争的关键不在于中印之间,而会在于美苏的态度,所以,如何让美苏都不能参与到此次作战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就中印边境问题,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展开讨论,想要让苏联不站在印度那边,但是遭到赫鲁晓夫的拒绝,他认为“苏联有必要站在公正的一方”。
赫鲁晓夫
这次会议让毛主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中国想要打击印度,必须要等待时机的到来。
1962年10月14日,美军在古巴发现了导弹基地,一瞬间,战争的疑云就笼罩在了美苏两国的上空,两国瞬间进入高度紧张状态。
边界示意图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认为这就是对印实施反击的时机,美苏两国由于古巴导弹危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无暇分神去处理中印之间的事情,于是毛主席抓住战机,立即下达对印反击的行动。
1962年10月18日,对印反击战正式打响,10月20日,在自卫反击战的东段,西藏的边防部队针对克节朗地区印度人的军队部署弱点,发起了攻势。
印度人在布阵时,头重脚轻,导致印度阵地的侧翼与后方完全处于暴露的状态,于是我军左右夹击,绕开印度重兵把守的正面方向,从侧翼迅速攻破了印度军队的防线,到23日,我军在东段已经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的部分中国领土。
解放军俘虏的印度士兵
10月24日,由于东段作战取得胜利,我国政府发表声明,要求两方重新谈判,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结果遭到了印度的反对。
于是,我军在西段也对印度人发起了进攻,到28日之时,我军已经基本清除了位于红山头、加勒万河谷一带的印度军队。
这一战,印度人伤亡近5000人,被俘近4000人,尼赫鲁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发表印度进入紧急状态的声明,而且还向美国求援,希望美国能帮助印度抵御中国。
被俘虏的印度士兵
但是美国由于古巴导弹危机,无法出手支援印度,于是尼赫鲁只能继续派出部队,前往前线作战,并且在十一月中旬,对我国边境线实施全方位的反扑,我军继续进行自卫还击,到11月21日,印度人被打退,我军大获全胜。
我军在击退了印度人之后,就单方面发表了停战与撤军的声明,还释放了所有的俘虏。
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度士兵
这一战让印度损失惨重,不仅让全世界的人民看了印度人的笑话,同时由于印度向美国求援的行动,印度也失去了第三世界的信誉,从第三世界领导国变成了普通成员国,而中国则是因为停战和释放俘虏的举动,收获了国际的大量好评。
【西沙海战】
二战结束之后,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向法国宣布独立,在河内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史称北越,而在这之后,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国的支持下于西贡建立了南越。
1954年,法国在奠边府被越南人民军包围,宣布投降,7月21日,在一众国家的代表参与的日内瓦会议中,法越签署了停战协议,而美国则在1955年接收了法国对南越的控制权,并且宣布支持南越政府。
这就致使了,越南在1955年开始就进行了内战,而苏联站在了北越一方,美国则是站在了南越一方。
越南战争
当时的中国则是因为和苏联关系破裂,急需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中国为此,与苏联一样,都积极地对北越进行支持。
而南越为了报复我国,于1956年侵占了我国的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而后将占领区不断扩大,1973年占领了我国的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1974年又占领了我国的甘泉岛和金银岛。
南海
南越甚至将这些岛屿划入了自己的版图,声称南越对这些岛屿的合法性,我国得知此事之后,迅速将其整理成为了档案,放在了毛主席的面前。
虽然在当时毛主席已经有81岁的高龄了,但是对于南越的行为,主席一直都有关注。
毛主席
毛主席想到,之前南越在入侵西沙群岛的时候,就有美国在后面撑腰。
但是随着中美之间的建交,毛主席知道,美国也受够了旷日已久的越南战争,如果此时中国出兵收复西沙群岛,美国一定不会大张旗鼓地站在南越的背后。
所以,在1974年对西沙群岛的作战报告之中,毛主席批复道:“同意。”
有了毛主席的批复,我军很快就在南海出动了海军部队,这还是解放军海军成立之后,对外的第一场战争,所以我军对此高度重视。
战斗打响之后,有着美国装备的南越海军很快对我军进行了还击,我国的海军力量此时不如受美国支援过的南越,战争一开始就陷入了以少打多的局面。
但是我军海军将领悍不畏死,面对艰难的局面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着南越海军的炮火而上,朝着敌人发动了冲锋。
西沙海战
我军海军火炮不如南越海军,于是我们就把船开到了距离南越海军面前,用机枪和手雷来和敌人进行接舷战,我军这种打法是南越海军闻所未闻的,面对这种打法,南越海军被吓坏了,很快就出现了溃败的现象。
而且,在两方激战正酣之时,我军海军的援军恰巧赶到,本来就出现溃败形势的越南海军见势不妙,立即放弃抵抗,转头就跑。
解放军驾驶战舰
结果由于南越海军溃败得太快,我军还没有制定好战争胜利之后的计划,将士们一时间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还是当时时任反击战指挥的邓小平迅速反应过来,立即命令我军将士夺回被侵占的岛屿,大家这才反应过来,朝着西沙群岛我国被侵占的三岛进军。
结果,我军收复西沙群岛异常顺利,仅用时一天,就把南越海驱逐出了西沙群岛,南越当局发现局势瞬间变得不利,赶快发表了停战声明,西沙海战就此结束。
纵观整个西沙海战,真正的海战的时间仅一小时,我军用一小时的时间,就击沉了一艘、击伤了三艘南越海军军舰,随后又用了一天收回了西沙群岛,俘虏了南越官兵48人和一位美国顾问,我军仅一艘军舰受伤,两艘军舰受轻伤。
西沙群岛的收复,使我国牢牢控制住了永乐群岛一带,为后来控制整个西沙群岛甚至中沙南沙群岛奠定了基础,毛主席果断得下令,使得南海几十年虽然小摩擦不断,但是再也没有大范围的领土与主权的纠纷。
西沙群岛示意图
【后记】
毛主席的三次出手,都是在我国陷入困境时出击的,而且全都取得了胜利,真可谓是神机妙算。
而且这三次的胜利,对我国均有重大的意义,这三次胜利均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完整,也为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