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法国外长巴罗结束访华行程,中方同意延长对法国干邑反倾销调查期限三个月。这一看似微小的让步背后,是欧盟在美欧贸易战中陷入被动,而法国正试图挣脱美国束缚,寻求战略自主的关键一步。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加征25%关税,这一决定直接冲击了欧盟的核心产业。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奔驰股价应声下跌,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标致雪铁龙也面临出口成本飙升的困境。欧盟委员会虽扬言反制,但内部文件显示,部分成员国已开始准备让步清单,包括降低对美关税、放宽投资限制等,试图换取豁免。
特朗普资料图
法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首当其冲。中国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措施,让法国干邑出口暴跌60%,每月损失高达5000万欧元。与此同时,特朗普威胁对欧盟酒类征收200%关税,法国酒业面临灭顶之灾。法国农业部长警告,若中美欧三方关税战全面爆发,法国葡萄酒、奶酪等农产品出口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巴罗此次访华,核心目标是争取中方暂缓对干邑的最终裁决。他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中强调,中法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并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合作意愿。这一姿态与法国此前跟随美国对华强硬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巴罗最终获得三个月缓冲期,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法国清楚,若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关税上做出让步。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中方迅速对法国干邑发起反制,马克龙政府如今不得不重新权衡对华经贸战略。
法国的转向并非偶然。马克龙政府此前曾试图联美制华,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让这一策略彻底破产。巴罗在与王毅会谈时明确表示,欧洲需要“战略自主”,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战。这一表态被视为法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调整,暗示其不愿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特朗普资料图
法国并非孤例。欧盟内部已有14国拒绝禁用中国5G设备,认为强行替换将带来巨大成本和技术风险。德国总理朔尔茨多次表态反对对华“脱钩”,强调合作符合欧洲利益。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也明确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这种分歧反映出欧盟的尴尬处境——既想维持对美同盟,又无法承受与中国交恶的代价。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让欧洲意识到,盲目跟随美国只会让自己沦为牺牲品。英国新政府近期已派出外交大臣、财政大臣和能源部长密集访华,寻求扩大合作。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加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构。加拿大总理卡尼公开宣布“美加旧关系已结束”,并推动经济“去美国化”战略。墨西哥、日本等国也在寻求降低对美依赖。
欧盟委员会原计划对美强硬反击,但在特朗普的持续施压下,内部妥协声音渐强。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已拟定让步清单,包括降低对美汽车关税、放宽市场准入等,试图换取豁免。然而,特朗普政府此前对日本、印度的承诺表明,让步未必能换来豁免,美国可能继续寻找新的征税理由。
巴罗资料图
王毅在与巴罗会谈时强调,中欧合作“大于竞争”,希望欧洲坚持“战略自主”。这一表态既是善意,也是提醒:若欧盟继续跟随美国对华施压,中方不会无动于衷。
中国对法国干邑调查的延期,是给欧盟的一次机会。若法国能在电动汽车关税等问题上调整政策,中法经贸关系有望回暖。反之,三个月后,中方可能重启制裁,法国酒业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巴罗访华释放的信号清晰:法国不愿再做美国附庸。但欧盟整体能否摆脱对美依赖仍是未知数。德国经济部长警告,若欧盟继续内部分裂,最终可能“既失去美国市场,又错失中国机遇”。
特朗普的贸易战已让全球盟友寒心,欧盟是继续妥协,还是真正走向独立?法国的访华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时间不多了。若欧盟不能尽快形成统一对华政策,未来可能在中美博弈中彻底丧失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