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德州市召开《德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管理办法》)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卢如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杨胜志出席,介绍管理办法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对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韧性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规定的通知》(鲁建城建字〔2022〕13号)等文件,以及德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住建局牵头起草了《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已于3月24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后,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
一是总则部分。明确了本《管理办法》出台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以及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
二是投资与规划管理部分。明确管廊建设的投资合作模式,管廊规划编制和规划控制要求,管廊工程设计要求以及对已建成管廊区域的管线入廊要求。
三是建设与移交管理部分。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以及进行地下空间、地下管线等重大工程建设,应当根据管廊专项规划,同步推进管廊建设,及时移交管理。
四是运营和维护管理部分。明确管廊实行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由管廊产权单位、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协商确定。明确入廊单位及运营管理单位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五是附则部分。明确《管理办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答记者问
请问为什么要出台《管理办法》?
杨胜志: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管线日益增多,传统的管线直埋方式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道路反复开挖、管线安全隐患大、地下空间资源浪费等。出台《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管理工作,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韧性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宜居的城市环境。
请问在规划方面,如何确保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协调?
卢如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已经充分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需求,与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各专项管线规划等进行深度衔接。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对城市的功能布局、产业发展、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管廊的布局和走向。同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请问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质量,有哪些具体的保障措施?
杨胜志: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建设质量。首先,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建设单位依法进行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等。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进行旁站监理。此外,还鼓励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请问在运营管理方面,如何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稳定运行?
卢如刚:运营单位承担着管廊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责任,需要建立完善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管廊本体、附属设施以及入廊管线进行巡查、检测和维护。配备专业的运维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管廊监控中心,对管廊内的环境、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对于入廊管线的管理,《管理办法》有哪些规定?
杨胜志:《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在已规划建设管廊的区域,管线应当入廊敷设。既有管线在具备入廊条件时,也应当按照要求有序入廊。入廊管线单位要与管廊运营单位签订入廊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运营单位要为管线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便利,保障管线的正常维护和检修。管线单位要按照规定缴纳管廊使用费,并负责本单位管线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管线安全运行。同时,对于入廊管线的种类、位置、走向等信息,建立信息档案,便于管理和查询。
请问《管理办法》实施后,对市民的生活有哪些好处?
卢如刚:《管理办法》实施后,将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一方面,减少了道路反复开挖对交通和市民出行的影响,让道路更加平整通畅。另一方面,提高了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因管线故障导致的停水、停电、停气等情况的发生概率,保障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来源:德州发布