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地超市货架上的方便面断供,有人断言“美国资本在操控市场”;当短视频平台下架一首网络神曲,评论区涌现“西方文化渗透的铁证”;就连邻居家Wi-Fi信号不稳定,也有人冷笑:“这路由器怕不是装了CIA的后门?”——在今天的舆论场,“美帝阴谋论”似乎成了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万能钥匙。这把钥匙看似能轻松打开所有谜团,实则暴露了一种深层的思维惰性:用简单归因消解复杂现实,用虚构的敌意掩盖真问题。
你要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遭遇贸易壁垒,某些自媒体立即祭出"美帝遏制中国崛起"的大旗;当国产芯片取得技术突破,评论区必然涌现"白宫阴谋破产"的狂欢,这倒还是有些事实依据,但是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说成是美帝的阴谋,或者说将一切问题归咎于“美国阴谋”,本质是拒绝直面现实的认知逃逸。
凡事都甩锅给美帝,这种“甩锅思维”恰如鲁迅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通过虚构一个外部敌人,既回避了刀刃向内的改革阵痛,又满足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道德优越感。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这种思维模式正在消解社会理性讨论的土壤。当某地食品安全事件曝光,本该聚焦监管漏洞的公共讨论,迅速被“美国转基因阴谋”的喧嚣带偏节奏,用想象的外部威胁置换真实的内部矛盾,恰似给恶性肿瘤贴上创可贴,除了制造集体麻痹的幻觉,对解决问题毫无裨益。
“美帝阴谋论”的泛滥,折射出全球化竞争中某种扭曲的集体心理。就像总怀疑邻居觊觎自家祖传玉佩的破落户,越是意识到与先进文明的差距,越要编织一套“被迫害叙事”来维系自尊。这种心态在历史上有迹可循:19世纪晚清保守派将铁路斥为“洋鬼子的吸魂器”,与今日某些人将TikTok算法推荐机制污名化为“意识操控术”,本质上都是面对技术代差时的文化防御机制。
但这种自我安慰的代价极其沉重。当芯片产业论坛上,企业家不谈光刻机研发进展,反而大谈“华尔街做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当高校教授指导学生论文时,强调“所有理论创新必须批判西方学术霸权”,实际是在用政治正确置换科学精神。把发展问题简化为“反围剿”斗争,既模糊了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更可能错过全球化合作的技术窗口期。
破解“美帝阴谋论”的思维茧房,需要重拾“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务实态度,远比空喊“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更有建设性。
更重要的是培育“平视世界”的国民心态,就像航天工程师庆祝“嫦娥五号”月壤采样时,不忘感谢阿波罗计划提供的撞击坑数据,真正的自信,不在于否认外部挑战的存在,而在于以开放心态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阶梯。当华为公开5G专利授权给苹果,当宁德时代在美建厂并聘用本土工程师,这些举动所展现的主体性,远比“逢美必反”的封闭姿态更有力量。
我们既不陷入“西方月亮更圆”的盲目崇拜,也不沉溺“全世界都要害我”的被害妄想,唯有卸下“阴谋论”的精神枷锁,在复杂现实中保持清醒头脑,才能走出“逢美必反”的思维泥潭,在真正的自主创新中赢得未来。
说到底,把每个社会问题都简化成“美帝的阴谋”,就像把《清明上河图》简化为“敌特潜伏图”,既糟蹋了历史长卷的丰富细节,也暴露了观画者想象力的贫瘠。一个民族真正的成熟,始于停止用“找敌人”的放大镜观察世界,转而用“找问题”的手术刀解剖自身。因为,一个民族复兴的路上,最大的障碍从来不是某个具体国家的阴谋,而是我们能否超越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在开放包容中锤炼出与时俱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