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顿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生命中堆积的杂物,太多了。
生命,就像是一间房子。里边的杂物堆积越多,就越拥挤,环境也就越差。唯有时不时清除一些杂物,生命才能趋向于干净、平静、美好。
就拿“烂人烂事”来说,你认为,究竟是生命中的烂人烂事少一点比较好,还是生命中的烂人烂事多一点比较好?
毫无疑问,是生命中的烂人烂事少一点比较好。如果生命中的烂人烂事太多,只会给生命造成一定的阻碍。
越是感觉到人生困顿,越是需要有“断舍离”的智慧。
人这辈子最大的转运,莫过于狠下心来,丢掉这些东西,还生命以干净、简洁、平静。
一、割舍一切让你不舒服的人与事儿。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所有让你不舒服的人与事儿,都没有挽留的价值和意义。
你跟他曾经是朋友,如今渐行渐远,双方都互相看不顺眼。如此,又有什么联系的必要呢?断舍离,才是最好的选择。
你不太喜欢做这件事,那就不要去做。哪怕成为异类,也要听从本心去做人。如此,生命才会是快乐、平静、舒服的。
为什么要强调“舒服”呢?人活一世,不过两三万天的时间,日子过一天,就少一点,如果不让自己活得舒服一点,岂不是有些遗憾了吗?
你看诗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李白看来,权贵算什么,还是我的开心最重要。
人活着,不仅仅是过日子那么简单,还需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关键在于,要让生命舒服、快乐、顺畅、美好。
二、没必要在乎人是人非、人言可畏。
身处于人情社会,人们最害怕的,就是别人的看法、眼光、评价、议论。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人言可畏”。别人说了什么,投来了什么目光,那我们就会感觉到害怕,甚至于不自在。
真的需要如此吗?没必要如此。别人说了什么,那是别人的事儿,跟我们没有关系;别人做了什么,那也是别人的选择,跟我们没有关系。
既然跟我们没有关系,那我们为什么要在乎呢?就算别人在背后唱衰我们,难道我们就因此掉一块肉吗?肯定不会。
别人的看法,不重要,我们自己的选择,才重要;别人的评价,不重要,我们自己的心意,才重要。
首先,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其次,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自己过得如何,才是关键所在。
三、远离一切让自己烦心的社交圈子。
很多人都纠结于一个问题:到底是合群比较好,还是独来独往比较好?
这个问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适合群来群往,那就去合群;适合独来独往,那就去独处。反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一味去“随大流”。看到别人合群,自己也跟着合群。却没有想过,合群究竟有什么意义?
当你随波逐流去合群,那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愈发麻烦,活得不够自在。这一切的麻烦、不自在,都是不适合的社交关系带给你的。
对于社交圈子,不妨保持两个态度。其一,圈子有感情,或者有利可图,那就去合群;其二,对于不适合自己的圈子,哪怕有一定的情分关系,都需要及时远离。
低质量的合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不见得群来群往就有面子。真正的人生,从来都是独行的,而不是随大流的。
四、适可而止,不要有野心超过实力的目标。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莫过于让自己的野心,超过了自己的实力。
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却妄想大富大贵,成为人上人。这,岂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吗?妥妥的妄想太多。
自己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却妄想成为王侯将相,取得所谓的大事业、大成功。这,岂不是有点白日做梦吗?妥妥的没有自知之明。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人负债累累,甚至需要成为空中飞人,无奈结束自己的人生?
这些人都犯了一个错,那就是让野心超过了实力。实力一般,野心却比天还高,不就容易让人生走向崩溃吗?
一个人真正的聪明,并不是让野心超过实力,而是懂得适可而止。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都需要有自知之明。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