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五场比赛内吃下四场败仗后,上周灰熊决定和队史胜场数最多的教练詹金斯分道扬镳。由于灰熊本赛季表现起伏不定,詹金斯被解雇并不意外。但比较感到奇怪的是,灰熊居然在常规赛仅剩9场比赛的情况下开除他,选择由助教伊萨洛暂代教练职务。
针对管理层的决策,灰熊总经理克莱曼在解雇詹金斯的隔日,给出了所谓“符合球队最大利益”的说法回应外界,间接否认是球员和教练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段苍白的回应背后,隐藏的却是一整个赛季以来管理层、教练团和球员之间的复杂矛盾。
虽然克莱曼没有直接表明撤换主帅的真正原因,但从ESPN和多方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促使灰熊作出决定的动机所在。
风暴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去年夏天,克莱曼单方面决定开除和詹金斯长期合作的五位助教,此举旨在为全新的进攻体系腾出空间,引进新血液,重新围绕挡拆节奏和进攻篮板概念,在欧洲赛场闻名的芬兰籍教练伊萨洛执教下,推崇无球跑动、最大化进攻空间,大幅减少传统挡拆体系。
而奇怪的是,据记者透露,詹金斯表示在面试前甚至都不认识这位新助教,但他为了展现合作姿态还是选择接受教练人员变更的要求,但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埋下他的权威被削弱的种子。
资深助教的离去,以及两位理念相异的新助教加入,不仅让球员感受到管理层对詹金斯的不信任,也让球队进攻端的方向逐渐陷入模糊。
赛季初期,这套犹如科学实验的进攻体系确实带来了惊喜。灰熊的攻防节奏、进攻篮板效率都名列前茅,球队战绩一度冲上西部第二。灰熊开始大幅减少掩护,场均仅40.4次对球掩护,比联盟其他球队都少了10次左右,而是依靠快速的攻防转换、无球跑动来创造进攻空档。
然而随着赛季持续进行,球队问题逐渐浮现。这套体系对阵弱队时效果明显,但面对强队时却屡屡碰壁,二月份以来,灰熊面对战绩五成以上球队时吞下了11连败。而更致命的是,这套强调减少持球、增加无球跑动的体系,和球队核心莫兰特的球风明显冲突。
新体系下莫兰特的球权被严重剥夺,本赛季他的触球次数、平均触球时间、每次持球触球运球数、投篮命中率均创下职业生涯新低,个人得分则是职业生涯第二低。此前也传出莫兰特对此感到不满,他曾在受访时表示,本赛季打得一点也不像自己。
场上场下的挫败,严重影响了灰熊的队内气氛。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概是贝恩和阿尔达马在板凳席上的冲突事件,导致管理层感受到了詹金斯逐渐失去民心,最终导致詹金斯,以及进攻助教被解雇。
通盘检视换帅风波的来龙去脉就能够知道,早在去年夏天时,灰熊或许已经决定要开除詹金斯了,但考虑到上赛季失利关键来自于伤病,对于詹金斯而言算是非战之罪。而在找不到任何过错的状况下,管理层通过更改教练团将他架空,然后慢慢夺走他对球队的控制。
特别是他在融合伊萨洛新进攻体系方面成效不佳,更是加剧球员们对他的矛盾情绪。
至于为何要在此时易帅?
从克莱曼的视角看,反正早已下定决心要撤换詹金斯,灰熊本赛季也还未到达有望冲击冠军的状态,换帅前对战西部前六球队的战绩是4胜12负,等到赛季结束后再更换主教练,还不如提早让伊萨洛上任,观察他和阵中主力的磨合成效,以便于规划后续自由市场上的操盘布置。
在被撤换前,詹金斯是联盟中执教同一球队时间第五长的主教练,仅次于马刺波波维奇、热火斯波、勇士科尔、掘金马龙四位曾获得冠军的主教练。詹金斯接手时灰熊才刚刚进入重建,所面临的挑战是很难和其他四人相提并论的。
但是他三次率领灰熊进军季后赛,却仅有一次晋级次轮,还有两次遭到对手以下克上,说明球队确实需要一些全新的内容了。
这次换帅风波终结了詹金斯的孟菲斯时代,伊萨洛能否像本赛季的骑士阿特金森一样,成为让灰熊更上一层楼的掌舵手还需要时间观察。
伊萨洛的首要任务在于重新释放莫兰特的能量,他在首次以主教练身份登场前,谈到了希望提升球队挡拆使用频率的目标,打造以莫兰特为核心的进攻模式。
在换帅后,莫兰特在进攻上的触球次数明显增加,但球在他手上停留的时间反倒出现下降,主要转变在于提升了莫兰特急停跳投的出手,允许他在挡拆和单打中出手,直接造就他的场均得分和场均触球得分两项数据都大大增加。
参考伊萨洛的战术方针,并非是一味的将球权集中在莫兰特身上,而是选择在维持球权流动情况下,有限度地给予莫兰特发挥空间;减少持球次数,也有助于减轻莫兰特的压力。
伊萨洛的一项尝试是调整禁区轮换,增加了阿尔达马的出场时间,他已经连续两场比赛上阵时间超过30分。除此之外,伊萨洛也将雪藏已久的马文-巴格利解冻,相隔二十多天后终于得到了垃圾时间之外的亮相机会,出场顺序甚至还在杰-胡夫之前。
这两项调整的共同点,主要就是改善球队四五号位球员的持球和投射威胁。
此外,针对禁区战力较为薄弱的湖人和勇士,伊萨洛大力鼓励小贾伦冲击禁区,他在换帅后的低位单打次数,从2.4次上升到4.2次,平均每百次低位触球得分从75.6分提升到了116.7分。
改变莫兰特的使用方式后,并针对特定对战组合进行战术安排。灰熊的进攻效率不升反降,从更换教练前、联盟第六的117.4,伊萨洛上任后下滑到联盟中段水平的113.8,虽然是小样本,但还是可以从比赛内容中看出一些端倪。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灰熊近期的瓶颈,原本主打传切的灰熊,在场均突破次数、场均突破得分、场均突破助攻等环节上都是高居联盟前二水平,但是在回到对球掩护为主的体系后,灰熊的突破分球次数减少,加上上述提到的进攻停滞的问题,有不少突破是为了突围硬解,进而被迫导致突破失误比例提升。
体系转换的阵痛期,只要花时间磨合便能迎刃而解,但防守端的问题,似乎是换帅也改变不了的。自迈入2025年以来,灰熊防守效率值为116,位居联盟第20名,甚至还不如开拓者、篮网等重建球队;而在詹金斯下台后,这个数据更是恶化到123更差的水平。
灰熊防守端的问题主要和阵容配置有关,控卫莫兰特和小皮蓬的身材都处于防守劣势,肯纳德和艾迪往往成为对方点名对象。而且由于缺乏合格身材的小前锋,大多数时候只能够选择得分后卫客串;而在外围防守漏洞较多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小贾伦协防,但他长期以来存在容易陷入犯规麻烦的短板,频频轮转协防又徒增他累积犯规的风险,压缩他的出场时间,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再者一点,灰熊也欠缺值得信赖的关键防守点,杰伦-韦尔斯和GG-杰克逊或许都有往这方面发展的潜力,但前者太年轻,后者则因为决策判断能力不佳而无缘进入固定轮换。球队缺少能钳制对方后场的尖刀大锁,导致灰熊此前被湖人双后卫东契奇+里弗斯合攻60分,后续又被库里狂轰52分。
灰熊解雇詹金斯,由主打挡拆的伊萨洛暂代主教练,此举被视为灰熊向莫兰特示好的举动。再者一点,克莱曼在二月份公开否认有关莫兰特的交易谣言。从各种角度来看,似乎都在确立灰熊是属于莫兰特的球队。虽然如此,依旧有人质疑莫兰特作为灰熊建队基石的合理性。
根据ESPN统计显示,莫兰特作为挡拆持球人,职业生涯平均每百次执行挡拆能得到99分,从他进入联盟第一个赛季起算,在至少发动5000次挡拆的56名持球人中,莫兰特只能排在第39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挡拆后跳投的有效命中率为44.7%,同期间内,在111位利用持球掩护跳投至少750次的球员中,莫兰特的表现只胜过威少一人。
毫无疑问,莫兰特的挡拆表现并没有达到平均水平,自然会让人质疑他无法有效贯彻伊萨洛的挡拆进攻系统,但莫兰特过去合作过的中锋中,只有亚当斯具备出色的掩护质量,可惜两人因伤轮番缺席,仅仅合作30场,莫兰特还未彻底展现挡拆破坏力就已经解体。
除了场上表现外,也有球迷批评他总是因为场外风波和伤病缺席关键赛事,无法担起球队重任。
虽然无法完全排除灰熊交易莫兰特的可能性,但不论管理层的决定为何,他们还是需要正视球队缺乏侧翼防守人,以及经验老将等等问题。诸如雷霆、火箭、活塞等近些年来重建有成的球队,都在不断强化防守和招募老将,反观灰熊,基于财务考虑,反而是接连送走了兼具防守和比赛经验的亚当斯和斯玛特。
这两位老将固然存在伤病风险,但后续灰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反倒是让球队防守越来越破,更衣室也欠缺够份量的老将压阵。或许不能全部怪罪于詹金斯,管理层的操盘可能也需要负担部分责任。
在2021-23年ESPN所做的未来三赛季实力评比中,灰熊分别获得两次榜首和一次第四,但在2024年九月最新一期出炉的评比中却滑落到第12名,足以看出外界对于灰熊前景的担忧之处。
而为了让伊萨洛顺利上位,管理层从去年夏天就已经开始策划布局,可见球队高层对他的期待,不过伊萨洛是否能带领正在下坠的灰熊实现反弹,还有待后续的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