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米发布了新一代的旗舰无线耳机Buds 5 Pro,标准版售价1299元,Wi-Fi版售价则是1499元,是小米目前发布的所有无线耳机中价格最高的。在官方的宣传中,直接称其将是4000元以内最强的耳机,作为一个HiFi爱好者,雷科技的冤大头之一,我自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火速购入并给大家带来一次深度的评测。


图源:雷科技

作为一个多年的米粉,虽然我买过不下于10款各个品牌的旗舰无线耳机,但是我实际买过的小米旗舰耳机却屈指可数。毕竟对于米粉来说,小米的旗舰耳机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禁忌”话题,米粉知道这个产品线一直在更新,但是却都避而不谈,因为一次次的期待,换来的总是一次次的失望。

事实上,目前小米的耳机产品线中,评价好的基本都是Redmi旗下的产品,比如前两年发布的Redmi AirDots 3 Pro(与原神联动的那款),以及2023年发布的Redmi Buds 5 Pro。

不过,鉴于卢总(卢伟冰)夸下海口表示这款小米Buds 5 Pro将会是4000元以内音质最强的耳机,那么作为“死忠”米粉自然是要梭哈一把的,说不定这次真的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呢?

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让我和大家盘一下这款小米“最强”耳机吧。

颜值在线,佩戴没毛病

首先来看看外观,虽然音质等方面一直被人吐槽,但是小米的旗舰耳机至少在设计上确实做得不错,卵形外壳加上半身翻盖设计,方便单手开合的同时也方便拿取耳机。而且,小米在充电盒上做了弧度斜切,基座和翻盖使用了不同的喷涂工艺,其中基座用的是哑光的银色漆,翻盖则是用的亮银的镜面漆,让外观更具设计感。


图源:雷科技

不过,虽然亮银色的外观极具科技感,但是就像大家想的那样,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指纹收集器,而且小米显然没有做太多的防刮擦处理,刚换新回来的耳机只是在桌面上放了一段时间,已经出现了一条小划痕。

老实说,我一直觉得在经常需要与手指接触的地方采用亮面材质的主意挺糟糕的,沾指纹且易刮花总是能让初期的新鲜感变成烦恼。虽然戴保护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也就让亮面设计变得毫无意义了,比如小米14的亮面边框,估计也是被吐槽太多,小米15又换回了磨砂设计。

说回耳机,整体做工还是在线的,作为一款售价1299元的耳机而言,翻盖的阻尼感均匀,接缝工艺也到位,耳机本体也没有什么翻车的地方。耳机也采用了相同的拼色设计,不过磨砂银的占比极高,亮面银仅在耳机最外侧,平时基本不会摸到。讲真这个设计就很好,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会带来额外的麻烦(实名吐槽一下某H系的一款耳机,全亮面设计好看是好看,就是完全没有考虑过指纹和耳部分泌物的问题)。


图源:雷科技

最后聊聊佩戴,舒适度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耳机,不可能在这方面翻车,我曾经在长途航班上佩戴超过五小时,基本上没有不适感,稳固度也ok,跑步、健身时就算动作幅度较大也没有跌落的感觉。

不过,在写这篇评测时翻到了小米Buds 4 Pro的图片,然后突然发现两款耳机的区别就是换了个颜色(只能说确实有段时间没关注小米耳机了),这下小米耳机也有自己的家族式设计了。

“超强降噪”,效果差强人意

现在,让我们来聊聊小米Buds 5 Pro的使用体验,这也是大家最关注的地方,作为一款1299元,号称4000元以下无敌的耳机,到底是吹牛还是物超所值呢?

首先是降噪,因为没有降噪测试设备,所以就先与大家聊聊实际体验,测试场景覆盖了地铁、飞机、高铁、闹市区等大多数常见的噪音场景。在强降噪状态下,飞机和地铁的运行噪音仍然很明显,如果是自适应降噪,噪音强度还会更高一些,考虑到不同降噪模式下音质的区别很小,建议全程手动拉满降噪强度。


图源:雷科技

而在闹市区里,小米Buds 5 Pro的降噪体验比飞机等场景好很多,特别是针对人声的消除表现甚至可以媲美AirPods Pro2。至少在生活场景里的降噪表现能够让人满意,如果不常搭乘长途运输工具,那么小米Buds 5 Pro的降噪功能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续航方面,强降噪模式下大约是4-5小时,完全没电后补能的速度非常快,大约10分钟就能充入约50%的电量,20-25分钟左右完全充满。

单就降噪表现来说,小米Buds 5 Pro与AirPods Pro 2和OPPO Enco X3都有不少差距,后两者基本可以完全屏蔽飞机的飞行噪音(除非你就坐引擎旁边),而且在人声等方面的降噪也与小米属于同一级别。

最后借用一下数码多大佬的降噪数据库,更直观的展示一下小米Buds 5 Pro的降噪数据吧。从表格来看,降噪性能略高于索尼WF-1000XM5,明显低于前面提到的苹果和OPPO耳机(老实说我也没想到Enco X3能排这么高),不过最让人无语的是还低于Redmi Buds 5 Pro(目前价格299元)。


图源:雷科技

小米音频,你要知耻啊...

基本上,数码多测试的数据和我的体感差不多,小米Buds 5 Pro对中高频的噪音抑制效果不佳,对中低频的处理还算到位,另外超高频降噪的表现则属于第一梯队。个人觉得,中高频的降噪效果表现不佳,与单元和声学设计有一定关联,毕竟就算法来说Redmi和小米应该是共用一套,不应该出现截然不同的降噪优势区间。

噢对,还有一个没提到,小米Buds 5 Pro的降风噪效果也很一般,按理说这个属于耳机的优势区间(风噪主要集中在100-500Hz),所以大概率是算法优化不佳,导致风噪降噪效果不如预期。

音质糟糕,只能听个响?

降噪聊完,再来聊聊音质吧。虽然小米在宣传中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哈曼大师团队、专属哈曼音效看起来很唬人,但是最终都要耳朵收货。首先说说我的听音爱好,偏爱流行和器乐,较少涉猎古典,因为不常听摇滚,所以对低频的要求并不算高。

以下听感都是以默认的Haman AudioEFX音效为基准,并且关闭了小米音效、杜比全景声等会影响表现的音效。就个人的听感来说,小米Buds 5 Pro的调音表现并不算好,虽然高频质量很不错,但是中低频的表现却是一个赛一个的糟糕。


图源:雷科技

先看低频,小米Buds 5 Pro的低频调教方向明显偏量而非偏质,在抒情向或低频乐器较少、节奏稍缓的音乐中表现还算不错,至少用偏多的低频量感烘托出氛围感。

但是在一些低频乐器多或频率高的音乐中,表现就只能说是史诗级的灾难。就以《爆裂鼓手》的《Caravan》来说,不管是开头还是结尾的鼓手独奏,低频都给人一种瞬态不足、动态不够、力度绵软的感觉,主角安德鲁就像在敲一个灌了沙子的鼓,镲片还被人包了海绵,听得让人想摘耳机。


图源:雷科技

老实说,就这个低频表现,不要说秒杀4000以内的耳机,连售价400出头的漫步者NeoBuds Evo都比不过,如果是在千元价位段的话,低频表现更好的无线耳机更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低频表现不佳,那么中频呢?答案是好一些,但是好得有限,人声的力量感明显不足,不管是刘欢的《弯弯的月亮》还是腾格尔的《天堂》,都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这幅耳机真的不适合听一些人声有力量感的歌曲,在一些软绵绵的情歌上表现都还好些。


图源:雷科技

另外,在女声上的表现比男声要好,虽然在王菲的《世界赠予我的》这首歌里,仍然无法表现出王菲噪音的清澈透亮和穿透力,但是柔美的部分听感还算不错,而在一些抒情慢歌上,表现则更好一些,不过也仅限于此。

最后聊聊高频,这也是小米Buds 5 Pro唯一表现不错的地方,在一些器乐歌曲里有着不错的高频延伸和质感。得益于压电单元的特性,这里终于是没有翻车了,但是越靠近中频,表现就越差,中高频的衔接也并不算好,还是让人有点失望。

说实话,不死心的我把音效设置、app音效都全部试了一遍,结果是越试越抽象,小米音效(手机自带)叠加app音效后声音就更怪了,连原本表现还算不错的高频都出现问题。最后测试完所有组合后,只有手机音效设置为“原声”,app设置为哈曼大师听感是最好的。


图源:雷科技

另外,在开启沉浸声音效后,瞬态、动态等方面会有一定补强,人声表现也好了一些,但是对于不喜欢空间音频效果的朋友来说,体感估计会变得更差,不过至少比默认模式下的软绵无力要好得多。


图源:雷科技

小米Buds 5 Pro的音质表现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真的没想到一款1299元起步的耳机,可以做成这个样子。不说秒杀4000以内的耳机,在同价位都排不上前十,如果忽略其他耳机功能,只有和四五百块的耳机放一起还算有些竞争力。

讲真,要说小米Buds 5 Pro单元配置也不差,压电陶瓷、平面振膜、11毫米双磁动圈扬声器的三扬声器配置,在各自负责的频段都有特点,只要做好分频和调音,怎么也不该做成这样,所以真的很好奇小米的声学团队到底在做啥?

硬伤多多,或需回炉再造?

事实上,小米Buds 5 Pro在拿到手后还走了一次售后,因为第一幅到手的耳机出现蓝牙已连接但app显示无连接的情况,而且在戴着耳机时开启相机和部分app,会出现音频卡顿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音频自动暂停不再恢复的情况。


图源:雷科技

另外耳机的触控也有问题,在强风吹拂时会出现自动调整音量的情况,不知道是故障还是BUG,如果是BUG,那就是过于敏感且没做电感检测,我也在app里提交了故障报告,不知道后续是否会修复。

再来聊聊小米的耳机音效问题,这是在调整音效时发现的,小米手机的设置里有“原声”“小米音效”和“杜比全景声”三个选项。就听感而言,原声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杜比全景声,适合音频和视频两个场景,小米音效个人不是很喜欢,而且在非小米系的耳机上表现不算很好。

而且还要说一下,手机音效会叠加到app的音效里,导致三频变得怪怪的,如果你在视频的侧滑工具箱里开启过杜比全景声,那么你看视频时就会得到三个音效的叠加态版本,主打一个混乱。


图源:雷科技

个人觉得,小米的音频团队应该对整个音效系统做一次大改,至少不要让不同设置里的音效会叠加在一起,必须分个优先度,当连接的是小米耳机时,优先采用app里的专属调音,而不是不同音效会互相影响。

另外还有个必须吐槽的,小米Buds 5 Pro想要体验完整的功能,需要另外再下载app,耳机内置的面对面翻译等功能只有在app里才能启动,系统自带的耳机设置界面只是提供跳转。希望后续可以优化这个问题吧,不然自家生态链的耳机还要下载app使用,多少有点抽象了。


图源:雷科技

而且这个必须下载app才能体验的翻译功能,实际表现也非常一般,只有单人讲话或双人对话的场景下表现尚可,一旦有多个人同时说话,翻译出来的文字就会变得非常混乱。这种情况在两个人面对面对话,但是周围稍远一点的地方有人声时也存在,简单来说就是完全没做近场识别,效果还不如拿手机的录音app直接转录,反而有更好的降噪和拾音表现。

还有宣传中的无提示词语音操控功能,只有在周围没有人说话时有效,一旦你周围环境嘈杂或是有别的人在说话,这个功能就直接下线。老实说,或许是长达一周的体验实在是让我失望太多次,发现这个功能也有问题时心中已经毫无波澜了。


图源:雷科技

在我看来,小米Buds 5 Pro完全是一款可以用半成品来形容的耳机,与前代几乎一样的外观、没有进步的音质和表现一般的降噪,作为一款耳机来说价格与表现完全不符。至于宣传的智能翻译、语音操控功能也都有问题,结果就是横向对比其他品牌的旗舰耳机,几乎没有一项是有优势的。

小米Buds 5 Pro真的非常让米粉失望,真金白银的支持,最后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我想,最后也没必要再聊什么购买建议了,不管是1299元的原价还是1109元的国补价格,买这幅耳机都是不值得的。

如果你对音质和降噪效果有要求,Bose QC Ultra和OPPO Enco X3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更看重小米生态的互联互通,那么可以考虑前代的小米Buds 4 Pro,二手价格也就三百出头;如果你看上了翻译功能,建议直接考虑讯飞、时空壶等专业翻译耳机,反正不要对小米Buds 5 Pro有过多期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